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与重构:搭建“好账户”,穿越“资产荒”系列沙龙(8)稳中求进:如何做一个低波动的账户?

2024-06-11 16:13:59 - 市场投研资讯

“不基于预测、不依赖单一资产的低波动账户”

从一个故事讲起:2021年11月有一家企业有三个亿要投资,当时他筛选了三家机构,我们是其中一家。按照惯常做法,一开始我们给出了一个对经济周期和大类资产价格运动规模的分析,然后基于分析给出了一个大类资产配置的投资建议。但客户比较有个性,要求进行“不基于预测,不依赖单一资产”的低波动投资。

最终,我们按照客户的要求给出了一个组合投资建议,高波动的权益(雪球类)占比20%、商品20%(头部CTA)、债基20%,还有40%配置市场中性等绝对收益倾向强的资产。客户最终采纳,投资时间点正好在2021年11月,回头来看那正是A股中小盘股指、包括新能源在内的一些成长性板块的高点。实际投资下来,客户三年前的远见,决定了投资能够穿越周期。

这个案例深度地启发了我,在投资的过程中需要有一种弱者思维。资产配置是一种弱者思维的方法,相当于承认我们对市场上很多东西相当程度的无知,资产价格的运动规律是可以由小概率事件打破的。“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延续过去的逻辑。”在“脱钩”的大背景下,很多价格关系和以前不一样了。比如中美的利率倒挂,以前我们的利率比美国高很多,现在是反过来;比如以前半导体指数和费城半导体指数亦步亦趋,现在走出了很大的裂口。如果僵化地照搬过去的模式去预测,并基于这个预测去做资产管理,可能是有风险。一个相对比较弱势的方法就是做资产配置。

如何看待这个结果?

这个故事有很多可以总结:

首先客户清晰地认知到了一件事:大额资金投资于单一的低风险资产,相比于分散投资于N个低风险、且风险低相关或不相关的资产来说,后者的风险要小的多。

客户是非常理性的机构客户,22年底他把之前委托其他机构的另外一笔主要投资于报价式、债券资金池信托产品进行了赎回。虽然实际上资产风险可能比较低,时至今日都没有发生违约,历史净值曲线也波动很小,但我们客户意识到,当他大资金集中在这个标的上,那么当尾部风险发生的时候,虽然是很小概率但可能损失很多资产,这个结果他无法承受。他不愿意做一个大概率是固定收益的投资,来承担小概率的情况下他有比较大的损失。配置的方法更有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在于避免了去承担这种一损俱损的尾部风险,相当于选的都是低波动资产,这些资产又不在一个车上,所有车同时翻车的可能性很低,那么当黑天鹅来临面对的最大损失可能就比较有限。

第二,没有为了平稳,去建议配一些脆弱性的资产,即虽然历史净值平稳,翻车概率也小,但一但翻车损失巨大的资产。21年我们房地产行业调控以后,我们国家很多信用资产出现了一些兑付的问题。因为很多的非标债权类的资产,底层都是跟房地产的信用 或者是跟地方政府的信用有关,地方政府的信用说到根儿上又是和房地产的信用挂在一起。

第三,按照客户的要求来,基于波动目标(风险预算)做建议,同样对于备投产品需要增加对波动和相关性的刻画,这为产品筛选带来了新的挑战。

组合投资时往往是要按照波动去控制的,如果是一个低波动的组合,高波动资产应该定个上限;对于更保守的一些需求,可以完全不配置高波动资产,大部分配置低波动,为了收益弹性可以加一点中波资产;如果是进取型组合,那么高波动、相对收益弹性更高,中波动、收益弹性大一点的产品就应该有一定的权重。

按照波动控制要求,对资产的刻画,应当增加波动的维度,和相关性的维度。股不意味着波动就一定大,比如T0融券(春节后融券受限后不能做了)波动就较小;债也不必然意味着波动小,比如超长久期的国债波动起来也是吓死人;商品也不必然就波动小,也有做高频和套利的。准确定位资产,需要对波动有清晰的刻画,且在投资之前就有预期,给多少风险预算,回撤多少要评估,回撤多少要立刻止损。这样波动才控得住。这对筛选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

机会与重构:搭建“好账户”,穿越“资产荒”系列沙龙(8)稳中求进:如何做一个低波动的账户?

