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捧哏”,是直播间里的“托儿”吗

2023-11-21 10:36:13 - 媒体滚动

转自:邯郸晚报

电商“捧哏”,是直播间里的“托儿”吗

“双11”刚走,“双12”又将来临,各电商平台的直播间内“硝烟味”依旧浓烈。除了邀请明星助阵直播、低价售卖、有买有赠等“作战”方式外,这段时间,在直播间里带动消费者下单的带货“气氛组”群体,在人们的关注中诙谐可爱地走向前台,登上网络热搜,并被网友们形象地称为电商“捧哏”。

直播间里的“捧哏”

“没错”“要的”“大家火速下单啦”……最近,随手点开一个电商直播间,几乎都能听到类似的画外音。他们在幕后不断重复这些话语配合主播,一逗一捧相互配合,来营造“不买肯定后悔”的氛围,带动消费者下单。

记者随机进入一个生鲜直播间,欣赏到了一出“逗捧”好戏。

只见女主播拿着一袋鸡翅在卖力地推销,“大家可以看到我手中的翅中,都快有我半个手掌这么大了,这样的高品质大个头平时一斤差不多要45元。”

话音刚落,一个画外男声随即附和,“是的是的,冷冻的都要30元一斤呢!”

女主播接话道:“但是,今天在我们直播间,五斤只要99元!”

“太划算了,快上链接!”男声显得有些激动。

“好,有多少家人们想要,在评论区扣1。”

“321,上链接,只限500单!拼手速了,家人们!”

不到一分钟,直播间传出男声的惊叹声,“500单没了,加库存,加库存,不能让我的家人们错失这个优惠。”兴奋的男声回荡在直播间。

记者进入多个直播间后发现,不少直播间都有类似的电商“捧哏”与主播互动推销,除了用声音的方式,有的“捧哏”也会选择用弹幕,即在评论区用文字的形式和主播进行互动,以此带动消费者们的购物情绪,点燃消费者的下单热情。

在某电商平台一家女装的直播间内,女主播身穿一款短款羽绒服正在展示。一位网友在弹幕中留言:“好好看!有没有内搭上衣呀?”主播立马从旁边拿出一件半高领毛衣穿上身。该网友随即回应:“好洋气,这身搭配的真不错,我要去下单!”

记者在该直播间的10多分钟时间里,这位网友持续地在弹幕上跟主播互动,一会儿夸夸主播展示的搭配时尚、咨询有关服饰的详情,一会儿吐槽其他直播间类似款商品售价过高、品质低下,以此来衬托该直播间商品的高性价比,拨动着评论区消费者的心。

“说学逗唱”下单为上

“所谓电商‘捧哏’其实是电商运营领域的一个岗位,在业内称为直播中控或场控,主要负责直播间的气氛营造,配合主播完成直播。”一位电商直播从业人员向记者介绍。

“别看捧哏们‘说学逗唱’,其实他们所有的工作,最终都是指向一个目的,就是配合主播,促成消费者下单。”该业内人士坦言,在直播间,主播们会反复强调库存有限、价格最低等关键词,而中控工作人员则会通过“快没了”“再补货就不是这个价格了”等及时附和主播的关键词,进一步营造出“不买会后悔”“现在不赶紧下单就没机会了”的氛围。

对于直播间内主播和电商“捧哏”配合营造出的“氛围感”话术,消费者能抵抗得住吗?

针对此话题,记者在龙湖公园随机采访了十余位市民,超过七成的受访者坦言,确实经常会在直播间下单本来没有采购计划的商品。

“每次进到直播间,听到最低价、手慢无等主播和助播嘴里说出的这些词,就会有股下单的冲动,就感觉这种高性价比的东西错过绝对会后悔,很容易一冲动就下单了。”市民刘先生略显无奈,他说,等拿到商品后,又会感叹自己当时不够理智,听到“捧哏”的话总是情不自禁下单,产生一些计划外的支出。

采访时,受访者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出自己的感受,他们绝大多数对刘先生的话表示肯定。

“很多时候,‘冲动’的产生,往往就源于‘捧哏’们的引导。”该业内人员透露,除了营造直播间热度外,“捧哏”们还负责维护直播秩序、数据复盘、设备调试、引导粉丝评论,甚至针对各类网友们可能会提到的问题,提前整理出应对答案。

下单之前莫冲动

直播不同于传统的网购,消费者基于对主播的认可,容易在氛围感的加持下冲动消费。除了铺垫氛围、把控节奏外,电商“捧哏”的“逼单”行为也引发了大众的热议。

“逼单”由直播间的许多角色共同完成,比如主播会反复强调最低价、库存有限、卖完涨价等关键词,以此来制造“不买肯定后悔”的氛围,而“捧哏”通常会在这时附和主播的关键词,比如“库存还有吗”“快没了”……在强化认知的同时,也通过对话催促消费者下单。

此外,记者在搜索相关报道时发现,一些电商“捧哏”在给主播“打配合”的同时,还要操作好多台手机,给正在观看直播的消费者制造一种很多人在抢购、“手慢无”的紧张感,有的还会在直播间评论区持续不断刷弹幕,在这种情况下,显示的库存量、销量等数字往往并不真实。

“用力过猛的电商‘捧哏’,一旦营造出不真实的抢货氛围,诱导消费者非理性下单,确实涉嫌误导消费者,是一种违法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河北中大同律师事务所王衍真律师分析道。

王律师介绍,2021年发布的《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提到,直播间运营者和直播营销人员不得发布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信息,欺骗、误导用户,不得虚构或者篡改交易、关注度、浏览量、点赞量等数据流量造假。

那么,消费者在直播间遇到电商“捧哏”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如何避免掉入这些“氛围陷阱”呢?

对此,王律师提醒,消费者自身应提高警惕,在决定购买前尽量做到货比三家,通过多个平台比较意向商品的价格和质量等关键因素,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冲动消费。此外,消费者还需要提高甄别意识,尽量选择平台上网友们评价真实有效的店铺。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丹丹(图片来自网络)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