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2024-07-11 12:08:01 - 内蒙古日报

转自:草原云

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生产生活井然有序,民族团结墙绘随处可见……盛夏时节,记者来到乌兰察布市集宁区马莲渠乡大十号村,一幅和谐安宁、宜居宜业的美好画卷映入眼帘。

大十号村位于集宁区马莲渠乡东北方向,距城区15公里,常住户303户603人,是由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组成的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村落。该村先后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这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是该村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成果。

如今,大十号村在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上同步发力,既重视解决“口袋”问题,也重视解决“脑袋”问题,努力建设成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凝心聚力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乡村治理人居环境焕新颜

“现在的政策就是好,我们家安装了电锅炉、马桶、淋浴,还有政府补贴,自己花不了多少钱,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我们从‘将就用’变成了‘讲究用’。”马莲渠乡大十号村村民张引弟说。

近年来,大十号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卫生厕所入户、污水管网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等一系列措施,让村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同时,大十号村还创新开展“美丽庭院+”,积极探索村庄旧貌换新颜,引导各族群众参与道路净化、村庄绿化,持续整治村容村貌,全面提升乡村“颜值”和“气质”,进一步提升各族群众的幸福感和体验感。

乡村振兴产业赋能添活力

大十号村发挥本村农田平整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乡村研学文旅项目,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

大十号村投资180余万元,打造了日光温室产业园,建有大棚51座,占地400多亩,以种植各类鲜花为主,产业园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生产经营,统一规划种植、技术管理、协调销售,不仅带动了农户增产增收,还让各族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村民刘瑞芬就是其中一员,她负责播种、施肥、采摘等工作。每当农闲时,她就来大棚里干活,工资日结,一个月下来也有3000多元的收入。

“自大棚建起来之后,村民没事的时候就会来大棚打零工,能挣些钱,工作的地方离家近,而且大棚收益挺好,所以我们的工资收入也有保障。”刘瑞芬告诉记者。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返乡创业青年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

大十号村“80后”返乡创业青年塔娜策划打造了云朵嘎查民宿研学基地,是具有集宁城郊乡土风情的精品民宿,同时配套农耕体验、自然认知等研学项目,目前已成为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休闲研学基地、户外婚礼基地。

“前来观光的游客在这里交往交流交融,去年,我们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0万元,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实现了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大十号村党支部书记陈政豪说。

凝心聚力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乡风文明凝聚乡情润人心

大十号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推进民族团结和乡风文明建设,传承历史文化、促进乡风文明、提升村民素质,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大十号村党支部书记陈政豪说,“从奋斗史中汲取力量,可以激励各族群众珍惜当前美好生活,齐心协力传好民族团结进步接力棒,跑好民族团结进步接力赛。”

为更好促进各族村民和睦相处,增进民族团结进步感情,大十号村党支部打造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完善了文化健身活动设施,并向村民免费开放。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了草原书屋、科普宣传、村民自治等18个活动功能室。村里还组建了舞蹈文艺队,经常开展文艺演出,在彩排、表演中,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村里的婚俗馆倡导婚事新办、弘扬良好风俗,有效遏制陈规陋习之风,进一步营造文明的乡风、良好的家风、淳朴的民风。

“接下来,我们更要用心浇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同时,我们还会定期开展村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促进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让大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大十号村党支部书记陈政豪说。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郭奇男

集宁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段舒婷

新闻编辑:郭娜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