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

这个投资建议也不是一个完成式,这段时间我们的思路有比较大的升级,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首先,单边资产要扩容,资产配置应该有更宽广的视野。比如商品不一定要全放CTA,国内也有一些ETF,通过ETF可以直接配一些商品,如黄金ETF、豆粕ETF、能化ETF等。尤其今年,商品标的有比较强劲的单边趋势。这只是一个例子,除了商品以外,还应该关注海外资产。尤其在脱钩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除了国内的投资机会,人民币资产也可以通过QD基金配置一些海外资产。比如2023年如果有投资纳指,表现会比较有支撑。

海外也有一些例子,比如耶鲁大学基金会,过去三十多年,除了08年亏,其他年份都做了正收益,而且年化回报还不错。它的投资视野就很宽广,除了我们刚才说到的海外和商品,它还配了一些实物资产。国内公募REITs跌了非常多,也许也有一些配置的机会。

第二,除了单边资产,要补充绝对收益类资产,降低投资对单边行情的依赖。绝对收益类资产,和低波动资产的概念比较接近,但主要从策略维度来讲,一般包括对冲类和套利类,但不是所有的对冲类和套利类都是绝对收益资产,还得看波动属性。

单边资产,有它的局限性,一般对行情要求比较高。股票、黄金这些只有资产价格涨才能获益,以买持为主;CTA策略特殊一点,不是涨才获益,不喜欢震荡,喜欢比较流畅的连续上涨或连续下跌。但总体来说,不管是权益还是CTA对市场行情要求是比较高的,没有以年度为期胜率比较高的情况,不能算作绝对收益类资产。

债券资产在不违约的情况下,会有比较好的现金流,价格波动相对有限,在单边资产里相对特殊。但也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货币紧缩时,股债商可能同跌。比如22年美联储发现通胀压力很大,连续加息,几乎把联邦基金利率从0%打到了5.25%,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股、债、商都有比较明显的回调。比如债券当时拿的是30年期美国国债,价格差不多要在一年波动30%以上。

绝对收益策略,追求不依赖市场单边上涨或下跌的收益,主要是对冲或套利类的策略。可以简化理解成,它主要在市场里做加引号的套利,不管单边价格趋势如何,市场总还是有一些价差,通过低买高卖,来获得一个相对比较平稳的收益;同时如果没做好,波动也会比单边资产小一些,对于构建稳健组合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类策略有很多,但部分客户配置的比较少,因为它复杂难理解,不像单边资产涨我就跟着涨,跌我就跟着跌,它更多是加引号的套利机会好不好,套利的成本高不高,来看套利的机会好不好做。多了一个维度,就更难理解。但实际上机构和高净值客户已经逐渐在了解这类资产,而财富管理机构非常有必要在这个过程中做好桥梁。

举个例子,市场中性是绝对收益里面规模比较大的一类,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量化选股的方法,能够做出来一个相比指数中长期看有波动、但又相对可观的超额收益。比如根据我们观察池的情况来看,去年中证1000基本还可以超额20%,中证500大致做到8%,沪深300可以做到6%。市场本身的涨跌它无法预测,那么它就通过股指期货或融券把市场的风险对冲掉,这样来套中间这个超额收益。

当对冲成本相比超额收益比较小的时候,它就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投资回报。当然这个投资回报会有波动,有的时候没有正的超额,甚至有负的超额;同时对冲成本有时候也会扩大,有时候在缩小,也不是一个恒定的数。但相比买入持有的股票基金,市场中性的波动小得多,收益弹性也很有限。去年是市场中性的大年,根据我们观察池来看,平均大概就是8%;像股基在大年比如19年、20年差不多40-50%的平均回报(根据中证偏股混合基金指数的年度收益计算)。

还有期权高频、商品套利等等。对于绝对收益策略,永远是既有多头也有空头,套中间那个价差,风险相比单边要小一些,只要你不加杠杆。对于刚才那个案例,在22年时,我们建议客户增加账户里绝对收益策略的资产,有些是做商品的、有些是做股票的、有些是做期权的,确实对稳定获得收益、降低波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第三,过程管理。对于组合投资,它是一个动态过程。当组合有安全垫了,低波组合也可以加一些风险敞口,放一些波动大一点点但有收益弹性的资产。如果是投资初期,我们就建议更保守一些,确保收益垫子累积上去;当垫子有了,拿出一些额度做一些有收益弹性的机会。同时考虑反面过程,如果一上来就遇到非常不利的情况,同样可以把一些风险资产,就是波动相对高的资产的仓位降下来,放在低波动资产里累积收益,当累积收益到一定程度,再把风险预算放出来。顺势而为的止损,对于投资是非常重要的。投资有一个大前提是有流动性,我们在选品上越来越重视有比较好的流动性。

