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掌门人”频繁到访中国,透露了哪些信息

2024-10-21 08:30:43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记者|阮希琼

图片来源|企业官方

看一家跨国企业对某个市场的重视程度,从“掌门人”的到访频次便可以看出。这两天,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又来到了中国。这已经是他今年第四次到访中国了。

史蒂凡·哈通的中国之行被安排得满满当当:苏州新工厂的开业仪式、太仓工厂的扩产仪式、商用车创新园合作签约、各大博世中国驻地的周年庆典……“更重要的是来拜访客户。中国市场的变化非常快,我要与客户保持紧密联系,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市场,这是我此次出行的主要目的。”他坦言。

博世“掌门人”频繁到访中国,透露了哪些信息

对于中国市场的看重,博世向来不加掩饰,“中国是博世的重要市场和技术创新的关键阵地。我们仍将坚定在华投资,以技术创新驱动本土发展。”

对于博世而言,中国已不仅仅是巨大的消费市场,更是成为诸多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创新技术的策源地。在这里,这家拥有138年历史、入华115载的汽车零部件巨头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

中国创新技术反哺全球市场

“一旦有颠覆性技术出现,而你不具备的话,那原有的优势就会归零。因此,我们需要不断重塑自我,对于新技术始终保持一颗谦逊的心。”史蒂凡·哈通说。

博世这场关于重塑自我的变革,正在中国上演。

从这次博世新投产的两家工厂便能略窥一二。其中,博世合资公司联合电子太仓工厂三期扩展,将进一步扩大电桥和电机的在华生产能力。而位于苏州的博世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将专注研发和制造新能源车辆的核心部件,并计划在未来数年内共投资约70亿元人民币。

这展现了博世正在中国持续加码电动化、智能化投资,在汽车领域的转变已经迈过萌芽期、导入期,进入了快速成长期。不仅如此,这些投资背后更重要的变化是,这些新技术、新产品都由中国本土研发团队主导研发,并率先在中国市场投入应用。

博世“掌门人”频繁到访中国,透露了哪些信息

“比如,我们最新推出的智能解耦制动系统将在苏州生产。这是一种为电动汽车设计的制动系统创新技术,就是我们最先在中国市场推出的。”史蒂凡·哈通介绍说。

以前,博世的主要业务是把国外设计的产品带到中国生产。现在,乘着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中国走在了更前面。据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徐大全透露,博世正在考虑将这些在中国开发的新技术平台输出,逐步反哺国际市场。

博世“掌门人”频繁到访中国,透露了哪些信息

特别对于电动化方面的技术发展,博世正在观望下一步市场走势。尽管目前欧美市场的电动化步伐正在放缓,中国市场与欧美市场的需求也存在差异,但博世依然坚持对各种各样的电动化技术进行投资,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车、插电式电车。“博世有一个重要的战略原则,对于各种各样的技术路径都要尽可能地保持开放。”

如此坚定地投资中国市场,也与博世在中国的良好表现相关。数据显示,2023财年,博世中国市场销售额达到1390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汽车零部件所在的智能出行业务占比约80%,成为主要增长引擎,在华销售额实现8.2%的增长,达到1121亿元。

“中国汽车市场是一个有创新能力的、高度发达的市场,也是一个拥有巨大增长潜力的市场。”史蒂凡·哈通表示,“中国乘用车市场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乘用车市场,但如果我们看一下中国乘用车的保有量,还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从全球来看,汽车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但中国、巴西、印度及东盟市场仍然在快速增长。”

开放合作是抓住中国机遇的关键

博世在华加码投资的底气,来自其在中国拥有强大的本土化研发团队和稳定的本土化供应链。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博世在中国设有34家生产基地和26个技术中心,拥有员工近58000名,是博世除德国本土外拥有员工人数最多的国家。其中,研发人员超过10000名,比例超过20%。仅2023年,博世在中国研发费用就达110亿元人民币。在智能化等业务上,博世有计划在未来进一步加大人才的引进。

