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古董局”岂能成“老年人收割机”

2024-07-11 11:20:34 - 法治周末

□何勇海

近期有网友发帖称,她的父亲在某直播间花9999元,下单了号称是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之一的马首。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在直播间能买到?还不足一万元?然而事实上,这类“一眼假”的假古董直播间骗局,正在掏空许多老人的钱包,一些老人深信不疑,甚至不顾反对疯狂下单,家里闹得鸡飞狗跳。(7月4日《北京晚报》)

真正的古董是为人所珍视的古代器物,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珍奇物品,上面沉积着无数的历史、文化、社会信息,具有升值空间和艺术价值而广受投资者追捧,有关古董诈骗的刑事犯罪也就随之而生。用假古董行骗,招数并不算新鲜,以前多出现于街头、集市和农村,以摆地摊等方式,诈骗对象往往是文化程度不高、警惕性不强却贪图便宜或贪图高回报的人,当然也有“看走眼”的古董收藏玩家。

而今,一些“古董局”则走进直播间,带着足以以假乱真的“剧情演绎”,更具欺骗性,传播范围更广,上当受骗者更多,危害也就更大。哪怕是一些有学历、有见识的退休老人也可能被忽悠,一些老年人不惜花光养老金,即使贷款也要从直播间里买“古董”,可见其欺骗性有多强。

各地监管部门要行动起来,决不能让此类骗局横行于网络。一方面,古董诈骗,涉及的经济利益巨大,代价沉重,而不是小打小闹的诈骗,故对涉及古董销售之类的特殊直播行为,要加大监管力度。制定具体的监管措施甚至是法律法规,明确提出规范性、合法性要求以及对违规违法者的处罚措施。有专家介绍,我国涉及文物艺术品收藏的相关法律法规较为分散、复杂,交易过程极度依赖行业经验,这是需要改变的,建立专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是必须的。

另一方面,要强化平台的把关责任。比如,加强卖货直播间的准入机制,主播想要售卖商品,就必须以人脸识别等方式,确认账号实名与实际使用人的一致性,上传营业执照等凭证,加强对主播的身份认证;对被投诉的主播及时标记、预警或作出处理;进一步优化关键词捕捉和内容识别,减少古董这类信息不透明、套路多的直播内容的传播机会;建立黑名单制度,将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的主播拉入黑名单,拒绝此身份再次注册账号或开设直播间,以减少其“复出”可能;完善售卖古董的电子证据留存机制,以便于后续配合相关部门可能进行的调查或侦查……如果在直播间发生了老人受骗的事情,平台应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

有专家还建议,应加强止付制度的构建,要求直播平台设置资金冻结期,在一定时间内将买家所付价款暂存于平台,待期满后无异常情况再将资金打给卖家,以便在被害人发觉被骗后可以有机会挽回损失。

要让老年人不被“收割”,还有必要加强宣传教育,帮助老年人提升防范意识与辨识能力。除了“一眼假”,其他古董的真假鉴定很难说有一套比较科学和完善的标准。民间有言:“古董文玩千千万,真真假假很难辨。”正因此,收藏圈的骗局本来就多发,更何况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在不断“更新”。喜欢搞收藏的人必须认识到“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买藏品发大财不靠谱,一定要提高警惕、三思而行。在古董直播间冲动下单,不仅可能难以“捡漏”,反而可能落入圈套、被割“韭菜”。

责编:戴蕾蕾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