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一甲子 弦歌不辍育英才
奋进六十载,桃李满天下。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今年11月迎来了建校60周年。
60年来,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在校师生近1.3万人,迈入福建省A类高职院校;60年来,学校专业体系不断完善,由建校初期财务会计、计划统计2个专业发展到今天包括大数据与会计等在内的38个专业;60年来,学校秉承“明德、善学、强技、力行”校训,累计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逾5.4万名。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肇始于1964年创建的泉州商业职业学校(后为“泉州商业学校”)和1979年创办的晋江地区供销学校(后为“泉州供销学校”)。2001年两校合并为泉州商贸学校,并于2004年升格为高职院校。2007年泉州慈山财经学校并入,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建校至今已有60年。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砥砺奋进,拼搏创新,将‘事业重于职业、敬业深化专业、激情调动才情、理想指导念想、集体提升个体’理念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表示。
优化顶层设计
下好专业建设“基础棋”
如何优化顶层设计,分类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国家“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要求,将办学目标和专业定位由原先“服务于商贸行业和泉州地方产业”调整为“建成一所面向福建、辐射全国,聚焦新工科、新商科与制造服务业,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高水平职业院校”。
“职业教育的属性,要求我们必须自觉精准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群,以岗位群来设置专业群,创新发展重点产业学科专业,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说。
近年来,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优化专业布局,逐步构建起与福建省、泉州市现代产业新体系和“四大经济”相契合的专业体系。比如,会审系紧跟财务数智化人才需求导向,将财会专业调整为包括大数据与审计、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等5个专业,引入“大数据+”、财务机器人应用等现代技术,实现传统专业“老树发新芽”。同时,按照“以群建院”总体规划思路,重构课程体系和教育资源,深耕电子商务、财经管理、人工智能、艺术设计、交通服务、金融服务与管理6大专业群建设,如由轻工系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牵头,与人物形象设计、慈山分院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等专业整合培育艺术设计专业群,整合优化专业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专业群新格局。
目前,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有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骨干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3个,省高水平高职专业群(A类)1个,省职业院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4个,省级“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6个。
创新育才模式
培养产业发展急需人才
60年来,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以“课程支撑、实践导向、学用互促、多元评价”为核心的培养路径,建好用好校企合作项目,优化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条件,下好“产教融合、校企协育、以实锻才”关键棋。
校企“牵手”,合作共建,全力培养实用型人才。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持续拓宽产教融合领域。该校轻工系引企入校共建唯丝萌品牌开发中心,与九牧王、利郎、柒牌、361°等20余家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与双喜、百锋开展“二元制”“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信息系与华为、中软、厚溥和网龙等知名企业合作,全面推进以“识岗·习岗·适岗·跟岗·顶岗”为主线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通过信息化手段科学跟踪教学、实习、实践等环节,实现人才精细化培养。
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近年来,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改革创新,育人育才取得显著成效。该校商务系与泉州东海湾产教融合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业双向互建实训基地,探索数字商贸人才培养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实施“理实一体教学项目”,通过“认知体验(培养职业兴趣)-单项技能(练就单项技能)-单一岗位(练精岗位技能)-综合实习(达成综合运用)”等四阶段实践教学,形成“1+1+N”实训全场景,构建“学校导师+基地导师+岗位导师”多主体综合考核体系,促进和实现学生分阶能力递进。“该项目让学生们参与真实的工作岗位,体验真实的职场环境,完成工作任务,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实现‘毕业即就业、上岗即上手’的育人效果。”该校商务系主任潘茹说。后来,该项育人经验在全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经验现场交流会、全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峰会、泉州市产教融合发展大会等作交流汇报10余次。
实施赛教融合促学,以参加或承办技能大赛为抓手,取得创新突破,管理系金融专业群学生兰楠、李玉、刘泽宇、朱德军团队斩获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智慧金融”赛项一等奖。这是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有史以来荣获的首个国赛一等奖,也是福建省在此赛项上的首个一等奖。
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智慧金融”赛项总决赛争夺赛中,金融专业群学生秦雅芬、陈怡芳、陈妍如、刘琪欣团队再次斩获金奖,轰动业界,这是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创新育人模式结出丰硕果实的体现。
师为生范,教学相长。“从备战省赛到国赛,整整一年半,我们几乎每天从早上8点半忙到晚上9点半,基本上全年无休。”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教授、国赛一等奖指导老师王丽芳回忆道,“大家一起拼,一起干!朝着目标向前进。”
近年来,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获得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家级奖项12项、省级赛项243项,会计实务、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分别蝉联省赛七连冠、九连冠;教师获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国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赛一等奖4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推进产教融合
加快建设知名的高职院校
当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方向在哪里?路径是什么?
“职业教育改革重心已经由‘教育’转向‘产教’,更加注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该校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主动对标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适时增设如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跨境电商等产业发展急需专业,着力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群。
“随着入境游火热,尤其是小语种游客的导游需求旺盛,泉州外语导游资源较紧张。我们2025年计划开设外语方向的导游专业,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素养的外语导游队伍,为泉州文旅经济提质增效和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廖伏树表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就是我们的办学初心。”
改革人才培养方式,不断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力促专业群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引导学生获取多种职业技能评价证书,实现“一专多能”培养目标,提升就业能力。
近年来,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顺丰、邮储、万家美等开展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合作,并与安踏、中软、同花顺、东海跨境电商生态圈等共建国家级、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库、产业学院,实现校企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享、基地共用,成效显著。入选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工信部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基地,获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4个、省级产业学院4个,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120余个。
“我们有多名骨干教师先后受聘为柒牌、361°等品牌企业培训师。他们协助企业推进生产工艺优化、技术革新等工作,受到企业欢迎。”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轻工系专任教师、福建省十佳服装制版师王达盈说。由他主持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王达盈技能名师工作室”入选泉州市2023年泉州市职业学校技能名师工作室培育项目。工作室还与学校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联合举办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技能专题研修班和提高班,打通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互通桥”,为泉州及周边地区提升服装技术人员的业务素养做出积极的贡献。截至今年上半年,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已为社会输送1800余名具有“泉州特质”的服装技术技能人才。
持续推进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评价,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还举办汽车检测与维护、工业机器人综合就业培训、家庭教育指导培训等在内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1+X”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职业技能评价,近3年提供各类人才培训及服务达16.6万人次。教师积极开展关于服务地方和高职教育的学术研究和技术研究,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40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与出版学术专著50余部,注册专利34项,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8项,完成省、市课题200余项。
新时代新征程,逐梦再扬帆!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将牢记嘱托,不忘初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持续对标新一轮国家和福建省“双高计划”建设要求,朝着“建成一所面向福建、辐射全国,聚焦新工科、新商科与制造服务业,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福建知名万人高职院校”目标奋进,在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泉州篇章中展现泉州经贸人新作为。
(杨绿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