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出版10周年

2024-10-21 08:57:18 - 澎湃新闻

著名艺术史学者范景中教授担任主编的“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2015年推出第一本,如今已迎来第10个年头。10年间,该丛书系统性译介了西方艺术史和艺术史学经典论著50余种(已出版26种),力图全景式呈现出现代西方艺术史学一个多世纪以来的面貌和形态,为国内西方艺术史学研究提供全面详尽的资料、新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同时也展示了中国艺术史学薪火相传的学术历程。

10月13日,由何香凝美术馆、商务印书馆以及浙江大学哲学学院联合主办的“中西思想及其艺术具象”出版座谈暨学术研讨会在绍兴举行。多位艺术史、哲学、历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艺术史与思想史的互动。

“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出版10周年

研讨会现场

何香凝美术馆馆长蔡显良介绍,作为国家级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从建馆至今一直致力于美术馆的“知识生产”和公共服务,努力促进我国艺术界与海外文化艺术的交流,“‘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充分体现了何香凝美术馆一直秉承的‘特色立馆、学术先行’的学术宗旨。丛书的出版不仅丰富了中国艺术界的视野和思想,也为文明互鉴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出版10周年

“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书封

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陈小文介绍了“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的出版缘起。他提到,丛书策划的立意和起点非常高,旨在选择艺术史经典名著翻译出版。他也非常期待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的各位专家加入艺术史研究领域,与何香凝美术馆、商务印书馆强强结合,在艺术领域的出版事业中大放光彩。

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孙周兴表示,“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从2015年出版至今已有26种,“是非常了不得的成就,该丛书为中国艺术史学科奠定了基础。”随后,孙周兴从个人的翻译经历出发阐述了经典翻译的意义与未来。他认为,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机器翻译已经很精准,尽管当下人工翻译仍然具有不可取代的意义,比如为机器翻译提供语料和数据基础,但长远来看,翻译工作被机器所取代不可避免,学者更应致力于原创性的写作。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哲学学院院长王俊介绍,浙江大学哲学学院近年来也将艺术哲学作为特色领域加以开拓,去年设立了偏向当代西方艺术思想和艺术实践研究的“休闲学与艺术哲学研究院”,还设立了偏向中国传统宗教艺术研究的“宗教学与艺术哲学研究所”。他表示,本次研讨会是这些创新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待通过本次会议打破艺术和哲学的学科边界,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在专家论坛环节中,著名书法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冬龄从书法研究的视角出发,提出学术研究需兼得中西艺术思想,使传统文化、书法艺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从而服务于今天实践的需要。

“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主编、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景中从语言修辞的视角出发,并以“素描与色彩之争”和“在理念世界中讨论真理”两种观念为例,阐述了艺术史研究的根本问题,表达了语言修辞的价值与意义。他认为艺术史是古典学的延续,在其中熟悉掌握多种语言至关重要,“一个词语可以创造一个世界”,语言不仅构建了知识体系,也引导着观众读解绘画。

浙江大学教授庞学铨从新现象学的角度探讨艺术作品的特征,强调情境是艺术作品可能作为审美构成物和审美客体的基础,能使艺术作品的观赏者产生某种审美态度。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邓安庆从哲学的角度阐述了黑格尔艺术哲学在艺术史中的独特位置。他表示艺术史中的黑格尔批评,既能让我们看到真实的黑格尔艺术哲学的内涵,又能够让读者突破对于黑格尔哲学的抽象印象,以一种有机体的生命的整体方式出发来理解艺术和时代精神。

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教授从史学史的角度探讨了史学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他提及三点:第一,在西方思想冲击下的知识大分流,使得当今史学研究的话语都笼罩在西方强势文化的走势之中,中国的现代学术处于落后境况;第二,我国在史学研究领域存在不对等的现象,缺少原创性的史学作品,他建议大家不仅要做翻译,也要做原创;第三,艺术史丛书中所展现的纯学术面向对国内史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重大,要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创造文明。此外,他也呼吁大家多读世界名著,认识世界之大,同时呼吁学者们既要有精深的学术研究,又要有高水准的大众普及。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