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上路必须遵循五大原则

2024-07-11 11:32:37 - 第一财经

智能网联汽车是社会经济系统迈向无人区的探路先锋。

智能网联汽车是人类社会经济这一超级复杂适应系统进入信息时代无人区的一系列新生事务的典型代表。因此研究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技术、制度、产业等,必须要基于复杂信息系统理论体系的支撑,必须把智能网联汽车的出现与演进看作是人类社会复杂适应系统中交通主体与其他主体之间的适应性演化,不能简单地、孤立地、割裂地来看待它。

智能网联汽车给社会带来的一个重大变化是从“人机分离”到“人机混同”的转变。之前,智能机器装备都放置在特定场所里,比如智能工厂、车间、物流园区等。如今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上路,标志着智能机器装备开始和社会上大量的人混同在一起,这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范式一轮新的根本性变革的开始,带有标志性、里程碑意义,而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或者产业层面的渐进变革。

基于以上认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上路,必须把握两个关键要点:

一是要把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上路,看作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一次整体性变革,需要宏观、中观、微观多个层级高效协同;

二是要把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上路,看作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一次内生性变革,需要系统中各个主体——包括市场主体、社会主体、政府部门以及每个个人,乃至扩展到生态系统——相互适应的协同。

智能网联汽车: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跨越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标志着从传统汽车工业的1.0时代向信息时代2.0时代的跨越。在这一过程中,汽车的角色和功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传统汽车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物,其生产过程不仅确立了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也推动了管理革命的发展。作为工业时代基本的交通运输工具,汽车产业成为装备制造业的支柱,并对石油化工、电气工业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城市发展范式,包括基础设施、交通体系和道路体系,均建立在汽车的大规模使用之上。

进入信息时代,汽车不仅仅只是交通工具,而转变为一种集成了无人驾驶、新能源等新兴技术的交通运输机器人。它同时也成为未来产业的重要集成平台,能够整合各类新兴技术,成为智慧城市和智能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还被视为未来生活的重要聚合空间,超越了传统手机终端的层级,成为连接虚拟世界与实体世界的关键节点。

大规模商用应遵循五大原则

原则一:人的绝对主体地位和人的安全至上原则。在信息革命的发展进程中,我们进入无人区面对甚至追逐不确定的时候,必须要把安全作为前进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作为我们往前走、迎接不确定性的一个底线,而不应把人类置于更加危险、更多风险的不利境地中。基于这个原则,在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上路的同时,我们应该同步推动相应安全体系的研究和发展——这个安全体系不只包括技术层面的,也包括行业标准、社会规范、法律制度等。

原则二:系统效率的提升原则。这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所有新技术实现大规模商用的必要条件。一项技术若难以提升相关主体以及系统整体的效率,即技术虽可行,但商业不可行、社会经济系统不可行,其在商业层面便难以立足,也难以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大规模应用推广。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上路,我们同样需要深入研究其对于社会系统效率的提升价值及可实现路径。智能网联汽车体系的导入或场景的实现,必须要落脚于对整个社会系统效率的提升、价值的增进等方面的贡献。

原则三:系统的适应性演进原则。人类社会系统在面向无人区的演进发展中,主要是基于系统各主体相互之间的适应性行为,而非基于工程理念的最优化行为;主要是基于自下而上为主的适应性演进,而非自上而下的优化改进。正如《韧性时代》、《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等著作所述,我们需摒弃工业时代的优化导向发展思维,转而追求适应性、新奇性导向的韧性发展思维。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商用及整体系统变革的过程中,我们尚未明确构建一个各主体相互适应、适用于未来整体体系的有效途径——既要摒弃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等工程优化的思维模式;也要避免基于现有制度体系的渐变改进,来对待未来的颠覆式范式变革。

原则四:系统的整体福利增进原则。企业对于创新的追求,必然会将经济效率和经济收益置于首位,但在社会层面对新生事物或新范式进行全面评价时,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其是否具备各个维度的可行性。这里不仅仅包括技术可行性和商业可行性,还包括社会可行性、治理可行性、生态可行性等诸多方面。以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上路为例,这一领域正在也必将引发更为广泛的社会讨论,其中涉及的问题包括是否会引发结构性失业、产业的结构性冲击等。

原则五:文明形态升维原则。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深刻植根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这两个大局之中,其所形成的新的技术形态、产业形态、社会形态、城市发展形态等,都属于我们要探索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范畴中。回顾本文开篇所提及的“人机混同”时代,其文明形态将呈现何种特征,虽难以具体描绘,但“人机友好”无疑是值得我们期待的。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上路,必然也必须要有新的出行文明形态。因此,探索构建新的文明出行规范体系,积极探索构建“人机友好”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体系、伦理体系等,以实现“人机混同”下的“人机友好”,已成为我们构建现代文明新形态所必须要回答好的重要命题。

(作者系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江学术”。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