第四,逆向择时。其实在这几年,很多经济周期和资产价格的理论发现不是特别好用,不管是美林时钟、货币信贷周期理论。比如怎么解释美国经济在22年连续加息、利率短期快速大幅上行的背景下,美国经济居然没有崩溃,表现还不错,美股还创出了新高。放在过去可能比较难解释。这里是有一些范式变化的,核心的是脱钩的大背景。

脱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第一个是就是供应链的重构。我们以前地球是平的,资源在全球分工,不同国家在分工中扮演的角色略有侧重。比如中国更偏向于一个制造国,还有一些上游的资源国,美国更偏向于标准指定和消费。但随着脱钩愈演愈烈、逐渐深化,供应链就需要重构。我们以前生产是供全球,未来内循环就越来越重要,当然出口出海这些我们还是持续的会去走,但对应的资产价格规律就会有点不一样。中美的经济周期发生了非常大的错位,以前是相对同步的,大家虽然节奏上会有些差别,因此资产价格就不能按照过去的规律去看。

另外在脱钩之下大家的应对方式也不太一样,我们国内相比以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强调高质量发展,在很多政策上除了效率以外,也会更重视安全、公平。相对而言,政策和资产价格的关系,也无法按照以前的规律来理解。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不依赖预测、不依赖判断,通过弱势的方法去做投资,可能这种方法更有生命力。

但是有一点可能不会变,就是资金是逐利的。当有一些资产经过三、四年的深度调整,达到一个非常非常便宜的价格,你就可以进行一些比较,从它的回报率、估值水平去做大类资产比较,基于这个比较去做一些逆向的布局,大概率会比较有收获。

也就是说,大部分还是不基于预测,但在细节的处理上还是可以带有一些逆向而行的精神。不是什么资产经过两三年的大牛市涨的很好,去追那些资产;而是有些资产经过两三年的调整比较到位了,基于大类资产的比较,算账能算过来,去配置一些在低位的资产,往往在长期能跑出来非常不一样的回报。

实际上,财富管理这个行业,让我们看到投资人更多的面向,最伤害长期投资收益的行为就是“追涨杀跌”。我觉得追涨杀跌是非常不可取的。

技术总结

首先,敬畏市场,整体的框架用不基于预测的资产配置的方法来做。

同时,从配置目标出发,基于波动去做组合投资。

再有,除了一些单边的资产,补充一些绝对收益策略的资产,其实我们在这方面积累了比较大的竞争优势。财富管理机构毕竟身处这个行业,对各式各样的策略和资产管理人有着深入的了解,不光在于它的业绩,也在于它背后的团队,更在于基于历史对它未来可持续竞争力的一个判断。实际上,这个选基的过程是可以选出alpha的。其实对于低波动的策略补充绝对收益类资产,这是财富管理机构给客户投资增值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还有,我们强调在组合过程中去做投资,实际上就是基于组合的目标对波动做有节奏的控制。保守的组合先把垫子做起来,做起来之后可以有一部分仓位去博一下收益;进取的组合如果上来之后有一定的波动,可以把进取的事儿放一放,把净值稳一稳,稳的差不多了再去把风险敞口放出来。这样才能保障组合投资的回撤是可以控制在目标范围里的。

最后,在以上所有的弱者体系里面,我们意识到周期和资产价格的规律相比历史有非常大的变化。基于对市场的敬畏,我们对过去的经验总结,比如什么情况下A就涨B就跌,这种要非常谨慎地对待,不能全信,但也不能认为历史无法完全照进未来,还是要努力去理解背后的规律。同时我们要意识到,便宜还是非常重要的,基于大类资产的能算过来账的比较,我们需要有一些逆向的行为,而不是追涨杀跌。

以上就是我们对如何做一个低波动账户的思考。供批判讨论。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