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生活的“影像志”

2024-06-11 09:00:25 - 媒体滚动

四合院生活的“影像志”

□付振双

初知刘心武,是在我读大学时,接触到的作品是《班主任》。那会儿,刘心武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正讲解着《红楼梦》,一度勾起了我的“红学”兴趣。知道他的长篇小说《钟鼓楼》,则因为它获得过茅盾文学奖,可要说想读它,则是十几年之后的事了。

《钟鼓楼》讲述的是北京钟鼓楼附近的一个四合院在一天内的故事,构思别致。这天是1982年12月12日,在上午卯时,即早晨5到7时,院里的薛家在办喜事,一生好面子的薛大娘心事重重;帮厨路喜纯往薛家赶,想在这里施展出自己的手艺;京剧女演员澹台智珠为排戏的事倍感苦恼,偏被薛大娘邀请去接亲;薛大娘去北房的张奇林局长家送喜糖,迎接她的是张家的女儿张秀藻,而她陷入了对同院荀磊的单相思……由此,薛家婚宴现场像个大舞台,与之产生关联的四合院内外人物纷纷登场,交织在了一起。

赴宴的卢宝桑身躯粗短,面孔粗俗,不修边幅,没有礼貌,又口无遮拦。他的爷爷曾是乞丐,到他父亲这里出现好转,但仍改变不了他们家“北京城内世代的城市贫民”的标签。要说他没有优点,也是不对的。薛家婚宴缺少啤酒,他身负“重任”,给解决了几瓶;他在烟酒店里遇到了澹台智珠的丈夫李铠,热情之至,随手就献上了自己得之不易且珍爱的进口打火机;众人怀疑他偷薛家手表,可他真的没有偷,这些都可看出他的心肠并不坏。

这一天里,四合院出现的人物林林总总,路喜纯是让人怜惜并尊重的,卢宝桑是惹怒众人的,拜访张奇林的庞其杉是孤独而好强的,离过两次婚的慕樱是令人费解的,偷走薛家手表的学生姚向东是处境危险的,住在院里的韩一潭编辑是有些可怜的……荀磊具有历史使命感,积极向上,年轻有为,是新时代青年的形象,恋人冯婉姝和他惺惺相惜,前面提到的张秀藻暗暗喜欢他。偏不巧,这天又来了个叫“郭杏儿”的女孩,某种程度上说,也是赴当年父亲与荀磊父亲定亲之约。

在我看来,郭杏儿虽出身农村,识字不多,见识浅薄,但心灵手巧,纯真善良,懂得礼节,关键是她得知荀磊已有恋人后尽管有文化上的自卑,但仍不卑不亢,言行举止间透露着自尊和自信。她一面对城里新奇事物保持着欣喜,一面对城里人们生活境况体现出担忧。她和弟弟在家乡勤劳致富,面对荀大爷想为薛家垫钱买表的行为时,慷慨地拿出几百块钱,就不能简单地说是豪爽了。

很短的时间内,我就读完了这一部并不薄的小说,除了因为对这些人物感兴趣外,里面的民俗变迁、风物演进的吸引也是重要因素。如对钟鼓楼历史的生动描绘,对乞丐的细致讲解,还有老北京婚礼流程和婚宴步骤的刻画,都是值得一读再读的部分。

刘心武在小说的题献中写道:“谨将此作呈献在流逝的时间中,已经和即将产生历史感的人们。”他有这样的“野心”和行动。与古老的钟鼓楼连成一体的那条胡同、那座四合院里的九户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联系着的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组成了斑斓多彩的京华生活场景。钟鼓楼,是这一切的见证。因此,这样的“野心”使得这部小说缺失了绝对主人公,众人合起来,合以世事,却又是社会历史和个人命运的百科全书或生动的“影像”记录。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