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债券环境信息披露的实践、问题与思考

2023-05-10 16:29:15 - 市场资讯

摘  要

绿色金融债券是商业银行筹措绿色信贷资金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及笔者实践,对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债券环境信息披露的制度规范、披露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对国内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债券和绿色信贷披露的环境效益进行了统计与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完善绿色金融债券的环境信息披露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绿色金融债券 环境信息披露

绿色金融债券环境信息披露的制度规范

我国绿色信贷和绿色金融债券支持了经济绿色低碳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随着债券市场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的稳步增长,环境信息披露对于识别绿色债券环境效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甄别“漂绿”行为,以及引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是绿色债券发行主体提升投资者认可度、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重要举措。

经过多年发展,国内已建立相对完善的绿色金融债券信息披露规范,并形成了行业指标体系及自律管理机制。2018年2月,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加强绿色金融债券存续期监督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规范了绿色金融债券存续期信息披露要求,要求定期披露年度募集资金的总体使用情况、预期或实际环境效益、典型绿色项目案例、绿色金融债券投向特色等内容。2021年4月,中央结算公司依据国家现行环保政策和产业政策,结合债券市场实际披露情况,开展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课题研究,为205个行业设计了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完成《中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课题研究报告,并研究制定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金融行业标准,相关地方标准已在深圳颁布并试点应用。2022年,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加强绿色金融债券存续期信息披露自律管理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债券信息披露透明度,促进发行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这些成果有利于提高绿色债券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目前,国际上对绿色债券环境信息披露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欧盟制定了《欧盟绿色债券标准》,明确绿色债券存续期报告由外部审查员进行审查,并建议所有欧洲绿色债券都具备国际证券识别编码(ISIN),其发行人应具备全球法人识别编码(LEI)。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发布《气候债券标准3.0版》,要求发行人在债券发行前披露外部审查人员、存续期报告计划,并要求任用CBI批准的外部审查人员。美国发布《上市公司气候数据披露标准草案》,不仅要求上市公司在定期报告中披露自身与气候相关的信息,还要求披露供货商与合作伙伴的相关气候数据。

万剑韬等(2022)对比了国内外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情况,指出国内外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标准尚未统一,国外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得较为完整,国内外机构均重视加强财务信息与环境信息的衔接。随着环境信息披露趋向标准化和精细化,财务信息与环境信息融合的趋势将继续加强。

绿色金融债券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实践

2016年以来,我国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稳步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成功发行绿色金融债券,为绿色产业提供了长期限、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有效提升了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积极性。绿色金融债券作为绿色债券市场的主要品种之一,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持。

2016年1月,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发行境内首批绿色金融债券,境内绿色债券市场由此起步。按照金融监管部门的要求,商业银行通过中国债券信息网、中国货币网和本行官网等渠道定期发布绿色金融债券信息披露报告,公开披露环境效益信息。2018年,兴业银行在卢森堡、香港两地同步发行3亿欧元+6亿美元的首单境外绿色金融债券,根据境内外绿色债券标准制定《兴业银行绿色债券框架》,明确了境外绿色债券的募集资金用途、项目评估和筛选流程、募集资金管理、信息披露等内容,并取得绿色债券认证机构CICERO出具的第二意见报告,以及CBI和香港品质保障局(HKQAA)发行前第三方认证。2022年6月,中国建设银行发行境内首单可持续发展挂钩金融债,依托中债新一代综合业务平台实现债券发行定价和登记托管数据不落地传输,丰富了绿色金融债券产品形态,将债券条款与发行人可持续发展目标相挂钩。同月,中国工商银行首次在境内市场成功发行碳中和绿色金融债券,该债券的碳减排效果满足“可测度、可核查、可验证”的要求,信息透明度进一步提升,环境效益信息披露进一步深化。

笔者统计了中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数据库1相关数据,发现在2016—2022年,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投向绿色项目所产生的环境效益逐年稳步增长,单位资金节约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规模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6年,绿色金融债券所投绿色项目对应节约标准煤总量、碳减排总量分别约为5万吨/年、17万吨/年;伴随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的扩大,2020年,两项环境效益数据分别约为11万吨/年、30万吨/年;2022年,两项环境效益数据已经分别增长至约80万吨/年、240万吨/年。从单位资金环境效益来看,2016年绿色金融债券所投绿色项目对应节约标准煤规模、碳减排规模分别约为5500吨/年、1.7万吨/年;2022年,两项数据分别增长到约6600吨/年、2万吨/年。

从实务角度看,部分国外绿色金融债券的环境信息披露内容较为全面、深入,不仅包含整体环境效益信息,还详细披露了所投项目的明细信息。例如,北欧投资银行(NIB)的环境债券信息披露包括了债券募集资金转化为贷款后的全部贷款业务信息,具体包括贷款客户名称、客户所属国家、在电子地图中的位置、贷款金额及期限和贷款行业分类等基本信息,以及贷款对减缓气候变化的贡献比例、项目简介和项目可持续性描述、项目的绿色分类和影响报告、项目实景图片和新闻稿等附加信息,并明确指出项目在欧盟可持续分类目录下的绿色分类及绿色属性。这些信息使得投资者可以更加容易评价所支持项目的环境效益水平,对投资决策的参考价值较高。

