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中国董事长肖松:在中国市场,认准这个关键确定性

2024-06-11 18:48:30 - 国是直通车

西门子中国董事长肖松:在中国市场,认准这个关键确定性

已在华发展152年的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有一本自己的中国生意经。

“挑战和机遇任何时候都是共存的,更多要思考如何找到自身机遇。”西门子中国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肖松近日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详解他眼里的中国市场,以及西门子雄心勃勃的中国计划。这场对话中,“机遇”两个字反复出现。

由这个高频词延伸开来,肖松和西门子洞察到的是潜力——中国市场规模巨大,且快速运转;也是趋势——绿色低碳转型和数字化,正成为众多不确定中的关键确定性。

中国市场机遇:外企在这里学到很多

西门子最早在中国开展经营活动可以追溯到1872年。1985年,西门子与中国政府签署了全面合作备忘录,成为率先对华开展深入合作的外国企业。时光飞逝,截至2022财年,西门子在中国已拥有超过3万名员工、21个研发中心,其中包括5100多名研发和工程人员。

这152年,不仅记录下一家德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也浓缩了众多外资企业的在华耕耘史。

在肖松眼里,中国市场有两大突出特质——规模大、速度快,尤其后者令他印象深刻。“外资企业可以在这种快节奏中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小米从零开始造车只花了3年时间,这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速度。”

快节奏也意味着激烈竞争,有人将此称之为“卷”。肖松给出不一样的视角:企业在中国市场真正比拼的是价值——如何给客户和员工带来价值,这样才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

面对当下复杂环境,肖松强调,西门子在中国看到的更多是机遇,“我们持续看好中国经济”。

他介绍说,3月份以来,西门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博乐仁(RolandBusch)多次来华,到访北京、广州、深圳、香港等地,围绕中国机遇与各方深入交流。博乐仁作为西门子全球CEO,同时也是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主席,此举本身就代表着对中国经济发展潜力的看好,以及对德中产业合作的开放共赢态度。

肖松表示,从长期来看,西门子愿意继续拓展加深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深度参与中国经济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努力成为德中、欧中乃至全球产业合作的践行者与推动者。“西门子会尽最大努力践行这一主张。”

转型升级机遇:绿色竞争力成重要指标

如果说规模和速度是长期以来外界观察中国市场的“默认维度”,那么在中国以质量优先发展的当下,西门子正跳出传统视角,发掘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转型升级中的机遇。

肖松认为,中国GDP能够实现5%左右的增长目标,而企业通过寻找自身结构性机会,增长潜力可达10%甚至20%。西门子就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找到了这种机会: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以数字化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数字化转型带来新的应用场景”,在肖松看来,对包括西门子在内的广大企业而言,这都是一条正确赛道。尽管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短期内或影响部分企业可持续发展投资力度,但大趋势不会改变,企业需要用更具成长性的思维看待这个议题。

肖松建议,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企业要制定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方案,中小型企业尤其如此。比如在能源问题上,一些中小型企业就可以选择通过光伏发电解决办公室照明。“只要认知正确,企业都可以掌握经济和环保的平衡和双重效益。”

“企业不仅要活下去,还得活得好。长远来看,绿色竞争力将成为企业脱颖而出的重要指标。”肖松说,解决发展可持续和经济效益的“既要又要”,科技创新和开放生态是最佳路径。西门子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将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边缘计算、工业5G等前沿科技列为公司核心战略技术方向,每年都在持续投入,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中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向新”发展机遇:

西门子已找准发力方向

发展新质生产力被视作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西门子对此亦高度关注。

肖松这样阐述他对这个热词的理解:以“三新”(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为底座实现“三高”(高效率、高节能、高质量)。从中国制造业转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角度思考,需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切换到企业的角度,践行新质生产力要以创新技术为驱动,使产业实现高效率、高节能、高质量发展。

西门子在中国已有相关实践,其成都数字化工厂是第一批“全球数字化灯塔工厂”,也是首批“全球可持续灯塔工厂”。这里部署了一套全面的数字化能源管理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实现预测性维护,并引入基于AI的自动化技术识别处理多达16种生产废弃物,使单位产品能耗降低了24%,生产废物减少了48%。目前,成都工厂已在生产线上应用30多个人工智能项目,仅通过AI工具分析并解决问题就将效率提高5倍。

中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企业“智改数转”、节能降碳等需求。这对西门子而言亦是巨大商机。

肖松表示,不少中国企业在西门子的帮助下实现了低碳转型。如西门子不久前与河钢达成合作,帮助其在塞尔维亚打造绿色智能钢铁厂。西门子能源管理系统则帮助蒙牛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及能耗,生产用能减少到此前的83%,能源维护人员由30人降至6人。

更广泛的转型改造需求来源于中国数以千万计的中小企业。由于数量众多,新技术对其难以实现点对点触达。

“这就需要一种新模式”,肖松介绍,西门子推出的Xcelerator开放式数字商业平台集成了精心设计的物联网硬件和软件组合、不断发展的合作伙伴生态体系,可以真正触及广大中小型企业。

“绿色低碳转型是当下众多不确定性当中的确定性,数字化技术则是加速绿色转型的确定性。”面对中国“向新”发展大势,肖松认为,业界需要打造一个开放的新业态,赋能并成就一批新一代数字化和低碳化转型服务商,真正推动数千万家中小型企业转型发展,“这就是现在西门子发力的方向”。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王恩博

wangenbo@chinanews.com.cn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