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平: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2024-09-11 18:26:00 - 媒体滚动

转自:千龙网

朱建平: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朱建平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室主任

某种程度上讲,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重要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核心内容出发,并以此为主线。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报告的题目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二是报告指出,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三是报告第三部分确定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全面部署;四是报告第二部分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问题,进一步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集中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理论成果上;五是报告第四至十五部分分别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愿景、目标,以及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就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内政、外交、国防、祖国统一等各方面形成合力,进一步强调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地位。

一、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

(一)现代化及其发展阶段

一般来说,现代化指的是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工业革命从发生到现在,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瓦特改良蒸汽机,机器代替人和牲畜,是人类动力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二是约100年后,以电的出现、发明和使用为标志,人类社会进入电力时代,同时资本主义社会也由普遍竞争发展为垄断的帝国主义;三是二战结束后,以计算机、互联网为核心的产品和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四是当下的人工智能时代,是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浪潮。

(二)现代化产生的原因

现代化为什么会发生,究其原因是非常多元的,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文艺复兴,即欧洲经过漫长的中世纪,重新恢复古希腊、罗马的传统,其核心是人文主义,特别是科学、医学等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二是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人类文明开始进入全球化时代,其标志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三是以马丁·路德、加尔文为代表人物的宗教改革。可以说,在人类文明进入现代化的过程中,起到重要基础作用的是自然科学,其代表人物有为人类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牛顿。

(三)现代化也表现为一种竞争

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化不仅表现为一种变化、一种过程或一种转型,也表现为一种竞争,也就是国家之间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你追我赶的态势。最初的竞争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在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后又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现代化道路之间的竞争。苏联解体后,我国开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提出要以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来实现现代化。所以,我们今天也可以把中国和美西方的竞争,放到现代化的竞争的视角中来理解把握。

(四)现代化与大国崛起

我们可以把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历程,理解为一种大国崛起的过程。大国崛起的舞台上有着众多主角,比如:葡萄牙、西班牙最早开始大航海,前者发现了经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路,后者发现了通往新大陆的航路,且都占得了财富积累的先机,率先成为世界强国;荷兰紧追其后,通过公司等制度的创新,在17世纪影响了全世界;英法等传统强权国家随之开始崛起,英国成为集大成的“日不落帝国”;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时代,沙俄、日本、美国相继崛起,其中美国占据世界霸主地位至今。

(五)实现现代化的意义

现代化到底具有一种怎样的力量,为什么世界各国都想要实现现代化?对此,马克思是这样回答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可以说,这就是关于现代化力量的一种精准描述。

(六)中国式现代化

就中国式现代化而言,我们首先要将之与“中国的现代化”进行区分。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专有名词,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在1840年之后、中国共产党诞生前,中国人实际上就已经开始探索现代化了,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国民党统治时期,也就是“中国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有着100多年的历史,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100多年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现代化的建设,早在中共中央驻西柏坡时期就提出了“两个转变”的理论成果,即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经历了恢复与改造等阶段,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中就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1964年底至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即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四个方面。

改革开放后,我们要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依旧没有变。邓小平同志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影响至今:一是“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二是“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三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来看,邓小平同志不仅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总设计师,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设计师。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一)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之所以要把人口规模巨大放在第一位,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关于人口规模巨大,我们要有两个方面的认识:一是目前世界人口已达到80亿,而不是我们所熟悉的70亿了;二是印度的人口也在快速增加,甚至超过中国。2021年5月,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全国总人口超过14亿4000万,大约相当于10个俄罗斯、3个欧盟、4个美国的人口。这就是人口规模巨大的体现,所以我们才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件极难的事情。相比之下,葡萄牙、西班牙实现现代化时的人口约为百万,英法约为千万,美国则上亿,而我们的计划是要14亿人整体进入现代化。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事情,需要整整一代人的努力来实现。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之所以我们今天特别强调共同富裕,这是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条件决定的。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10亿人,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新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必须要推进共同富裕,因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率固然重要,其公平也非常重要,即共同富裕就是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公平正义得不到体现是会拖慢甚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

