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足球青训调研之二——走训制:资源夹缝中的体系建设

2024-07-11 06:59:40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体育报

北京地区的足球青训有一定特殊性,教育和足球对于人才的争夺更加白热化,家长对孩子未来的不确定性,让足球运动过早流失了大量人才,无论是校园足球还是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都面临这个问题。相对而言,职业足球俱乐部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但正因如此,激发出变化与改革的火花。

在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办公室,企业传播部总监曹晓介绍了国安在青训中走过的道路。国安之前借助同北京名校牛栏山一中的合作,吸引了不少京内外家长的目光。但在2022年,因为相关教育政策的改变和资金方面的压力,国安无法再与牛栏山一中合作。国安在北京青少年足球资源的争夺上,更加被动。由于当时教育政策改变,很多非京籍的孩子要回到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致使外地优秀青少年球员因户籍原因无法在京读书,这让国安的青训生源受到很大影响。

北京足球青训调研之二——走训制:资源夹缝中的体系建设

“很多人不会想到,在12岁这个年龄段的足球苗子的竞争中,国安竟毫无优势。北京足球大部分好苗子都去了足球传统学校,我们只能等这些学校挑选后再挑选。”国安俱乐部青训第一阶段负责人席悦告诉记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就是利用专业优势找到曾经不被看好的苗子。同时,我们自身培养人才的效率优势也是很多家长和孩子看重的。”

与足球传统校相比,国安青训的优势以及专业的教练资源在北京具有较大影响力。大部分踢球的孩子和家长都是国安球迷,北京国安深厚的足球文化影响了他们,为国安效力是很多孩子的梦想。一位前国安名宿在十里河足球场青训基地告诉记者:“对孩子而言,接受更职业的培训,会让他们对足球的理解更加深刻。让他们知道成为职业球员需要怎么做,这是非常重要的。”在青训条件方面,国安青训教练团队显然对职业足球有更深的理解,而且国安在青训上的最大改变是走训制。走训制类似成年职业运动员,只在训练时集中,其他时间学生继续在校学习。曹晓介绍,国安在北京的南北两地,各设置一个足球青训基地,各区走训球员可以就近入队。这样的方式,可让孩子保持原有的学习环境不变,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可接受更专业的足球训练。

前不久,记者在北京天坛体育场观看了按照走训制安排的国安U14梯队的训练。小球员们从海淀、东城、西城等地的学校赶来。分组对抗前,国安青训教练给孩子们布置位置。在中赫时代,国安俱乐部聘请了荷兰教练组对俱乐部青训进行整体梳理。与很多欧洲传统豪门一样,国安希望把各级梯队足球风格统一,也就是孩子12岁在梯队的踢法与他们未来在一线队保持一致,运用战术和足球理念也一致。在亚洲,日本足球已经贯彻这一思路几十年。因此,国安的青训思想也同一线队一样,保持地面传导、保持技术性踢法和进攻性足球,同时强调球员拿球时多思考,强调培养孩子决策力,继承北京足球“小快灵”风格。

北京足球青训调研之二——走训制:资源夹缝中的体系建设

国安采取走训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青训思路的转变与提升。曹晓表示,采用走训制,除了解决与教育资源的矛盾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发展思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席悦曾在德甲霍芬海姆俱乐部工作,他告诉记者,现实中,成为职业球员是小概率事件,大部分足球青训的孩子最终无法走上职业赛场,但体育和足球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国安的青训思想是要培养出具备健全人格的社会公民,即便今后不踢球,孩子长大也可以在社会上正常生活和工作。这就需要孩子从小不脱离教育、不脱离家庭、不脱离社会,他们在家庭感受到的温暖与感情,在社会上学会的交流与沟通,在学校掌握的知识与文化,都会对其一生有益。因此走训制另一好处就是让孩子有机会得到更加全面的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教育。

走训制也成了部分学生家长选择国安的原因,这让孩子是上名校还是在国安训练融合到一起。包括有些名校老师的孩子,在具有进入名校校队的机会时,依然选择加入国安青训。海淀某重点中学老师的孩子踢球表现和学习成绩都不错,他本可以直接进入中学校队踢球,但最终选择在训练日参加国安梯队的训练。

“国安梯队可以给孩子更接近职业足球的锻炼,我想让孩子在足球上有更多发展,因此更加相信国安的训练水准,也接受国安的青训树人理念。”一位从海淀带孩子到天坛体育场参加训练的家长告诉记者,“我曾经带孩子去过外地一些青训梯队,那种常年封闭式学习、训练的方式,我和孩子不太能接受。”

其实,青少年足球走训制在国外较为普遍,意大利足球经纪人佳佳告诉记者,在意大利职业队梯队,小球员们基本是走训模式,假期再集中训练。“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孩子会更加快乐,也会更享受足球。”

国安采用走训制青训做法,起初的确有很多无奈。但恰恰是这样的压力和环境,逼迫国安必须作出改变,必须同国际接轨,必须走一条可能是最困难、最漫长,但可能是对希望未来从事足球事业的孩子最好的一种尝试。(图片转自北京国安青训微信公众号)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