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组织能力看,男足算不算草台班子?
来源: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9月5日及10日,中国男子足球队以「0比7」和「1比2」的比分,在2026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败给日本队和沙特队。围绕这个结果,舆论最热烈的话题是「伊万会不会下课」或者「何时下课」。我们尝试着从组织能力(包括文化和团队)的角度也来探讨,连续败北对主教练伊万和中国足球意味着什么?
●●●
应时为咨询创始人
伟事达私董会052组教练
伟事达全球2023年度教练-RobertNourseChair
根据中日双方比赛名单,有媒体做了统计,国足队员的总身价是945万欧元,而日本队的总身价达到2亿6395万欧元,接近国足的28倍。这么大的队员个体差距,即使双方团队的默契和协作相差不多,输球也成了极大概率事件,大比分输球按说也不意外。(注明:双方数据未做严格考据)
在管理上,组织能力有很多定义及分析框架,比如斯坦福商学院所用的组织能力PARC模型。PARC模型指的是人员People、架构Architecture、例行惯例Routine和文化Culture。
一支足球队有什么样的组织能力,基本上取决于招募什么样的人,采取什么样的架构和工作流程,拥有什么样的文化。球队之间的差距,可以从这四个维度来分析对比。
首先看选人,选什么样的球员,选什么样的教练。
优秀的足球运动员,有两个必要条件,天赋和对足球的热爱。在此基础上,自由、冒险、创造力和合作精神都必要,而技能因为热爱和努力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升。
国足的选拔,是从中超联赛俱乐部中选取合适的组员。过去这些年,结合林林总总在足球界发生的事情,不知道有多少组员仍有这些特质;或者说,有这些特质或潜质的人,是否最后能成为俱乐部的球员?
中国U15国家男子足球队的日籍主教练浮嶋敏曾分享一个观察:「我观察到有些队员在过人成功或者失误时,会经常看向教练席。他们当时可能在想:教练会怎么看我(失误丢球)?」
类似的场景在企业里,也屡见不鲜。有一次我和企业高管团队一起吃饭,问其中一个高管一些问题,他在回答我的问题时,眼神下意识地多次看向他的老板,我对此印象深刻。
再看选教练,一定意义上,执教国足就像是驾驭一艘设备和系统都破损的轮船,船上有一些不称职的水手和行政支持人员,什么样的船长能够驾驭此船出海远航?好多问题不是一位普通船长可以解决。这位船长除了指挥开船,还要具备许多特质和能力。否则在出海后,一旦有风暴,可能就会沉船。
职业足球本就是市场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市场上运营,其外延远远超出了体育的范畴,需要与社会的方方面面接轨,与国际接轨。中国足球这30年,始终与职业足球「不相兼容」,竞技水平倒退,经营无法形成盈利,很多俱乐部成为投资者负担,不断消磨机遇和人才,其展现出来的形象和面貌,变作社会负面形象的代表,越来越污名化。
这形成的恶性循环,严重地破坏了人才基础和人才培养的土壤。对比日本的足球人才储备,相背而行,差距其实越来越大。
其次,探讨一下架构(Architecture)和工作流程(Routine,例行惯例)。
架构主要指我们通常所说的组织架构,谁负责什么工作并向谁汇报,另外激励机制也包含在这里。
表面上看,国足的组织架构就是球员和教练,及后勤支持人员(包括做海参的厨师)。细看教练,除了主教练伊万,还有中方教练组,组长是郑智。主教练和中方教练组的职责如何划分,存不存在模糊和冲突的地方,以及谁向谁汇报呢?据媒体报道,伊万在训练国足时,鲜见中方教练组的身影和参与。
从管理的有效性上说,明晰职责、落实责任是重要基础。这些基本的结构界定,对有效的战略执行(如果国足有战略的话)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要让战略出成果,人们必须知道何人何时以及为何要对何事负责。
