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行业的高薪,到底有没有道理?

2024-07-11 17:23:08 - 水皮More

证券行业的高薪有什么特点?

最近证券行业的人都很“丧”,不光是股市在跌,薪水也在跌,其实证券行业降薪本来就是周期性的,上两轮大熊市的底部2012和2018年,这个行业也是“怎一个惨字了得”,过了几个月还不是满血复活?

只是这次有点不一样,不是降薪是“限薪”,充满着“基民亏了那么多,你有脸拿这么高的资金”的指责,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下可谓暗藏杀机,有种不但把你打倒,还要把你批臭,永远也翻不了身的味道。

虽然无法辩解,但我猜证券行业的人心里是不服的,因为证券行业,或者说国外的投行,在主要发达国家都是高薪行业,而且有几个特点:

第一、这个行业的员工很容易达到最高交税标准,所以税后比起来,低税地区香港反而收入高于纽约和伦敦。

证券行业的高薪,到底有没有道理?

第二,行业的高低差别很大,国外投资行Analyst、Associate、VP、Director、MD这几个层级,相差几十倍很正常。

电影《商海通谍》里一个初级分析员,从航天科学家转行进入投行,喜滋滋地薪水翻倍,大约为25万美元,可一打听,他的直接上司是去年一年税前250万,立刻很失落,可上司说,你知道交易部的老板去年拿了9千万吗?

证券行业的高薪,到底有没有道理?

第三,高薪主要靠奖金,薪资越高,奖金占比越高。投行看天吃饭,业绩波动大,所以高薪隔两三年也会猛打一次折。

证券行业的高薪,到底有没有道理?

这些特点,中国的证券行业也有,所以总体薪资超过同属金融行业的银行和保险,我刚工作时在银行,当时搞“银证分家”,都知道证券一定比银行好,只有后台很硬的员工才有机会被分到证券。

当然,证券行业薪资虽高,但比起互联网行业“高薪+期权”的结构,又差了一点,可问题在于,证券行业以国有企业为主,“国央企+高薪”的双王牌组合,导致其每年吸引的各省历年高考状元榜眼探花不计其数,当然,工作强度至少在国企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但国央企的背景,也让其高薪过于显眼。之前高层默认,是因为以前“跟国际接轨”,而这几年讲“制度自信”,所有国外传过来的制度,都要重新拿出来审查一番——这证券行业的高薪,到底是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还是资本主义的糟粕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思考另一个问题,证券行业一不创造高科技,二不诞生代表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拿高薪的原因是什么?

高薪行业的一个条件

首先要区分高薪职位和高薪行业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任何行业都有高薪职位,但“高薪行业”是指大部分普通员工都能稳定保持高薪,这就需要该行业的企业本身能保持规模和利润的持续增长,以IT、生物制药、金融、房地产行业为例,这些典型的全员高薪行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员工个人贡献的差异性较大,或者员工薪酬占总成本的比重较低,或者两者兼具。

同时符合这两个标准的是以前的房地产行业,这个行业的人力成本占比不足3%,但资本扩张能力强,优秀人才的贡献差异性也很大。从某种程度上说,房地产过了这困难的几年,实现行业出清以后,仍然会是高薪行业,这就是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对证券行业而言,影响企业经营的三大因素:技术、人和资本,资本的因素影响最大,但我国的金融产品严重同质化,最容易产生差异化的反而是人的因素——你可以重建100个伯克希尔,但巴菲特永远只有一个,所以国内证券公司提升业务最快的手段就是高薪挖顶级分析师和明星基金经理。

这一个条件排除了沃尔玛这样人力资源成本占比虽然不高,但是没有太强的区分度的行业。

在高薪行业里,员工的区分度比他的实际能力更重要,明星基金经理为公司创造的价值,实际上远远高于他的收入,这跟歌星开一场演唱会拿几千万,李佳琦一分钟卖1000万是一个道理,基金销售本质上是信任第一,流量为王。大家想,为什么基金公司愿意在明星基金经理身上砸宣传费?说明“投入产出比”比一般基金经理好啊。

有一个误解,我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证券行业的明星基金经理的收入非常之高,国外也是如此,很多人觉得,基金亏成那样,怎么有脸拿高薪的?

