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酷暑,同济人都在做什么?

2024-08-11 17:01:15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盛夏酷暑,同济人都在做什么?

盛夏酷暑天,科研未断线。同济大学各实验室内,依然是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同济师生暑期不松劲,坚持自由探索和有组织科研相结合,奋力攀登学术高峰,回答时代之问,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

推动无人系统在更多领域落地应用

盛夏酷暑,同济人都在做什么?

在酷热的暑假,位于张江人工智能岛上的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仍是平日熟悉的场景。各科研团队坚守在科研岗位上,全身心投入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的研究。他们专注于无人系统地下空间探测、人形机器人通用系统等前沿领域,通过深入研讨和持续攻关,探索无人系统在地下空间的新应用和新挑战以及人形机器人通用大脑研发方面的新问题。部分团队成员还不畏酷暑远赴北京、浙江等地,进行无人系统的室外现场调试,确保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

聚焦重大结构多灾害防治关键科学问题

盛夏酷暑,同济人都在做什么?

暑期,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方向二(重大结构多灾害防治)2024年度上半年学术交流会在校召开。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杰领衔,多位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围绕“重大结构多灾害防治关键科学问题”作系列专题报告。各位专家的报告聚焦前沿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难题,既有理论的深度剖析,又有新方法、新技术的探讨,还有重要工程试验和重大工程案例的分析讨论。此次学术交流会旨在引导青年人才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研究领域提出更多更高质量的解决方案。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启刚教授团队:

探索跨学科交流合作

盛夏酷暑,同济人都在做什么?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启刚教授团队通过学科交叉和专题讲座的结合,有效推动科研工作的拓展和深化。通过组织多领域的专题讲座,团队不仅引入了前沿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还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融合,激发新的研究灵感。专题讲座还促进了团队成员与外部专家的交流,拓宽研究视野,为凝胶材料的创新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跨学科支持和合作机会。利用假期时间,团队成员抓住机会与其他课题组同学交流经验,一起头脑风暴,学习实验操作中的技巧,探索突破研究瓶颈的其他途径。

医学院李永勇研究员团队:

深入开展肿瘤环境调控基础研究

盛夏酷暑,同济人都在做什么?

医学院李永勇研究员课题组针对纳米载体递送CRISPR-Cas9(一种多功能且强大的基因组靶向编辑策略)难以穿透致密的肿瘤组织以及易被降解的科学问题,分小组展开头脑风暴,通过群策群力提出利用微生物细菌的自推动力主动运输CRISPR-Cas9质粒至肿瘤深部,通过胞吞进入细胞内发挥基因编辑功能。动物大实验是检验这些生物活性药物效果的重要环节,每一项操作都需要高超的专业技能和严谨的实验态度。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实验每一步都进行得迅速又准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马吉伟教授团队:

深耕新能源材料研发

盛夏酷暑,同济人都在做什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车用新能源研究院马吉伟教授发挥团队在能源领域的优势力量,带领团队深耕电化学能源材料方向的研究,鼓励每一位成员潜心将研究课题做深做实,结合我国能源革命和“双碳”目标,为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科研团队成员在坚持奋战在科研一线的同时,还与全球科研工作者开展深入的学术交流。马吉伟教授作为组委会副主席共同组织2024第一届中摩新能源会议,前往摩洛哥参会并作主旨报告。多位博士生分别参加第22届国际锂电池大会、第五届粉末衍射晶体结构解析及Rietveld精修高级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

经济与管理学院:

推动科研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

盛夏酷暑,同济人都在做什么?

经济与管理学院在暑期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和产学研合作研讨会,推动科研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学院成功召开了“第18届运营与供应链管理国际会议”,聚焦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在供应链创新中的应用,促进了学术与实践的交流。学院与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学研合作研讨会,围绕大数据、AI大模型等前沿领域,共谋科技创新与人才联合培养大计。这体现了学院致力于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的努力方向与实际行动。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