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公共法律服务产品“适销对路” 天津西青区坚持需求导向提升服务质效

2024-07-11 16:05:52 - 司法部

转自:司法部

近年来,天津市西青区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统筹区内外多重资源,不断增加软硬件投入,建立起覆盖区、街镇、村(居)三级的智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了辐射全区的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统筹资源

 “以制度促规范,靠制度管长远”,这是西青区有序推进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法宝。

西青区司法局局长李宝树介绍说,在实践过程中,该局统筹运用法律服务资源,不断完善区、街镇、村(居)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以实体与网络并举的方式实现全链条公共法律服务供给。

1个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个街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273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1公里”法律服务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同时西青区司法局还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建成公共法律服务掌上服务大厅,将各项法律服务线上化。

在此基础上,西青区司法局聘请62名执业律师担任农村法律顾问,并统筹全区129名法官、检察官、司法所所长等担任社区法律顾问,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

如今,大到房屋拆迁、土地纠纷,小到家长里短、邻里矛盾,村民们都愿意找法律顾问唠唠。“这些年,辖区居民法治意识增强了,积极主动求服务,咨询事项也拓宽到经济发展领域。”村(居)法律顾问李月一感触颇深。

不仅如此,西青区司法局还以实体平台为依托,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个街镇及群众法律服务需求较多的点位配备了便携式或立式智能终端机共计53台,建成了区、街镇、村(居)三级智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

惠企便民

为进一步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中的作用,西青区司法局将优质法律服务资源直接引入科创园区,打通了公共法律服务护航企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不仅惠企更要便民。

在西青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看得见的服务与看不见的服务都在温暖着群众的心。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公证办理等7个业务窗口有序排列,电话预约、视频咨询等便民举措越做越实。

“不仅要精准服务,还要抓全域覆盖。”西青区司法局副局长何艳介绍说,针对军人、老年人、妇女与儿童等群体,该区在区妇联、驻区部队、区矛调中心等设立法律服务工作站。

数据显示,西青区司法局平均每年安排律师到各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值班达1000余天,接待群众法律咨询1万余人次,提供法律咨询与法律服务、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服务总时长1万余小时,解决群众法律问题4600余件,有效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

智慧赋能

西青区司法局在全区部署的智能终端视频咨询系统,开通了律师、公证、鉴定、复议四条视频咨询专线,系统自动匹配当日值班的专业律师、公证员、鉴定人、复议工作人员,实现隔空服务,节约了企业和群众的时间、经济成本。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公共法律服务正逐渐从线下走向线上,从实体服务扩展到数字服务、移动服务与智慧服务。

为此,西青区司法局利用现有平台资源,借助“法治西青”微信公众号开设智慧法律服务功能。市民只需要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法治西青”微信公众号,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交通事故、民间借贷、房屋买卖等相关法律服务的智能咨询。公众号里的法律文书模块还提供了这些法律业务的文本格式,便于市民随时获取。

“只有不断了解群众的法律需求,才能提供‘适销对路’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李宝树表示,未来西青区将不断提升服务质效,用心用情用力为广大群众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努力打造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西青样板”。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