“博世在中国最重要的投资是人才,第二重要的才是技术。”史蒂凡·哈通说。

现在,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博世在中国的本土化研发团队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权利和自由度,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才参与到公司的研发与管理,博世也因此能够快速地响应中国汽车市场的需求,迅速将新技术投入市场应用。

博世“掌门人”频繁到访中国,透露了哪些信息

不难发现,以开放的心态拥抱中国市场、拥抱新的技术,是博世抓住中国市场机遇的关键所在。这不仅体现在对本土化研发团队的支持上,也体现在与中国本土公司的合作中。

比如,顺应软件定义汽车的趋势,博世在无锡成立了创新与软件开发中心。在软件开发方面,博世除了与中国整车厂合作之外,还积极与中国的本土合作伙伴合作。“没有任何一家大公司能够独立完成所有的车用软件开发,在这方面,我们必须合作。”史蒂凡·哈通深谙其中之道,“只有和中国合作伙伴合作,才能取得更快的速度。”

对于传统巨头而言,智驾领域的转型布局并不容易,在中国市场尤其如此。通过与中国本土企业文远知行紧密合作,博世实现了突破。如今,博世的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已经搭载于奇瑞车型,实现大规模量产。今年2月,高速领航功能向用户发布,计划在2024年年底推出无图方案。

在中国,没有所谓的“安全位置”

当然,变革过程中,博世不无焦虑,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一方面,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供应商,特别是立志成为“中国版博世”的华为正在重塑汽车产业格局。

“无论是整车厂还是供应商,中国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没有一个所谓的‘安全位置’。”史蒂凡·哈通直言。他表示,当下博世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需要在杀价丛生的环境中,推出更具有性价比的产品,同时依托自家优势快速完成业务的转型升级。

在史蒂凡·哈通看来,在转型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公司自身有着明确的定位。“我们坚持供应商的定位,永远为汽车工业赋能、为技术赋能。”他进一步表示,博世对于中国的友商也保持开放态度,“既是竞争,也是合作关系。”

那么,对于中国市场,如何落子布局,才能让变革穿越周期?史蒂凡·哈通也透露了博世下一步在华投资重点。

首先,博世会继续坚持过去做得比较成功的燃油车领域需求。在博世看来,燃油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在市场上仍然会继续存在这样一种需求。其次,顺应智能化、电动化的趋势,博世将在电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关键部件进行大量的投资。“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我们也非常擅长将这些技术整合起来,实现车辆的动态管理。”

另外,在自动驾驶领域,博世在中国也会更注重对于L2++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投资与推广。“无论是L2++级的智能驾驶技术还是全自动驾驶技术,我们都有相关的技术布局。但从目前的市场来看,L2++级别自动驾驶在商业上更具有吸引力。”

与此同时,博世将深化布局,推动在中国商用车业务方面的转型。据透露,博世将对商用车和非道路业务进行重组,新的业务架构将从2025年1月起正式运行。面向中国市场,博世致力于为商用车提供知识型全栈技术解决方案,涉及多样化动力、智能底盘、商用车辅助驾驶等领域。10月16日,博世与无锡高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商用车业务在无锡的发展,合力打造未来商用车创新园,作为博世商用车业务中国总部,功能将包括研发、产品测试、销售等。“博世一直致力于研发面向未来的商用车动力总成解决方案,如氢燃料电池动力模块。”史蒂凡·哈通表示,“中国商用车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市场,我们在这一领域追加研发和投资。”

此外,对于包括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在内的两轮车业务,博世也十分看好。“对于中国车企来说,不仅有中国的视角,同时具备国际视角。中国现在主要是汽车市场比较大,摩托车市场比较小。但是,如果你看一下全球市场,在东南亚(尤其是泰国、越南、印尼),摩托车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一年内4次来到中国,每一次都让史蒂凡·哈通不禁赞叹:“这就是中国速度!”而百年博世也正积极用“中国速度”迎接变革。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