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成都104座桥梁做“体检”,看这些机器人“各显神通”!

2024-05-11 17:33:59 - 四川日报网

转自: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记者吴亚飞

从3月起,成都市城市道路桥梁监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成都市道桥监管中心”)启动了年度桥梁定期结构检测,包含104座(含15座特殊结构桥梁)市管桥梁,通过这些检测,及时排查诊治桥梁的“暗伤”“内伤”“外伤”,保障设施安全运行。

成都市道桥监管中心维护科科长陈杨介绍,本次检测运用了全站仪、无人机、工程船、ADES缺陷检测系统等20种以上设备,为了提高效率和精度,今年还专门引进了墩柱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7种全新的高科技设备,“上天入地下水”对不同类型桥梁开展细致的“安全体检”。

本次检测中有哪些“黑科技”亮相?5月11日,四川在线记者进行了探访。

机器人“爬”桥+无人机观测

保障桥梁“腿脚利索”

墩柱是桥梁的“腿脚”,是支撑桥跨结构的重要部位,安全性尤为重要。

在青龙场立交桥下,成都市道桥监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使用墩柱结构环形视觉扫描攀爬作业检测机器人进行检测。只见,工作人员将机器人安装到墩柱上,并将其调整到与桥墩直径相适应的大小,随后操纵遥控器,机器人开始缓缓往上爬。

给成都104座桥梁做“体检”,看这些机器人“各显神通”!

青龙场立交桥是本次检测中重要桥梁之一,该桥作为涉铁跨线桥,桥拱长、承力重、通车流量大,是城市东北区域的重要枢纽。陈杨介绍,针对该桥高墩、高塔的复杂结构,道桥监管中心首次使用了墩柱结构环形视觉扫描攀爬作业检测机器人,也就是“爬墩”机器人。

据了解,长期以来,高墩、高塔结构的检测经常采用远距离光学望远镜观测、近距离人工吊装观测等方式,这些方法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不高,且受环境影响大,仅能在晴天、通视等光线较好的环境下进行,尤其是较高的桥梁墩柱,检测难度较大。而现在有了“爬墩”机器人,只需要在地面上操作就能搞定,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提高了精细化检测水平。

给成都104座桥梁做“体检”,看这些机器人“各显神通”!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桥梁所副所长曹文介绍,“爬墩”机器人带有姿态传感器,可以确保上爬过程中的稳定,并利用环形轨道上的扫描仪器对桥墩进行视频素材采集,最终生成柱体的BIM模型,通过这些素材和模型,可以实现对墩柱的精细化检测,确保桥梁墩柱安全。

此外,成都市道桥监管中心还采用搭载高清摄像机、配备AI图像识别技术的无人机,与“爬墩”机器人做“搭档”,对高墩、高塔等进行观测速检,保障桥梁“腿脚利索”。

检查桥梁预应力束+水底小眼睛

守护桥梁“腰脊”健康

除了墩柱外,对于系拱杆桥来说,预应力束则如同“腰脊”,是重要的受力结构。

“像青龙场立交桥这样的大型桥梁跨度广、受力复杂,‘腰脊’健康不容忽视。”陈杨谈到,在本次检测中,成都市道桥监管中心应用预应力张力测试仪对青龙场立交桥主桥体外预应力束进行了细致检测。

给成都104座桥梁做“体检”,看这些机器人“各显神通”!

检测现场,工作人员先是拆除外挡板,暴露出应力束后,通过张力仪微开槽的形式对束体进行应力测试,以同点多次测试与多点测试相结合的形式,完成对桥梁应力的检测,确保了桥梁受力结构的安全稳固。

成都是一座亲水的城市,城市桥梁中也有许多跨河桥。为确保桥梁水下结构的安全稳定,今年,水下机器人也是首次参与,如同水底小眼睛,开展桥梁水下基础专项检测。

给成都104座桥梁做“体检”,看这些机器人“各显神通”!

在府青桥的沙河边,水下机器人已做好“热身”,正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潜入河中。据了解,该机器人集成了水下高清摄像机和充沛的动力桨,下水后,操纵员可以控制机器人从水面、水下多个角度贴近桥梁水下结构,即便是在复杂的水流环境中,也能开展数据和病害采集。

陈杨介绍,本次检测共对7座桥梁进行水下基础专项检测,而所有桥梁检测的外业工作预计5月底前完成,随后将会同各个专项检测单位,根据采集数据评估桥梁健康等级,为后续桥梁精准维护和加固补强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城市交通命脉安全运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