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高达24%!中和农信真扶贫还是高利贷?

2024-10-21 18:42:05 - 媒体滚动

利率高达24%!中和农信真扶贫还是高利贷?

将相对低息资金,以高息借给乡村底层群众,这是扶贫还是高利贷?

徐凡淋|文

近日,中和农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和农信)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独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这是中和农信今年第二次向港交所发起冲击,今年2月28日,中和农信就曾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后因迟迟未有进展而失败。

公开资料显示,中和农信起源于公益扶贫项目,定位“乡村振兴”,经过TPG、蚂蚁集团、中金公司等资本的投入和商业模式的转变,成为独具一格的商业金融公司,其数据一经披露,即深陷高利贷争议。

在中和农信对外宣传及IPO说明书中,中和农信以“乡村振兴”、“助农惠农”为宣传点,在ESG领域频繁获奖。而中和农信振兴乡村,主要业务是向农民发放贷款。

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和农信的业务复盖全国23个省份的550余个县域,扎根超过10万个村庄,辐射近2亿农村人口。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截至2023年末,中和农信总贷款余额为191亿元,在面向中国农村市场的非传统金融机构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约为8.6%。

多份资料显示,中和农信以农村市场放贷对象为宣传点,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了大量以“乡村振兴”、“绿色金融”为名义的低息资金。但转身,中和农信将这些资金以高息放贷给底层群众。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中,涉及中和农信及其分支机构有超3.6万条信息,其中,多数案件中和农信为原告,与借款人之间的借贷纠纷,金额多为十万元以内,少数案件涉及诈骗与刑事,多与信贷员相关。

值得关注的是,多个案件显示,中和农信与农户签订的合同中,约定年利率大多超出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在追讨欠款时中和农信基本“顶格”追债,即以年利率为24%标准计算利息,更有部分案件追讨利息超过24%,被法院否决。

广泛宣传“振兴乡村”的中和农信,向农民发放利息如此高的贷款,在备受争议的同时,难免让人质疑其是否真在“助农惠农”。

01

以慈善起源的信贷公司

据公开资料,中和农信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96年,由乡村信贷扶贫项目孵化而来,彼时,世界银行在四川秦巴区成立小额信贷扶贫试点项目,其中包括中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实施的小额信贷试点项目。

2000年,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接管中国西部人力开发中心小额信贷项目,组建小额信贷项目部,于2005年在国内建立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直属小额信贷分支机构开展业务。

2008年11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组建了中和农信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持有100%股权,主要从事提供与农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技术、信息、设施建设运营等服务。

中和农信农业集团成立后,很快吸引各路资本纷纷加盟。红杉资本旗下万事安、国际金融公司、蚂蚁集团、TPG、淡马锡、中金公司等在多轮融资中现身。

2019年,本次冲击IPO上市的主体公司中和农信成立,中和农信农业集团重组后股权合并转让,成为中和农信下属公司。而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在中和农信的多次股权交易中,将其持有股份分别转让给上海云鑫公司以及中金公司旗下的CWI。

后经一系列股权出让,具有公益属性的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和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曾于2010年入股中和农信)于2020年全面退出。中和农信从一家公益机构转变为一家商业机构。

本次IPO递表前,中和农信的第一大股东为TPG(美国德太投资集团),其联署公司TheRiseFund和NewQuest合计持股28.66%;第二大股东为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集团全资附属公司API,持股27.36%。中和农信上市的独家保荐人中金公司通过CWI持股2.21%。

据悉,蚂蚁集团入股中和农信后,深度参与其日常运行,外派多名员工进入中和农信传授行业经验。据招股书披露,2021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中和农信向蚂蚁集团及其附属公司支付的外派员工费用分别为113万元、489万元及264万元。

在资金端,蚂蚁集团旗下的网商银行,成为中和农信重点助贷银行之一。

截至2023年9月末,中和农信的业务辐射我国近2亿农村人口。2021年~2023年及今年上半年,中和农信总收入分别为22.24亿元、24.29亿元、31.81亿元及14.82亿元;同期净利润为5.06亿元、4.73亿元、5.66亿元及3.38亿元。

利率高达24%!中和农信真扶贫还是高利贷?

中和农信的收入主要来源为农村普惠信贷业务。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中和农信农村普惠信贷服务收入占比分别为74.7%、75.5%和63.6%。自成立至今,中和农信累计为300万客户提供超过760万笔、1618亿元的小额贷款。在农村市场份额占比8.1%,在中国农村市场的非传统金融机构中排名第一。

据中和农信披露,公司在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前三个季度,在平台发出的贷款实际年利率分别为17.5%、17.9%及17.8%。与其他贷款聚道相比,这一实际年化利率明显偏高。

2023年,我国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为14.2%,中和农信上述利率已超过民间借贷司法保护的上限。

02

真扶贫还是高利贷?