但这里也要区分一下,基民亏损,基金公司赚大钱,这个确实不合理,但它并不完全由基金经理决定。今年上半年包括去年最赚钱的基金都是QDII的基金,你说是这些基金经理的水平高吗?当然不是的,只是因为这个产品都是投资海外股市的啊,而一般基金都不让投。而且这些QDII都是限购的,你有钱也买不到,资本不能自由流通,赚钱的市场不让自由投,这也是基民亏钱的重要原因。另外,基金赚钱,基民亏钱,这是更普遍的现象,我之前有专门文章分析过,这就跟基金经理更没有关系了。

就好像,如果医院里规定病人死了,主治医生要扣奖金的话,那就没有医生愿意医治危重病人。

证券行业的高薪,到底有没有道理?

再举一个例子,很多人觉得销售没有实质性的贡献,凭什么拿那么高的薪水,如果你仅仅从直接创造价值的角度来看,它确实是这样的,但是如果你是一个企业老板,你就会发现如果产品本身没有差异性的话,销售就是所有职位当中最有价值的,按他们的销售业绩给高薪才是最合理的。

不过相比房地产,证券行业的高薪有一个缺陷,跟广告、法律、设计、咨询顾问这些行业相似,人力成本比重过大,超过60%,又天然具有强流动性,很容易陷入两难困境:不提高薪酬就找不到好员工,但提高薪酬又使得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业务发展的边际成本高于边际收益。

这些行业为了解决人力资本占比过高的问题,普遍使用级差较大的薪资结构,底层员工只是略高一些,每上一级,薪水就成倍提高,真正的天价薪酬属于金字塔尖的少数高层员工,而它代表的行业光环吸引着底层员工咬牙向上攀登。

证券行业的高薪还有另一个问题,证券公司的平台作用不明显,高级人才更容易流动,从而限制了龙头企业的发展规模,阻碍了“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相比而言,IT和生物制药平台对资源的掌控力更强,而且创造了专业上的差异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流动,从而更容易诞生垄断型企业。

事实上我觉得这一点才是金融行业实现限薪最重要的原因,因为这个平台本身是具有强大约束能力的——他们都是国企。

如何提升科技人员的工资

前面列举的IT、生物医药、以前的房地产等行业,能给高薪的都少不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处于完全的市场化竞争、人员自由流动中。而得益于2020年以前的金融创新的政策基调,证券这种国企占绝对地位的行业,之间也都是完全市场化竞争。

实际上,对国企而言,想要限薪,如果不是出于宣传的考虑(至于为什么要宣传,这里就不展开了,毕竟大家都懂的),本不需要这么大费周折,只需要限制人员流动即可。

以航天产业为例,前几天,由民营企业“天兵科技”研制的“天龙三号”运载火箭的热试车中,由于发动机的地面固定装置失效,导致误发射。

每一次发射失败,让航天人员待遇低的讨论都会浮出水面,但最后都不了了之,原因很简单,这个行业的人员流动性太差了,核心的航天专业的人才,去向就那几个国家机构,民营企业挖人也很难,员工想要高薪,唯一出路就是改行,越资深的员工代价越大。

待遇一般又无法跳槽的结果,就是人浮于事,随便喊喊“减员增效”的口号。

证券行业之所以薪水高,很大一部分程度是因为证券公司实在太多了,跳槽非常容易,圈内转一圈之后薪水就上去了,这个就是人员自由流动给员工带来的好处。

所以想要限制证券人员薪资,直接限制自由流动就行了;想要提高科技人员工资,也很简单,放开人员流动限制。

以美国为例,在SpaceX之前,航天工业的主要客户还是NASA和美国军方,又没有什么竞争对手,员工虽然都是高级人才,但薪酬非常一般;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六十年代就能上月球,现在却只能嚷嚷着“重返太空”,没有竞争对手给压力。

证券行业的高薪,到底有没有道理?

