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小瑀宙 | 银行智能投顾模式转型,哪些环节AI更有优势?
曾经红极一时的银行智能投顾服务,近期被按下暂停键。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银行智能投顾或转向以投顾从业人员为主、智能投顾为辅的模式。在智能投顾服务的转型过程中,或由商业银行充当平台方,基金投顾机构担当主理人。
AI作为前沿技术,在各个行业中均有渗透。今天就从生意的角度来看AI基金投顾的优劣。
想要了解AI在基金投顾领域的优劣,就得先理解基金投顾这门生意。基金投顾是给基民提供专业基金投资建议的服务,看似简单,实则供需两头以及匹配都不容易。
首先是供给端,我们常说买基金就是买人。市场上基金经理数量众多,且投资理念、能力范围以及能力强弱各不相同,虽然公开资料也不少,但仍需仔细辨别才能知其一二,想要做到了解、分类并跟踪并不轻松。
此外,客户的诉求也并不单一和明确。客户诉求的不同主要来自于收益预期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的差异;客户诉求的不明确则来自于并不清楚不同风格类型的基金所承受的风险以及回报可能。上述两点决定了基金投顾在日常推介和客户沟通中需要做大量的普及和沟通工作。
在完成供需两端的的分类和筛选后,就需要通过具备销售基金资格的销售机构完成匹配。但这不是工作的终结,而是工作的开始——售后的陪伴和持续的沟通同样是保证客户体验的重要部分,在下跌时帮客户克服不该赎回的冲动,在基金经理变动时给出合理的建议,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给客户提供客观的评价标准,甚至针对性地与基金经理沟通当期的观点等等,都是这门生意的重要环节。
那么在这门生意的哪些环节,AI可以取代人?
基金经理的分类与跟踪?显然不行,理念是否科学、言行是否一致、能力圈在哪些方面等重要的维度,都是无法定量的研究,只有部分的数据处理工作,AI来做的效率可能更高。但事实上,这部分工作excel也能胜任。
需求端呢?风险承受能力、预期收益率都是难以标准化完成的目标,在客户本身认知不清的状态下,填表调查不太能解决问题。未来随着数据维度的增多、基民对基金投资认知的深入,AI基金投入可能会有所作为,但目前仍需大量工作。
售后的陪伴,那就更不行了。
当下看来,这门生意中似乎只有在匹配这一个环节,AI可能更具优势,但缺了供需的分类跟踪以及用户陪伴的匹配,发挥不了任何的作用,说到底,选人的生意,目前电脑还没有优势。
作者简介
田瑀,现任中泰资管基金业务部副总经理,中泰开阳价值优选混合A(007549)基金经理、中泰兴诚价值一年持有混合A(010728)、中泰星宇价值成长混合A(012001)基金经理。
复旦大学材料学学士,复旦大学物理学硕士。10年投研经验(其中7年投资管理经验)曾任安信基金特定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中泰资管权益投资部高级投资经理。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善于寻找具有宽阔护城河的成长股,分享企业成长的价值。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有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请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