另外,足协和国足的权责关系,也是非常模糊。对日本比赛后,传闻足协领导讲话,强调要发挥中方教练组的作用。这样的指示,会产生什么影响,就不得而知了。
工作流程和例行惯例,讲的是组织中不同的任务,实际上是怎么完成的肌肉动作。可以是已内化的流程,也可以是一次次多方博弈后形成的工作习惯。
组织里如何设定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惯例,很多人却忽视了这个任务的存在。比如很多企业的年度目标设定,就是老板拍脑袋,而且大家也习惯了。这种情况下,「老板拍脑袋」就是目标设定的组织「肌肉动作」。
对日本比赛前,足协和国足都应该意识到双方水平的差距,不知道当时如何设定的比赛目标。很多目标在设定时只关心成果,其实目标也可以是组织能力的变化,「发挥出团队协作、相互担责的最高水平」,像考试一样正常发挥就很好,也不必心存侥幸,坦然面对技不如人,但要能成长。
关注国足的人太多了,国足的比赛目标,恐怕很多有影响力的人都在发挥作用。这大概就是国足目标管理的常规,有典型的上级给下级提要求,用自己良好的愿望和过去的不爽,给未来设标准。
如何对目标决策和有效管理,基本就体现了组织的整体管理水平。目标不是梦想或幻想,而是在量力而行之下,谋求突破,可能是最大限度的突破。
另外,国足人员的选拔流程,主教练的选、用、去、留的机制,信息流的质量,各项决策的有效性,迭代复盘的机制,都值得深入研究。
最后是组织文化。借用埃德加·沙因对文化的三层定义,这里不探讨「人工饰物」层面,只探讨下两层「所信奉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以及「组织的基本假设和基本范式」。
从组织的视角来看,国足其实是一个临时团队。对个体而言,入选国足更像是一项荣誉;对所在俱乐部,内含更多的商业利益。对这样一个临时团队,构建自己健康的组织文化是非常大的挑战。
国足的文化,是国内足球界内部人士文化的延展和缩影。这个文化又被更为宏观的足球生态中的各角色,相关企业、球迷、赞助商、媒体,共同影响着。急功近利和短视其实也是中国足球文化的一部分,在当下的环境下,很难保证国足本身不受其影响。
伊万在结束对日本比赛的发布会上回应:「我也要强调这次集训有12名球员是国家队的新人,这样的比赛给年轻人带来了非常好的经验和教训。」这也意味着11人是国家队的老人,也传承着之前国家队队员所信奉的信念。
日本前国脚金田喜稔评价这次中日对战,「完全看不出对手想要做什么」,他特别强调下半场,国足球员每次失球后都畏缩不前,球队支离破碎不像团队。
比赛输球后,媒体普遍关注的是「伊万什么时候离职」,却很少有探讨,从这两次比赛中我们学到什么?大多数舆论把大比分的输球,上升到「耻辱」,足球比赛的连续迭代和多次博弈,从错误和失败中学习,却被忽略了。而忽略的这部分,才是对进步最重要的。
好像错误和失败是不应该的,甚至等同于耻辱。做企业的都知道,我们不可能每个决策都正确,核心是我们组织能否成长。而创业历程,更是充满失败。成功的创业者,往往是失败次数最多的那个。
很显然,无论微观和宏观,我们都缺少容错的文化。对国足组员如此,对教练更是如此。
某种意义上说,国足的主教练,特别像空降民企的职业经理人。从决策者角度,我们花了这么多的钱,请你来,你就应该给出好成绩。而没有反思组织的文化是否成为障碍,不能助力空降兵的融入和成长。很多空降兵进入后,企业的老人就在等着他犯错,计算他什么时候离开了。
缺少信任,势必导致心理安全感的缺失,进而导致怕犯错,不敢承担责任,不愿冒险。这些要素的缺失,在足球队中却是致命的。
有媒体评价,对阵日本队的国足更多是在自信心和意志力方面出了问题,「完全不像是希望在比赛中与对手竞争的欲望」。
综合几个维度,说句土话,男足更像一个临时搭的草台班子。这些年,组织本质上没有变过,文化更没变过。德鲁克讲过,文化能把战略当早餐吃掉。组织和文化不变革,战略永远停留在美好的设想和幻觉中。
组织不变,战略不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