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万户居民受益!青岛这些社区已回迁
转自:凤凰网青岛
文|凤凰网青岛董晓凤
从古至今,“乔迁新居”都是人生中的一件大喜事。
近日,青岛市内不少“小区”热闹非凡,抓阄、分房、“回家”成为热词。
眼下,正值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收官之际,各地安置区回迁进行得如火如荼。
那么,三年攻坚行动开展之初定下的老旧小区1108个、30万户,城中村81个、5.5万户,改造如何了呢?这些项目中有哪些已经竣工交付,哪些已经回迁?过程又是否顺利?
居民们的喜悦是骗不了人的。
“盼了这么久,终于住上新房子了!”“新房子宽敞明亮、环境也非常好!”“选到哪栋楼都很满意,太开心了!”
11月16日,崂山区和合家苑小区广场上热闹非凡。360°拍摄小区新面貌留念、与亲友视频展示新居环境,原张村河南的社区居民们聚集于此,在这个回迁分房的大喜日子里诉说喜悦之情。
这天,“回家”成为了他们的头等大事。
同日,西海岸新区长安路片区改造项目一期王戈庄第四股份经济合作社安置区抓阄分房仪式也如期举行,老人、小孩都来到现场,一起见证这幸福的时刻。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居民们对新家的满意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也成为了安置区回迁建设过程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回迁安置承载着群众的安居之盼、乐业之需、舒适之愿,是百姓最迫切、最关心的民生事项之一,同时也是青岛聚力攻坚的重要内容。
在青岛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之初,就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以及安置区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建设,始终以人为本,增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
据悉,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08个、30万户;启动改造城中村81个、5.5万户。重点推进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范围内的27个城中村、2.4万户改造工作。
从一纸蓝图的勾勒到乔迁新居的落地,从心中的构画到美好家园在眼前呈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安置区迎来突破性进展:西海岸新区泊里镇驻地村庄改造项目一期8栋楼实现主体封顶,城阳区城中村改造续建项目南万安置区工程首批楼座已完成主体封顶,崂山区张村河片区刘家下庄、李家下庄、孙家下庄社区安置区将于今年年底前实现回迁,李沧区戴家社区安置房项目预计2025年6月竣工交付,市北区河西安置区项目预计年底前实现部分楼座主体封顶……
在城市更新框架下,各区市改造焕新都在有序不紊地推进中。若以回迁为标准看关键性节点的话,城阳区纸房社区榜上有名。该社区于今年6月29日举行安置区选房仪式,是城阳区2024年首个实现回迁的社区,更是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以来全市新启动旧村改造社区中首个实现回迁的社区。
此外,在城中村改造方面,截至目前,城阳区已先后完成纸房、西宅子头、东宅子头等9个社区回迁,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提前3个月完工,一直刷新着城市更新的“城阳速度”。
若从攻坚难度来看,青岛主城最大的城中村张村河片区的开发建设是值得细细品味的。
高位推动是其区别于其他区市的最大特点,在“市区一体”工作机制与总设计师制两项工作机制的加持下,崂山区城市更新工作始终在高标准的要求下全速推进。具体到区域的改造焕新,片区共涉及12个社区、2万余名村民回迁安置。在这一改造过程中,崂山区始终坚持“安置选在哪,群众说了算”的原则,并在全市率先制定《崂山区安置区建设标准》,以“给咱爹娘盖房子”的情怀推进安置区建设,多项标准一并对齐,为的就是让居民住得放心、安心。
对于崂山区而言,安置区建设并不是给老百姓盖房子这么简单,交通、医疗、教育、环境配套、办公、文化产业布局也是其综合考虑的重要因素,简单来说就是推动片区科、产、城、人的融合发展,这是其改造过程中的鲜明特色。
优秀的经验值得学习,暴露的问题则需要深刻反思,并做好后续的改善工作。在有些社区,居民们仍有一些回迁的烦恼。
城阳区红岛街道宁家社区居民宁先生表示,“最近的公交都得两公里,年轻人还好,老人的话确实是有点远了”;前文提到的纸房社区,如今并未发放钥匙,从城阳区政府信箱的投诉中了解到,社区名义上是回迁了,但居民并未真正住进去;胶州李哥庄回迁房未入住发现多处质量问题,维权却十分艰难……
一系列的问题给后续安置区回迁交房敲响了警钟,民心工程最得民心,要想及时补救,解决好现有问题是首要,从源头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