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点亮孩子的梦想

2024-09-11 06:26:15 - 辽沈晚报

用心用情点亮孩子的梦想

穿上警服,她是边检办证大厅里的国门卫士;站上讲台,她用心、用情点亮贫困山区孩子的梦想。

辽宁“95后”支教边检女警高梓涵用自己的耐心和热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县的孩子们播种着希望,准备辍学打工的孩子逐个被她劝返课堂,腼腆的孩子在她的鼓励下变成了“口语大拿”。

28岁的高梓涵是辽宁营口鲅鱼圈边境检查站执勤一队的四级警长,今年3月积极响应国家移民管理局号召,主动申请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县支教,经辽宁边防总站选拔、审核,正式成为一名前往山区的支教英语教师。

在三江县林溪镇中学的一个学期已经过去,每天走在校园里,都有孩子大老远跑过来问好,高梓涵说自己在这里的每一天好像都会被孩子们的热情打动。孩子们心中将高梓涵当成了好老师,更当成了大姐姐。

“最开始,想趁着年轻多磨炼自己,现在想更多地为孩子做些什么。”高梓涵说,最希望有一天看到自己的“小树苗”们能够茁壮长成“参天大树”。

辍学的孩子被她挨个劝回课堂

3月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县林溪镇中学全体教师会上,高梓涵首次亮相,她穿着警服,英姿飒爽。高梓涵暗下决心,“一定把英语课上好,让孩子们的成绩有所进步。”

连续几日备课到深夜,课堂上逐字逐句的讲解,生怕漏掉某个知识点,高梓涵生怕自己课堂上的表现不够好。然而开学不足半月,班上的孩子却少了几个,“这是怎么回事?是我课没讲好?”高梓涵心里着急。

“这种事在我们这很平常,很多孩子因为家里贫困,总想出去打工赚钱,这几个学生可能都是这个原因。”班主任杨秀英寥寥几句话刺痛了高梓涵的心。

“家访时也带上我吧!”高梓涵相信,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无论家庭富裕还是贫苦,在该上学的年纪,学好文化知识才是孩子们人生的第一步。让学生重回课堂,是头等大事。高梓涵主动请缨,与杨老师开始劝学家访。

班里的杨乐依平时学习成绩不错,这次也没来上课。两位老师第一个来到杨乐依家。车程40分钟,再步行20分钟山路,一进杨乐依家门,映入眼帘的是破旧的木房子,家里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看老师进门,杨乐依的母亲立即上前迎接。“快请坐,家里就这条件,可别嫌弃。”

杨乐依的母亲说,你们的来意我知道,孩子想出去打工赚钱养家,多一个人挣钱也挺好。“老师好!我不想学了,现在出去打工也能赚不少钱。读书也是为了今后上班挣钱,还不一定比现在挣得多。”杨乐依本人也说出心中所想。

“只有学习才能让孩子从镇里走出去,外面是另一番景象。孩子的未来又怎能用‘赚钱多少’来衡量。”班主任杨老师率先开口。

高梓涵接过杨老师的话,给杨乐依讲了一个令其印象深刻的故事:一名外卖小哥边工作边学英语,8年间一直坚持。其间不乏身边人的质疑:“一个送外卖的还能学好英语?”这位小哥就当没听见。工作之余他会用流利的英语录一些生活视频发到网上分享给网友,收获了大批网友的关注,粉丝量已近150万。如果不是倔强地坚持理想,外卖小哥哪来逆袭的人生?

“我能跑这么远来当你的老师,那不也靠学来的本事嘛!”杨乐依和母亲听了这些话若有所思。想说的话都说了,高梓涵和杨老师又匆匆地赶到下一个学生家。一连走了几家,正如杨老师所料,辍学的原因都是为一个“钱”字。一顿苦口婆心的沟通后,似乎学生们的想法有所动摇。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几天,先前打算辍学的孩子一个又一个地回到了课堂。

腼腆学生变成“口语大拿”

“要把学生留在课堂,就要让其看清学习能给予他们怎样的人生和未来。”心细如发的高梓涵心里早有打算。

“你喜欢说英语?”“嗯,但说得不好,怕被同学笑话。”课余时间高梓涵为学生们放映了一段英文电影,她注意到坐在教室后排的杨祎看得格外专注,嘴里还喃喃细语。“说得不好没关系,高老师帮你。”得知原委,高梓涵想帮杨祎圆了这个“小梦想”,更让身边人体悟到“圆梦”的成就感。

“Ifyouhaveanyquestionsfeelfreetoaskme.”“ThankyouMissGao!”口语不好原因之一,是没有交流语境。从那开始,高梓涵一有机会就用英语与杨祎交流。起初杨祎有些腼腆,放不开。为了拉近距离,下课后,高梓涵把她带到宿舍,一对一帮杨祎纠正发音、背诵生词。

没多久,杨祎课上一段流利的英语赢得了满堂彩。“坚持练习下去,或许今后你能成为一名翻译。”其实,高梓涵赴广西支教前刚刚考取了高级职业生涯规划师,这便是她为杨祎规划的未来。

不只是杨祎,高梓涵结合学生特长,为每个人做了职业规划。学生眼中的高梓涵更像是一位知心的姐姐,为女同学梳漂亮的辫子,与男同学畅谈自己的“从军梦”“从警梦”,为大家分享工作照,高梓涵想用这种润物无声的方式,为他们架起勤学善思的成长阶梯。

秋意渐浓,新学期拉开序幕。高梓涵再次站上讲台,学生们盼着、念着的高老师又回来了。朗朗的读书声如同一汪清泉,浇灌着知识的沃土,希望的种子正在孩子们的心田生根发芽。

通讯员马健本报记者吕洋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