绿色金融债券环境信息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商业银行而言,绿色金融债券大部分会转化为绿色信贷。与非金融机构发行的绿色债券所募投项目较为明确有所不同,绿色金融债券投向的项目类型差异较大,所披露的环境信息也存在很大差异。整体来看,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前、存续期均按规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但不少绿色金融债券仅披露债券整体环境效益信息,对所支持细分领域的环境效益、项目总投资等信息披露不充分,难以区分所支持的重点行业,导致环境效益信息的可比性较差。

以《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为例,其将绿色项目分为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六大领域,每个大类项下又分为若干子类。仅从大类来看,不同领域在二氧化碳减排、节约标准煤、节水等环境效益方面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难以直接比较其环境效益。笔者采用原银监会披露的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国内21家银行的整体绿色信贷数据,以及中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数据库中2016年以来绿色金融债券、绿色公司债券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由于绿色金融债券资金募投项目范围较广,不同债券的环境效益差异较大,采用债券整体信息、贷款综合项目信息计算的单位资金环境效益数据的可比性较差。如图1、图2所示,无论是单位资金的减排二氧化碳数据还是节约标准煤数据,在同一年度(如2016年)不同金融产品之间存在较大差别,同一金融产品(如绿色金融债券)在不同年度之间也存在基本无规律的差别,各数据点较为分散、离散程度较高,数据之间缺乏可比性。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债券环境信息披露的实践、问题与思考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债券环境信息披露的实践、问题与思考

进而,笔者尝试选取重点领域进行分析。作为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的重点投向之一,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项目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益。原银监会所披露21家银行的绿色信贷环境效益显示,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水力发电等子项目类型的单位资金节约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量显著高于其他绿色项目类型。笔者选取绿色信贷、全市场贴标绿色债券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如图3、图4所示。以太阳能光电项目为例,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单位资金标准煤节约效益分别为5900吨/亿元、9233吨/亿元,二氧化碳减排效益分别为14762吨/亿元、15869吨/亿元,二者环境效益较为接近。其他如风电、生物质发电、水力发电等项目也有类似特征。由此可见,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的单位资金环境效益具有明显的行业性特征,在细分项目领域,其数据较为接近。此外,在图3、图4中,绿色债券的单位资金环境效益高于绿色信贷,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受统计时间差异的影响。绿色信贷的数据统计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绿色债券整体要晚一些,为2016年至2022年。随着近年来可再生能源总体成本的降低和发电效率的整体提升,单位资金可撬动更大的环境效益。总体来看,当募投项目能够穿透到具体领域时,绿色债券之间,甚至绿色债券与绿色信贷之间就具有了较好的可比性。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债券环境信息披露的实践、问题与思考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债券环境信息披露的实践、问题与思考

思考与建议

绿色金融债券是商业银行服务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在助力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中国建设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目前情况来看,不同绿色金融债券发行人的环境信息披露情况有较大差异,部分发行人仅披露债券整体环境效益,难以分析单个细分领域的环境效益情况,可比性较差。同时,发行人持续开展环境效益信息披露的动力不足,信息披露影响尚未在二级市场价格、债券发行溢价等方面充分体现。

为发挥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主力军作用,更好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环境信息披露公开化、标准化,笔者建议进一步深化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建议按照项目类型披露绿色金融债券环境效益,以便准确评价债券所支持项目的环境效益水平。根据上面的数据分析和国外实践,建议商业银行按照《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的项目类型,分类披露绿色金融债券存续期的环境效益。同时,应匹配披露项目的位置、总投资规模、融资规模和期限、贷款行业分类,以及项目可持续性情况等信息。推动绿色金融债券支持项目“清单化”管理,对细分项目的环境效益、项目总投资等信息进行发行前、存续期的穿透披露,提升绿色金融债券环境效益信息透明度。

二是建立行业统一的环境效益测算规则,出台统一、可量化的标准和操作指引。目前,银保监会印发的《绿色融资统计制度》附带了绿色信贷项目节能减排量测算指引及配套的测算工具,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环境效益测算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建议参考绿色信贷环境效益计算规则,仅统计绿色债券所支持部分的环境效益而不是项目整体的环境效益,提高贷款、债券所支持项目的环境效益可比性。此外,建议进一步丰富可测算的项目类型,除了项目材料本身自带的环境效益,在需要金融机构或第三方开展环境效益测算时,尽量采用市场统一的环境效益测算方法和参数缺省值。鉴于环境效益测算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建议金融机构加快环境效益信息测算和披露的数字化进程,建立与底层方法学一致的环境效益信息测算平台,提升绿色金融债券环境效益信息的横向和纵向可比性。

三是建立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有效防范“洗绿”“漂绿”风险,建议推动建立统一的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标准,鼓励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前和存续期都按照中债绿色指标体系进行信息披露,实现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的标准化披露和可计量统计。(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作者所在单位无关)

注:

1.中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数据库的网址为:https://lzpl.chinabond.com.cn.

参考文献

[1]商瑾.构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J].债券,2023(1). DOI: 10.3969/j.issn.2095-3585.2023.01.017.

[2]万剑韬,曹国俊,王祺星.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的发展现状与国际比较[J].金融与经济,2022(12).

[3]谢丹妮.我国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的实践与优化研究[J].财经界,2022(15).

[4]行伟波,刘宏俐.绿色金融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研究:现状、问题及对策[J].债券,2022(8).DOI:10.3969/j.issn.2095-3585.2022.08.005.

◇ 本文原载《债券》2023年4月刊

◇ 作者: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战略客户部)

黄紫豪 赵建勋 张胜轩

◇编辑:商瑾 杨馥竹 刘颖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