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邯郸成语文化基因 传承三千年智慧瑰宝

2024-10-21 08:01:03 - 媒体滚动

转自:邯郸日报

刘晶孔凡霞

邯郸,这座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以其数量众多、内涵丰富的成语典故,被誉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深入研究邯郸市的成语文化基因,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思想宣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历史地位奠定成语文化根基

邯郸从商末到春秋战国,一直是华北平原南部重要的畿辅和都城。正因为邯郸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使得这里发生了太多的故事,为成语典故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胡服骑射”展现了赵武灵王的改革创新精神;“奉公守法”体现了对法治的尊崇。邯郸3100多年未更名、未迁建,成为赵国历史与文化遗产的承继者,这也使得成语典故得以完整地传承下来。

二、特殊地理位置孕育丰富成语典故

赵国都城邯郸的地理和战略位置特殊。赵国一开始的都城在晋阳,后迁都中牟,最终定在邯郸。邯郸正好处在沁河冲积扇的中心,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为城市聚落的形成创造了良好条件。赵国疆域在战国七雄中基本处于中心略偏北位置,而邯郸处于赵国疆域最南部,更接近于七雄中心。战国时期,七国之间的政治、外交、军事等事件都绕不开赵国和邯郸。赵国前期处在齐国与秦国中间,后期处于六国抗秦的最前线,参与的政治、外交、军事交往远多于其他六国。因此,很多看似产生于赵国邻国的故事,其实都与赵国密切相关。如“完璧归赵”“价值连城”“毛遂自荐”等成语,都反映了这一时期复杂的政治外交局势。秦末及两汉时期,邯郸仍是兵家必争之地,也产生了许多著名成语。

三、历史名人丰富成语内涵

战国时期,赵国涌现出一批大师级的历史名人,如思想家荀子、谋略家鬼谷子、逻辑学鼻祖公孙龙、注《礼记》学问家大小戴等。他们著述颇丰,妙语如珠,将具象提炼为抽象,融入思想和哲理,成为邯郸成语典故的重要来源。荀子的“锲而不舍”“青出于蓝”等成语,体现了深刻的治学和为人处世之道;鬼谷子的“纵横捭阖”等成语,蕴含着高超的谋略智慧;大小戴注《礼记》中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尚往来”等成语,传承了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这些历史名人的思想和言论,通过成语典故的形式流传下来,丰富了邯郸成语文化的内涵。

四、邺城辉煌续写成语传奇

邯郸辖区内的邺城曾是六朝古都,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邺城始筑于春秋齐桓公时,历经多个历史时期,先后有多个政权在此定都。曹操击败袁绍后占据邺城,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的“邺下文人集团”,他们留下的诗歌反映社会动乱与民生疾苦,史称“建安风骨”,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成语典故。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七步之才”“望梅止渴”等,这些成语不仅展现了当时的文学成就,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从东汉末年邺城兴起至隋初以火焚城止,邺城居黄河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为邯郸的成语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综上所述,邯郸的成语文化基因是由其悠久的历史、特殊的地理位置、众多的历史名人以及邺城的辉煌共同铸就。这些成语典故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道理,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与整饬优美。在当今时代,我们应深入研究邯郸的成语文化基因,传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加强对成语典故的保护、挖掘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邯郸的成语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我们也可以将成语典故与现代文化产业相结合,开发旅游、文创等产品,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让邯郸的成语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文为邯郸市政研会2024年立项课题“邯郸市成语文化基因研究”(项目编号:HDSZKT-2024046)作者分别就职于邯山区委宣传部,邯山区委党校】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