古人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推进共同富裕,我们要秉持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指导思想,即“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目前,在推进共同富裕方面,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非常切实有效的措施,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三次分配的分配制度,即在以市场为主、注重效率、能者多得的基础上,第二、三次分配则着眼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应该是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目前,我们在物质文明建设上取得了很大成果,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今天讲,人与自然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是生命共同体,所以绝不可以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体”、家园,一个小小的报复就可能是人类所无法承受之重,所以必须得到我们的爱护。

我们要通过推动绿色发展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认识到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新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绿色,绿色的发展就是要尊重、顺应、保护自然,这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之一。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第五,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老牌传统的西方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既有人民勤劳、创新精神等元素,也有不可否认的战争、殖民、掠夺等元素,比如三角贸易、奴隶制等。这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深重苦难,对于我们而言,也是有着切身感受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提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的价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交流超越隔阂,以互鉴超越冲突,以共存超越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

在梳理总结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特点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即分两步走:一是“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二是“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一)正确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具体而言,主要是六个方面的关系:一是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即要加强顶层设计,但也不能忽视实践探索;二是战略与策略的关系,即正确运用战略和策略,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秘诀;三是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即要守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同时也要进行各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四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即要实现共同富裕,就要做到兼顾效率与公平;五是活力与秩序的关系,即要实现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六是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即我们既要讲独立自主、自立自强,也要以别国为师、保持对外开放。

(二)实现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表述是非常全面且高要求的,其中一个关键就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即“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主要是要依靠两个“新”:一是新发展理念;二是新发展格局。新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新发展理念主要是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可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就是新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即新质生产力既是创新的发展,也是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在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我们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体而言,构建新发展格局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要求,即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其目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扩大消费,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及前沿技术的驱动作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适应新型全球化发展的国际政治环境。更进一步的是,我们要通过国内国际双循环、有重点的部署,来构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重塑中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的优势,包括高端制造、数字经济、消费升级、都市圈建设、新服务与新基建等多个方位。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要积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即由经济增长变为经济发展,并对其模式不断进行调整。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主力军。如今,这一成绩与现状既为我们带来了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启发,也对我们提出了关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要求。也就是说,我们要实现经济发展从依靠要素投入转向依靠创新驱动,即“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推动经济在稳定增长中优化结构”。这一转变也是我们今天强调绿色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刚性要求。为此,我们还提出要实现从依靠自然资源转向依靠人力资源,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以往,我们都是把教育放在民生的领域来谈的,这次专门用一个部分来讲教育,并强调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经过多年的高等教育扩招,我国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激发潜在的经济增长动力,首先是变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其次,我们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主要是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依靠政策的支持和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的变化;二是市场环境的改善,即打造更加公平公正和透明开放的市场环境,打造规范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打造充满活力的市场需求环境;三是向民营企业开放更多的经济领域,即鼓励更多民营企业参与更广阔的平台,主动降低甚至取消行政性收费,提供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最后,我们要加快服务型经济发展,即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要关注研发、设计、专利、品牌、版权等我国目前最薄弱、最需要发展的环节。具体而言,我们要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推动服务经济品牌化,加快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渗透融合。

我们要实现区域间的平衡发展。首先,我们要拉近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城乡的一体化。具体而言,我们要实现基础设施地区均等化、城乡均等化,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推动规模经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其次,我们要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比如通过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以及“一对一”援助等一系列措施。最后,我们要优化区域间的产业布局。也就是说,我们要推进更好的产业布局设计,通过不同区域发展不同产业、发挥不同区域的独特优势来避免重复化。

我们要实现国际关系的平衡。首先,我们要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具体而言,我们要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10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不断从一个个构想变成现实,从写意画变成工笔画,成为对中国乃至世界走和平发展道路起关键作用的重大战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两大背景下,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是有必要且十分重要的。其次,我们要坚持开放式、共享式的发展方式。必须继续保持并优化开放式、共享式的发展方式,积极有效利用全球市场,实现与世界各国在技术、人员、商品、服务、信息等多维度要素上的有效交流,有力推动我国迈向世界强国行列。从国内到国际,我们要以多维度、多元化的要求来进行顶层设计、力量部署,实现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努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