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一缩再缩”,广东产业开放发展迎“强信号”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谭海燕 广州报道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全文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相比2021年,该版本删除了制造业领域仅剩的2条限制措施。
同一天,商务部等3部门发布《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在独资医院领域,拟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设立外商独资医院的具体条件、要求和程序等将另行通知。
一日之间两大重磅消息,系列措施有何深意?业内专家表示,一系列吸引外资政策落地见效,将有效地提升跨国公司深耕我国市场的信心,有助于更多外资企业共同参与我国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系列重磅措施释放的信号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门越开越大。”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无论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还是近日助力高水平开放的系列动作,均表明了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接下来,各地更需优化营商等软环境,积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让外商等各类主体在公平的环境中获利。
“清零”的强信号
近年来,我国不断放宽外资准入,从2017年至2021年连续五年修订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两个清单的限制措施分别由93条、122条缩减至31条、27条,在制造业、采矿业、农业、金融业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重大开放措施,其中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造业领域限制措施已于2021年率先实现“清零”。
从汇丰银行的调查来看,大多数跨国公司仍看好中国市场,要继续追加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尤其是包括自贸港、自贸试验区和各类试点等开放平台,都成为高水平开放的抓手。而本次修订之后,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的限制措施由31条压减至29条,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则全面取消。
作为外资大省,广东的外资企业总量排在全国第一,今年前7个月,广东省新设外资企业1.3万家、同比增长11.2%。截至目前,广东累计设立外资企业33.7万家,实际利用外资5873.7亿美元。
制造业是广东招商引资的重点。去年,广东全省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49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7%,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30.9%,是2019年以来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首次回升到三成以上,创下近5年来的新高。
在刘英看来,当前我国的制造业已经与传统制造业有了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聚焦先进制造,广泛采用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技术,这些技术的融合和应用被称为新质生产力。
“中国积极吸引全球各国,包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企业来华投资发展,这种开放的姿态和政策不仅有助于中国制造业的现代化,还对全球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企业的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对全球各国的现代化进程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刘英说。
先进制造领域是广东吸引外商投资的重中之重。2023年,广东高技术制造业吸引外资增长迅猛,共吸引外资250.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0.5%,占制造业外资比重达51%。其中,超高清视频显示、精密仪器设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产业实际吸引外资分别增长2.5倍、1.8倍和1.5倍。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刘雪菲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一直以来,广东鼓励外资进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和节能环保等领域,同时推动金融、信息服务和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力求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政策支持、产业园区建设以及优化市场环境,吸引外资的注入,提高全产业链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利用自贸试验区等优势,叠加完善的基础设施、积极的政策支持、庞大的市场潜力和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未来将为外资企业提供良好的运营环境和发展前景。
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近年来外资流入中国正从资本密集型逐渐转向知识密集型。新阶段的引资思路,正从传统单纯引入资金转变为重视引质。比如安利等跨国外资企业,将全球供应链中心迁来中国;阿斯利康、罗氏等跨国药企纷纷和中国的药企合作,致力于实现在中国和全球的同步研发。
服务业开放获期盼
今年4月,工信部发布《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方案》,提出进一步扩大电信领域的对外开放(试点工作)。电信、医疗等现代服务业领域陆续迎来开放新动作。刘英评价,这恰恰意味着中国正在稳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除了在8个城市及海南全岛允许外商设立独资医院,《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还指出,在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从事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以用于产品注册上市和生产。所有经过注册上市和批准生产的产品,可在全国范围使用。
此前,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符正平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我国仍有很多领域尚未放开,尤其是对现代服务业的进入限制较多,有些要素流动不畅顺,尤其是跨境资金和数据,将来肯定要解决这些问题。
医疗领域也是对外资进入限制较多的领域之一。刘英介绍,因为医疗服务属于高端服务,除了门槛高,因为涉及民生,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领域。在她看来,允许外商设立独资医院,能够增加我国医疗供给,社会乐观其成。但是,需要防范风险,确保安全。通过在广深等发达沿海地区进行试点,稳步推进复制到全国。
事实上,这不是第一次我国提出放开外商设立独资医院限制。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商务部发布《关于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的通知》。当时,该通知提出,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新设或并购的方式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设立外资独资医院。除香港、澳门和台湾投资者外,其他境外投资者不得在上述省(市)设置中医类医院。不过,在后续实践中,试点工作推进难度较大。
刘雪菲说,2014年的通知仅限于部分城市,而此次新政策覆盖了更多城市及海南全岛,显示出更强的开放力度。此外,2014年的通知偏向试探性,主要评估外资医院对国内医疗市场的影响。此次的政策导向则更具主动性,系统推进外资医院的发展,旨在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目前,我国基层医疗资源仍然较为薄弱,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医疗设施和人力资源的短缺问题较为严重,因此外资进入高端医疗领域在短期内对这些问题的直接缓解作用有限。不过,刘雪菲也提到,外资进入高端医疗领域的间接效应和推动作用有望长期提升我国医疗体系的效率与质量。
“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制造业已经完全对外开放,当下与今后的重点可能更加注重医疗、教育、电信等现代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即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广东本身就是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深圳靠近港澳,除了吸纳外资,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外商通过这些试点地区,顺畅地融入中国市场。”刘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