中和农信定位于“服务农村最后100米”,其客户大多分布在贫困地区。这些客户因收入不稳定,缺乏有效的抵押品,无法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互联网渗透率低,也难以被互联网金融机构覆盖。

这之中,中和农信之所以能取得不错的增长,主要依靠在一线拓展业务的乡村“能人”。

中和农信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中和农信有超过7200名服务团队成员和12.7万人的村级合作伙伴。

《蚂蚁金服:科技金融独角兽的崛起》一书介绍,“中和农信的农村放贷员,都是当地农村的‘能人’,有的人原来是村小学教师,有的曾是乡派出所所长,还有认识村里走街串巷的卖货郎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当地情况极为熟悉,在当地也很受尊重。”

中和农信的信贷模式主要基于“在客户身边”的线下服务网络,要求乡镇服务团队必须与客户居住在同一乡镇,而村级合作伙伴必须与客户居住于同一行政区。

“乡村能人”是营销方式,也是风控体系的核心。中和农信没有外包催收,主要依靠当地运营团队与所有逾期客户保持密切联系,提高收款率。

由于农户居住偏远,分散,管理半径大,加上小微农户单笔贷款额度较小,因此,单笔贷款的管理成本较高,综合成本一定程度上也推高了利率水平。

2020年~2024年报告期内,通过中和农信平台获得贷款实际年化利率分别为17.5%、17.9%、17.7%、17.8%及17.8%。蚂蚁消费金融官网显示,其借呗的年化利率(单利)在5.475%至24%之间。

而今年9月发布的贷款市场1年期LPR报价则为3.35%。

值得一提的是,以“乡村振兴”等名义获得的贷款融资成本并不高,中和农信从银行或其他机构获得的计息借款,最低年利率仅为3%。然而,中和农信将相对低息的资金,以高利率出借给乡村的底层群众,利息却远高于民间高利贷。

几年间,中和农信通过中间的利率差赚得盆满钵满,仅2023年前三季度就完成4.53亿元的净利润,经调整后的纯利率高达19.5%~22.8%。资料显示,中和农信放贷的年利率可能超过了法定范围。

03

高息下的底层群众

中和农信较高的利率水平被质疑与“普惠信贷”、“惠农助农”的定位相悖。

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涉及中和农信及其分支机构有超过3.6万条案件信息,其中,中和农信大多为原告,与借款人之间的借贷纠纷居多,涉事金额多在10万元以内,少数案件涉及诈骗及刑事案件,多与信贷员有关。

一份公开资料显示,河南唐河县一对经营农业公司的夫妻,在2021年向中和农信贷款5万元。贷款协议显示,这笔借款的年利率为18%,逾期则在原基础利率上浮50%。(即若这对夫妻逾期,按照协议要偿还的借款利率高达27%)。

因疫情影响,这对夫妻在2022年未能偿还所有借款,被中和农信告上法庭。法院认为,该案件中利息和逾期利息两者之和已高于法定年利率顶格24%的标准,高出部分不予支持。最终判决中和农信在年利率24%的范围内追偿。

另一份裁判文书显示,2022年,一名山西沁县的村民向中和农信贷款5万元,在还款1万元后无力偿还,被中和农信以“顶格”24%追讨欠款,该农户无奈四处找朋友借钱还贷款,最终因无力偿还被多方起诉。

此外,山海新财经发现多份裁判文书均显示,大量的农户、乡镇中小企业主在逾期后,都被中和农信“顶格”追讨欠款。

“他们宣传谈的是社会责任,帮助农民解决贫困,做的是慈善与公益,他们的形象很高大,可这是哪门子的慈善与公益?”一名为此欠债的农户直言,如此高息放贷,未必是真扶贫。

多个案件中,农户在借到款后,因为各种原因逾期没有还上,结果不仅没有真正改变收入,改善生活,反而陷入债务困境,变得比之前更加困难。

在实际放贷中,高额利息与中和农信宣传的公益行为,“助农惠农”全然背道而驰。对外宣传中那些华丽的语言,美丽的包装背后,我们不禁要问,这隐藏的究竟是善还是恶?

那些还不上钱的农户,他们正经历什么?又会讲什么故事?这样的数据与故事,我们无法统计。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