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杵针”疗法:四川首个中医器具国际标准获批立项

2024-08-11 21:11:58 - 四川在线

舒琳四川在线记者石小宏

8月10日,记者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获悉,近日,由该院主任中医师、李仲愚杵针疗法第十六代传承人樊效鸿团队提出的“李氏杵针”器具已获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审批并进入推进立项阶段,这也标志着四川在中医药器具的国际标准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近年来,日本、韩国等国家纷纷在传统医药领域申请国际标准,此次杵针器具获得国际标准立项,将有利于推动我国中医药器具产品的国际应用与贸易,提升我国中医药国际话语权。”樊效鸿说,ISO/TC249“中医药—杵针器具”项目审查需要近20个国家的同意,此次能通过国际评审实属不易。

杵针疗法“集大成”但应用“不规范”国际竞争激烈亟需建标准

杵针被定位为非侵入性的经穴刺激器具,其针尖(杵头)圆钝,无需刺破肌肤,兼针刺与按摩之长,现已传承300余年,是川派中医特色适宜性技术的代表。

“在第十四代传承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专家李仲愚的引领下,杵针技术被归纳为‘三大特穴、四大工具、五种手法’,可以说理论、操作和器具已‘集大成’,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内科、妇科、儿科、外科和五官等各科疾病。”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李仲愚杵针疗法第十六代代表性传承人钟磊介绍,近十年来,在医院樊效鸿、晋松、蒋运兰等教授推动下,杵针疗法还融入了骨伤、运动康复、护理等专业领域。

杵针疗法已传承百年,为何现在要申请杵针器具的国际标准?

原来,樊效鸿团队近年在国内外推广杵针疗法的过程中发现,尽管杵针在全球范围得到了推广应用,但存在杵针操作不规范、杵针器具不标准等情况,甚至有杵针器具演变出了“大刀”等背离杵针治疗理念的形态。

“假冒伪劣的杵针产品存在医疗安全风险,若不设立标准,容易损害患者身体,也不利于杵针疗法的传承。”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樊效鸿团队提出同时推进杵针操作地方标准和杵针器具国际标准设立。

“标准化可以提升杵针治疗安全性、有效性。为了在各国更好的传播中医药文化,更好地造福全球健康,器具首先应该被规范。更重要的是,当前中医药领域ISO国际设立竞争激烈,器具是理论、操作的载体。杵针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域之一,我国理应在制定中医药国际化标准中走在前列。”樊效鸿说。

政府、医院、企业齐发力重点克服“国际相关性”、答辩两难点

基于大量临床应用数据和科学研究,樊效鸿团队总结出了杵针治疗共性的规范,其中已出台的四川省地方操作标准包括穴位定位、操作要点、效果评判标准等。杵针器具国标准则规范了杵针的结构、尺寸、材质、重量、硬度、粗糙度等工业生产要求。樊效鸿表示,团队还邀请了国内企业参与杵针器具标准化工业图纸设计,确定器具最佳生产材质等。最终考虑到力学性能、塑性、耐腐蚀性、无铁磁性(可回收性)、导热性和价格低廉等因素,确定普通黄铜为杵针推荐材料。

在樊效鸿看来,杵针疗法有底蕴,300余年传承历史悠久;有特穴,“八阵穴”“八奎穴”独具特色;有理论,教材、专著已出版十余部;有科研,科研团队发布各类期刊论文百余篇。“再加上杵针疗法2007年成功申报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4年7月四川省地方标准出版,为国际标准的设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申报ISO/TC249“中医药—杵针器具”项目有什么难点?樊效鸿表示,一是需要证明杵针“国际相关性”,二是审查需要约近20个国家同意。筹备期间,樊效鸿团队面向全球20余个国家展开宣讲推广,在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家建立杵针疗法工作站及试点中心,收集了国内外电商平台杵针器具的销售数据。还经常接待非洲、欧洲、美洲及亚洲等国外访问专家、政府官员,提供杵针疗法治疗体验,还为2000余名国外相关领域人员开展了杵针治疗培训,为赢得海内外专家青睐打下了基础。

此外,医院还建立了全省唯一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国际推广与合作基地和四川李氏杵针流派传承工作室。

“数智化”赋予杵针“新活力”助力中医药扬帆出海

樊效鸿介绍,在传承发展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础上,团队还创新地将中医药与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深度结合,在前期脊柱微创智能手术机器人研发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经络穴位理论”和“针灸推拿中医特色治疗技术”,已提出了“杵针智能化装备”的研发思路和整体规划。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完善杵针疗法标准,计划明年在荷兰、法国、德国等国家布置工作站,继续推广杵针疗法,助力中医药文化‘扬帆出海’。”樊效鸿说。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