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开启,宁波这类诈骗进入高发期,有学生被骗7000元

2024-07-11 10:49:00 - 中国宁波网

转自:中国宁波网

暑假开启,“孩子空家长忙”的现象又出现了,孩子玩手机的时间也大大增加。随之而来的“副作用”同样令人头疼——针对孩子的电诈高发。

记者今日(7月10日)从我市多地公安部门获悉,近期有学生购买二手电子产品被骗的案例,有购买演唱会被坑的案例,还有兼职被骗去刷单的。当然,最多的还是游戏交易诈骗。市三区近期就有8起:鄞州3起,江北4起,海曙1起。

暑假开启,宁波这类诈骗进入高发期,有学生被骗7000元

鄞州有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

高考结束后,小李(化名)计划将不再使用的游戏账号出售,赚些零花钱。于是,他在某二手平台上发布了出售游戏账号的信息。

不久后,就有一名“买家”联系他,称看中了这个账号。为了更好地沟通,两人互加微信好友。讨价还价中,小李主动提出可以线下交易,这样可以省去平台中介费。当然,这里面也有试探的成分在。谁料“买家”坚决反对,称“走平台更有保障”。

这一表态赢得了小李的信任。众所周知,游戏交易诈骗中,骗子惯用套路之一就是绕过正规平台交易。但令小李想不到的是,惯性思维坑死人,这恰恰是“买家”的诡计。

暑假开启,宁波这类诈骗进入高发期,有学生被骗7000元

“买家”拒绝线下交易,反而赢得了受害人信任。

商定好价格后,“买家”发来一张支付失败的截图,并称小李的账号有问题,导致支付无法完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买家”提出了一个看似合理的方案:双方都在支付宝的“小荷包”中存入2000元。然后小李可通过该功能将钱款合并转出作为交易款项。骗子还展示了一张虚假的转账记录截图,以证明自己的诚意。

由于前期建立的信任以及对“小荷包”功能的不了解,小李没有产生怀疑,便按照“买家”的要求进行操作。然而,当他将钱款转入后,发现“买家”迅速将钱款提现并拉黑了他。此时,小李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遭遇了诈骗,立即前往姜山派出所报案。

暑假开启,宁波这类诈骗进入高发期,有学生被骗7000元

江北也有学生被骗案例。

6月底,16岁的小欣(化名)正在家中玩网游,突然有人联系她并问游戏账号是否出售。小欣也有意出售,于是两人互加QQ商量价格。谈好后,对方发过来一个链接,让小欣填写相关信息,称会通过这个“交易平台”转账。

小欣信以为真,按照要求填写了个人信息,可始终不能提现。于是,她联系“买家”询问,可对方称她银行账号填错了,导致账户冻结。要提现,得先往“平台”里打入1200元。

小欣立即表示,自己还小,没有那么多钱。“买家”又称,为表诚意,会帮她往“平台”打了600元,剩下600元让小欣自己想办法解决。看到对方的转账截图后,小欣也往“平台”里打了两笔钱——一笔100元,另一笔500元。

打完钱后,小欣发现自己还是无法提现,而对方让她继续交钱“解冻”。瞬间,小欣知道自己被骗了,于是报了警。

“同样发生在江北,还有学生购买游戏账号,‘卖家’让其补差价,忽悠他去网购了两张礼品卡。利用信息差,骗取礼品卡的卡密后,骗子迅速消失。这名学生被骗7000多元。”反诈民警告诉记者,海曙也有学生找“游戏代练”被骗的案例。

分析近期电诈数据,可以发现:涉及学生的诈骗案件中,最多的就是游戏交易诈骗。

“从具体案件来说,中小学生被骗的,通常与游戏账号、装备、皮肤等有关,还有抽奖返利什么的。”反诈民警说,随着支付习惯的改变,孩子的“小金库”也转移到了网上。他们中不少人还知道爸妈的支付密码。“有钱”并且社会阅历浅的他们,自然就成了骗子眼中的“香馍馍”。

对此,反诈民警建议:

首先,广大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反诈教育;

其次,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监管要到位;

第三,家长要保护好自己的网银密码。

中国宁波网记者王晓峰通讯员顾蔚何嘉莹葛思彤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