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就是我们心中最美的景色”——大荔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者速写

2024-06-11 08:39:00 - 渭南新闻网

渭南日报记者单江鹏

田野麦浪滚滚,冬小麦丰收在望。6月5日中午,在大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穆晓军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几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大荔种粮农民心目中,这些人个个大名鼎鼎。

白晓红:防治大面积病虫害,我们义不容辞

“丰收,就是我们心中最美的景色”——大荔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者速写

“今年大荔小麦丰产,植保方面的贡献主要是赤霉病防治得好。”说话的是大荔县农技中心植保站站长、高级农艺师白晓红。

“嘀嘀嘀——”说话间,手机消息声不断。夏播马上开始,白晓红微信中置顶的大荔县“三贴近”农业技术服务微信群热闹起来。群里有中心农技人员,各镇办农业专干和种植大户,都是能人。

白晓红告诉记者,这个群称得上是大荔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神经中枢”,病害信息和防治要点会第一时间传到各村微信群,传递给各村干部和种粮群众。

今年5月5日、6日两天,大荔出现连续降雨,高温高湿气候极易导致后期小麦赤霉病大面积暴发流行。经过会商研判,白晓红在群里连续发出《小麦赤霉病防治急报》《小麦赤霉病再次防治急报》。并联合大荔县电视台录制防治音频、视频,指导群众抢抓雨后天晴关键时机全面防治,使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28年从事一线植保,最让白晓红后怕的事发生在2019年9月的一天。云南发现外来入侵生物草地贪夜蛾,通过气流传播,9天后朝邑农场就报告发现踪迹。白晓红和同事们迅速赶赴现场,当机立断,2000余亩出现虫情的玉米被紧急焚烧处理,有力阻断了虫害蔓延。

“作为粮食安全的‘吹哨人’,没有发生大面积病虫害,就是白站长她们的最大贡献。”穆晓军说。

成红梅:帮农民把关键环节做扎实,想不高产都难

“丰收,就是我们心中最美的景色”——大荔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者速写

湿地飞播、加大播量、促弱转壮。

2021年秋季,洛河大荔段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受灾田块第一料冬小麦亩均产量却达到1200斤,创造历史最高纪录,一、二类田块从初播时不足三成增加到收获时的七成多,大荔县农技中心农技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成红梅和同事们的努力,在全省农技圈出了名。

“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提起这个话题,成红梅谦虚地说。

大荔县农技中心农技站主要负责全县粮食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百农系列、徐麦35、中麦27号……这些年,农技站筛选出一个个适合大荔种植的小麦新品种。

在返青和拔节期,结合灌水进行追肥,促进分蘖,一抓到底,通过“两肥两水两连促”管护技术提升苗情,促弱转壮,提高亩穗量,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

“帮农民把这些做扎实,想不高产都难。”成红梅说。

35年扎根一线,成红梅说:“每个人的追求不同。看到麦苗一天天变绿,心里就有股说不出的高兴。”

王刚:等丰收数据,就像迎接自己的孩子出生

“丰收,就是我们心中最美的景色”——大荔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者速写

“就像在产房外,满怀期待迎接自己的孩子出生。”汇总着前方传来的数据,大荔县农技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王刚这样形容每年“三夏”时节自己的心情。

担任中心副主任,王刚主要负责研究把握政策方向,策划包装和组织实施项目,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组织。他带领农技人员探索粮食种植关键技术托管服务,积极推广“一优二改双控”技术,韦林镇庆沣村高标准示范区的粮食单产较周边高出200斤以上,亩均减少化肥、农药等投入50元以上,亩均节本增效300元以上。

“去掉项目支持,农民依然能够主动采用新技术,主动拥抱新生产方式,项目才算真正成功了。”王刚说。

短暂的交流中,和成红梅、白晓红一样,王刚几欲先走。“要把丰收在望,变成丰收到手。农田就是我的办公室,现在正是关键时期,一点不敢马虎。”王刚说。

县上提出坚持农业兴县、工业强县双轮驱动,大荔农业亮点频出,好戏连台,“年年上央视”,王刚越干越有劲。

2004年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来到大荔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一干就是20年,王刚与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丰收,就是我心中最美的景色。”王刚说。

责编:马杭娟

校对:周钰捷

审核:张伯阳

原标题:“丰收,就是我们心中最美的景色”——大荔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者速写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