随着像SpaceX这样的民间资本参与竞争,成本不断下降,效率不断提升,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员工的薪水也开始向硅谷看齐。更重要的是,在SpaceX高强度的竞争压力下,以前航天圈子里混资历的人必然没有容身之处。

这种竞争对企业是坏事,但对于真正有能力的从业者,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与航天工业类似的反例,还有一个跟大家的关系更密切的行业——医院。

人的自由流动

对于医院这个行业,民营医院由于政策的限制,无法获得足够的医疗行政许可、资源和病人,国有医院之间竞争不充分,关上门就是一家人,医生名义上可以自由执业,但实际上,“跳槽”有诸多障碍,结果就是大部分医生都被单位绑定,失去了薪资的议价权。

很多人认为,正是因为这种半计划经济的医疗体制,才能提供低价的医保。但常识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经济关系如果建立在一方利益受损的基础上,就无法长久地维持。恶劣的就医环境、紧张的医患关系,都是医生不合理薪酬的结果。而且,不能合法获得高收,也让医疗成为腐败重灾区之一。

大部分情况下,市场都有自己的办法,但我国的问题是,一旦涉及国企,就有人希望用更直接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并且认为这样效率高,还能博得底层民众的支持。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提到金融行业降薪时认为,“金融业降薪不是惩罚性的,而是为了降低金融业的吸引力,转向发展制造业。”

虽然顶类人才转向制造业是好事,但这么说就太不像一个经济学家了。制造业不能吸引顶尖人才的原因是薪酬不高,你把更多的人才赶到制造业,只会让行业更内卷,薪资待遇更低,最终对国家还是不利——如果不能拿到顶级薪水,谁还会去寒窗苦读呢?如果没有人寒窗苦读,这个国家哪儿来的顶尖人才呢?

说到这儿,我觉得证券行业的人应该感到庆幸,国家还没有用限制人员流动的大杀招,比如说,证券分析师的执照必须与特定证券公司绑定,否则就无效,如果这么搞,薪水就不是砍一半的问题了。

当然,按现在对金融行业喊打喊杀的架式,我觉得未来真不排除这个可能,所以,如果想保住高薪,趁现在还干得动,跳槽到体制外,证明你的能力。

事实上,前面说的航天行业,其中的IT人才又是整个行业人才流失最严重的,真才是永远限制不住的,国企科研所的那点薪资,怎么可能跟腾讯阿里竞争?

证券行业的高薪,到底有没有道理?

我觉得作为吃瓜群众没有必要为证券行业限薪叫好,今天你把证券人的薪水打下去,明天又会发现那个行业的薪水高了,今天打这个,明天打那个,打到最后所有的行业薪水都是一样的。公平是公平了,但这样的社会还会有效率吗?

真正让你获得高薪的,不是你的老板,也不是国家政府,更不是工会和阶级斗争,而是你老板的竞争对手,是自由竞争的市场、人才自由来去的行业。喊一万句提高科技人员待遇的口号,不如打破行业准入限制,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竞争。

金融未来还是高薪行业吗?

最后说回一个对于高考生和大学生而言现实的问题,金融行业未来还会是高薪行业吗?

理解了我前面分析过的高薪行业原因,就应该相信,如果你是高考最顶尖的那一部分人,未来希望挑战高薪,金融证券行业当然是最佳选择之一。

更重要的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历程看,金融行业的强调监管和强化创新的阶段是交替进行的,一段时间内所有部门都在拼命鼓励创新,一段时间所有部门都在各种监管,鼓励时没有上限,只要不出大乱子;监管时没有下限,只要还有一口气,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抓就死,一放就乱。

所以从金融发展的周期性看,证券限薪本身很合理,就是“监管平台期”,以此为借口去进行一个周期性的调节,只要还想搞市场经济,该高薪的行业早晚会回归高薪。

——钢大的财富新思维圈子——

近两年全球股市上涨、商品通胀、黄金暴涨、航运暴涨,资本转移……,既是机会,也是风险,需要时刻关注全球宏观经济的变化,建议订阅我的“钢大的财富新思维圈子”,这是一个以全球宏观分析与资产配置方案为特色的圈子,每天更新全球各大类资产观点,定期更新全球资产配置方案。

新圈子主要提供以下五大类内容:

1、全球宏观每日解读

2、更新资产配置方案

3、社群与精选问答

4、不定期内部直播

5、资讯、培训和金融产品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