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未来世界公民,这所初中将跨文化教育写入课表

2024-10-21 20:00:38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阳光下、草坪上,一群中国中学生围坐在一位澳大利亚长者身边,听他娓娓讲述有着6.5万年悠久历史的土著文化

澳大利亚土著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发展轨迹有何异同?是什么让两者历经岁月的洗礼仍然熠熠生辉?一个个问题浮现在学生们的脑海中,一场跨文化的探究就此展开……

培养未来世界公民,这所初中将跨文化教育写入课表

今年暑假,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大境初”)的一群学生前往澳洲开启了一场研学之旅。

和当地同学结成语言小伙伴,体验原汁原味的澳大利亚学校课程,带着项目化学习任务走进当地市政厅,将书法、空竹、中国功夫等中华传统文化带进课堂……不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次研学,我更深刻地意识到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不仅仅是一种理想状态,更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和交流实现的现实。我会努力成为一个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大境初的一位学生说道。

培养未来世界公民,这所初中将跨文化教育写入课表

10月18日,黄浦区第二期名校长工作室“登峰班”学员展示活动举行。本次活动以“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境初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思与行”为主题,多位学生上台谈起了自己的研学收获,大境初校长徐群力就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作分享。

培养跨文化能力就是让孩子学好外语吗?也许不少家长会有这样的疑问。

对此,大境初给出的答案是:跨文化能力,不仅仅是语言能力,更是一种能够帮学生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胜任未来社会、参与全球性议题的重要素养,可以分为文化理解、文化认同、文化践行三个素养维度——

文化理解:对文化的基本内涵、特征、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的认知,以及对不同文化的共性与差异及其相互影响的体验和反思。

文化认同:社会共同体成员对特定文化环境中的审美取向、思维方式、道德伦理、行为或风俗习惯的认可和接纳。

文化践行:社会共同体成员将其所选择和认同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原则等在现实生活中主动加以实践、传承和改造创新。

如今,提升跨文化能力,已经成为大境初学生的“必修课”。自2021年起,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探索学生未来胜任力的培养,其中重点关注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传承与创新,以外语语言学习为主要工具,开展跨文化能力培养。

在英语课堂上,为自己的澳大利亚小伙伴取个中文名;在跨学科活动中,探究为什么澳大利亚住家提供的餐食常以牛肉为主菜;在语文学习中,比较《伊索寓言》与《吕氏春秋》有何异同……多元文化在大境初的课堂上擦出火花。

校长徐群力介绍,在基础教育领域,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方面的学科与跨文化能力培养密切相关。学校积极挖掘相关教育元素,通过英语、语文、地理、历史、艺术等学科的深度学习,在提升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基础上,积极培养跨文化理解的意识和开放的态度,为学生提供创造性表达和共享情感的平台,在潜移默化中建立文化共鸣。

培养未来世界公民,这所初中将跨文化教育写入课表

避免跨文化能力培养流于形式,大境初将“经验学习”作为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让学生在“真情实感”的体会中提升素养。

学校面向学生发起了一项爱心行动:向老挝的孩子们捐赠冬装。究竟什么样的冬装适合老挝的孩子们?这成为了一次项目化学习的驱动性问题。老师们引导学生从老挝的气候、地理环境、政治生态、民族信仰等维度入手进行探索,让学生充分了解中老两国之间的差异,也让学生用更尊重的态度和更深入的理解来对待这一次捐赠行动。

除了在国家课程中融入跨文化能力培养,大境初还开发校本课程,打造“SPACE-CULTURE”跨文化理解特色课程群。课程群分为“知”“情”“意”“行”四个模块——

“知”:指知识与技能,以跨文化知识和外语能力培养作为主要内容,如“CityWalk——上海/墨尔本城市漫游记”“文化复兴与中国文化运动”等课程。

“情”:即情境与情感,侧重在真实情境中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如“咖啡馆里的全球村·上海与世界的微醺对话”“万国建筑校园墙面博物馆”等。

“意”:指思维,侧重培养学生思辨和创新的思维模式,强调文化理解和传承过程中的理性思考与文化自觉,如引导学生模拟申办2030年世博会、制定多国人民登陆月球生存计划等。

“行”:强调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在文化差异背景下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如“小小媒体人——为进博会的商品设计一则广告”“模拟联合国——国际热点问题系列”等等。

学校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强调真实体验的创设,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有效的行动,去解决全球普遍存在的各类问题,将“跨文化能力”这一看似宏大与抽象的概念,融入学生学习生活日常。

此外,大境初还开展了各类跨文化视角下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大课间中外音乐会”“英语科创演讲赛”等等。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境初学生跨文化教育将进一步注重重构华夏文明与世界多元文化的认知桥梁,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营造跨文化交流环境,培养学生全球视野,为未来成长奠定基础。”徐群力说道。

活动中,黄浦区名校长工作室“登峰班”导师、上海市教育功臣、特级校长、格致教育集团理事长张志敏谈到,大境初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探索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员,每个学生都应具备这样的能力。学校要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特质,进而形成包容多元文化的精神。

黄浦区名校长工作室“登峰班”导师、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原院长顾志跃提出,今天的英语学科须跳出传授单词语法等知识、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工具性”功能定位。教师要深挖语言背后的文化元素并转变教学方式,结合经验学习,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底蕴与思维模式。

黄浦区教育局副局长金羿提出,在全球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黄浦区作为上海市整体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实验区之一,要主动迎接挑战,坚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各学校要深入推进区域跨文化国际理解教育“四个一”行动计划,立足跨文化能力课程的实践与研究,形成校本特色课程和区域亮点,让更多师生受益。

文字:袁曼舒

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周紫昕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