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酒里了,同学们!”青岛一老师酒后吐真言……网友:您还缺学生不?

2024-06-11 19:22:14 - 半岛都市报

“来吧,同学们,咱们走一个!”

“都在酒里了,同学们!”青岛一老师酒后吐真言……网友:您还缺学生不?

你敢想象?如此觥筹交错的场景竟出现在青岛的课堂里!

更“癫”的是,老师不仅带头喝酒,还热情地给学生倒酒!

红酒缓缓流入醒酒器中,老师举杯邀学子,学生们推杯换盏,听取“切儿斯”声一片……

网友:就问这位老师,您还缺学生不?

广受好评的葡萄酒文化鉴赏课

近日,一则视频吸引了网友热评,上述场景正是发生在青岛大学(浮山校区),原来这是一堂葡萄酒文化鉴赏课。只见老师拿出开瓶器,从容地打开一瓶红酒,倒入醒酒器中,还分享给每一位同学。学生们每人手里拿着酒杯,不时碰杯,发出清脆的叮当声。

“都在酒里了,同学们!”青岛一老师酒后吐真言……网友:您还缺学生不?

网友“辣”评

上课从来不带笔,包里全装花生米

第一节课:同学们听我讲

第二节课:老师你听我说

老师:都在酒里了,同学们……

“这课开了20年。”5月29日,该课程的授课老师涂正顺告诉记者。2001年,涂正顺老师正式毕业于葡萄酒专业。那一年青岛市想引进葡萄酒方面人才,青岛大学也准备建立葡萄酒专业或葡萄酒学院,涂老师便来到青岛。

“有的同学非常喜欢葡萄酒,大一就选我的课了,每次来坐到最前面回答问题,上课前他还要做好多预习功课。”涂老师的课一直很受同学们欢迎,每一年人都爆满。

“都在酒里了,同学们!”青岛一老师酒后吐真言……网友:您还缺学生不?

涂老师回忆起来,前年有个非本专业但很喜欢葡萄酒的学生,不仅上课一节不落,还在青大附近找酒窖,买酒品酒,时常跟涂老师切磋一番,询问很多他感兴趣的问题。这位同学是幸运的,还有同学抢了两三年,都要快毕业了还没抢到。

从产业到文化,探索葡萄酒的全方位魅力

虽然葡萄酒文化鉴赏课只是一门选修课,但这节课涵盖葡萄酒的方方面面,先讲种葡萄,然后是酿酒和销售,把产业从头讲到尾。“这让学生们知道做产品的原料怎么来,怎么样把它精心地酿出酒,怎么样提高文化产品。”但上课并非只谈论葡萄酒,学生们来自各个不同的专业,很多都和葡萄酒毫不相关,考试的时候,涂老师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学这课的感触,或者对自己的启发。

“都在酒里了,同学们!”青岛一老师酒后吐真言……网友:您还缺学生不?

“葡萄酒最早产在中国,不是舶来文化。”涂老师认真地说道。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是享誉世界的三个葡萄酒产酒国,但早在2000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引进酿酒的葡萄品种时,我国的葡萄酒就开始了萌芽。况且葡萄种的植物全世界70多种,其中有40多种都在中国,“八千至一万年前我们中国的野生葡萄到处都是,而一万年前的西方葡萄都没有,或者说很少量。”

“用碗也能喝葡萄酒”

但这两千年的时间,我们在葡萄酒方面是落后了,所以整个行业要对葡萄酒知识进行普及。涂老师希望用这十几节课让同学们对葡萄酒产业有所了解,同时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让年轻的朋友们充满自信,尤其是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

 “原来我们都要用杯子,没杯子不能喝葡萄酒。现在我们喝葡萄酒,不一定用玻璃杯,用碗喝也没事。”

不仅如此,葡萄酒是餐饮用的酒,我们中餐有上万种的菜品,“而欧洲人只有那么十几二十个菜,他们的食物很容易配葡萄酒。我们那么多菜品也可以和葡萄酒配起来,比如可以和红烧肉配,和猪蹄配等等。”

因为我国葡萄酒近些年发展较缓,所以关于葡萄酒的品尝语言都是西方化的。“比方说我们描述这款葡萄酒的品质和美感的语言,都是按照欧洲或者西方文化翻译出来的法文、英文来说的。如果我们以后用中文来描述酒的美妙,把每种酒都用诗来表达,那有多美呢?我相信将来肯定有这么一天。”

因此,不论是葡萄酒的历史、品种,还是基于中餐深厚的背景,我们的发展脉络都显得尤为独特且富有深度。涂老师深谙此道,他的使命就是不断推动葡萄酒产业的蓬勃发展。即使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显著的成效,但正如他所说,“推动它可能现在没有效果,那十年、二十年以后不就有了吗?”正是这份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激励着涂老师不断前行,为葡萄酒产业的繁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