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空间“二次生长”,解锁焕新密钥,这支国家队来打样了→

2024-11-21 13:58:50 - 上观新闻

今年,上海市政总院迎来七十周年华诞。

市政总院的历史,是一部与共和国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史诗。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市政总院的设计师们便怀揣梦想和信念,用画笔在绘图板上绘出一幅幅蓝图,蓝图又变为现实中的一座座工程,源源不断地为城市繁荣和发展提供保障。

这个过程中,市政总院给自己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不仅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精英人才,更孕育了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领先地位的强势专业。站在70年的新起点,回顾总院的来时路,感悟总院人的精神,是为了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上海城市空间“二次生长”,解锁焕新密钥,这支国家队来打样了→

2024年,上海第一批“15分钟社区生活圈”优秀案例公布,由上海市政总院牵头或参与设计的4个项目获评,包括陆家嘴焕彩水环品质提升工程、南昌路美丽街区更新设计、复兴中路美丽街区更新设计和上海市城市空间艺术季“万家灯盏”项目。

这份荣誉有着别样的意义。在漫长的70年发展中,上海市政总院作为新中国最早成立的设计院之一,曾在技术领域拿下无数业界最高奖项。“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打造,在技术层面不是最艰巨的挑战,也不追求极致新颖的设计,它考验的是一种内涵,是城市建设参与者能否深刻洞察并回应城市发展中人的实际需求与空间的未来趋势。

上海的城市空间正在“二次生长”,一个个标志性的城市更新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过去的“摊大饼”式扩张已逐渐退场,取而代之的是聚焦城市内核、追求品质飞跃的“精雕细琢”模式。这是一场旨在融合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环保与文化传承的全方位变革,作为这支引领潮流的国家队,上海市政总院正以实际行动为城市更新绘制出一幅幅生动的蓝图。

焕新表里如一

桥“绿”了路“站起来”了

上海黄浦江上第六座大桥、有“世界第一拱”之称的卢浦大桥,在2023年运营20年之际,迎来了建桥以来的首次系统性的附属设施维修。当时,大桥维修并未引起太多关注——史上首次特大跨径钢结构拱桥维修工程,为何如此“静悄悄”?

上海城市空间“二次生长”,解锁焕新密钥,这支国家队来打样了→

上海市政总院卢浦大桥大修设计负责人解释说,通过检测发现,大桥主体结构依然十分健康,不过部分附属设施已经临近使用寿命,需要进行更换。而这次焕新,主要是功能上的提升,也叫作“强身健体”,目的为大桥祛除病害。施工尽可能避免影响市民和交通,基本在凌晨进行。

“桥梁就好比人,生小病要吃药,日常要体检,才能保持长久的健康体魄”。虽然工程体量不大,但是承担附属设施系统维修设计工作的上海市政总院,依然引入了绿色低碳、数字化等折射未来趋势的新理念。如今,卢浦大桥的道路照明已经“换芯”,从原高压钠灯改造为LED节能灯,可以节能减排41%,还能更好地模拟自然光,更清晰地照亮路面,保障夜间行车安全。同时,LED灯具有较小的体积和灵活的设计,可以很好地融入城市的景观设计中,提升城市的美观度。

随着城市建设高峰期远去,上海进入了城市更新时代,市政设施也要不断通过运维提升效能。在项目维修的过程中,卢浦大桥也从功能提升向后续的运维管理延伸,通过跨界使用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提高管理效率。

上海城市空间“二次生长”,解锁焕新密钥,这支国家队来打样了→

上海的发展也是全国基建格局的缩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经历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城市基础设施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市政行业也面临由传统的发展模式向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调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市政总院资深总工程师马骉说,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学习、探索、应用新的技术,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是必须迎接的挑战。

随着城市更新理念持续渗透,上海不仅有大桥变“绿”了,道路也“站起来”了,甚至更“聪明”了。2023年,有关一条道路的新闻受到沿线居民的广泛关注——这里的外环线要“站起来”了。

为了促进外环两侧区域城市功能的调整和融合,增加外环线通道整体通行能力,支撑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外环西段迎来焕新契机。

外环西段交通功能如何提升?承担道路设计的上海市政总院,没有选择简单地去拓宽路面,而是结合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理念,探索“缝合”城市用地。设计师们把原本位于地面的外环西段“抬升”,改造为高架形式,释放地面空间,打通了沿线东西向地面道路,同时在高架下方利用原有外环改建为地面南北向干道,串联沿线地区路网,让主城区“合起来”了。

伴随着上海市政总院的全国化战略,道路焕新理念走向全国。比如,在杭州余杭区迎宾路整治提升工程中,突破传统道路红线的限制,统一整合道路内外、建筑退界和沿线滨水空间,一体化打造街道空间。在嘉兴南湖大道沿线景观提升EPC工程中,采用小干预、微更新的手法,最大化保留了场地生态环境。在嘉善世纪大道智能交通综合提升改造,将数字交通、智慧城市、多杆合一等新技术应用纳入城市道路更新。通过景观主导、多专业整合,实现数字基建的从无到有。

设计融入景感

城市空间有风景也有故事

2023年,新天地太平湖出现了一个透明艺术景观盒装置,每天都能吸引数万市民游客打卡,在抖音、微信等平台上的分享转发量也很大。人们对着它进行手机扫码,手机中的实景太平湖上方就会出现数字环保星云,星云颜色与光影交织变化,取决于实时空气质量AQI指数。空气质量优时,星云为蓝绿中带着透亮;空气质量堪忧时,色泽错综斑斓。

上海城市空间“二次生长”,解锁焕新密钥,这支国家队来打样了→

区别于传统景观设计,数字环保星云既不占空间也不耗资源,更不会声光扰民,又有环保指数为逻辑依托。表达方式变化背后,是设计手法的不断突破,源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专业总工程师钟律始终在探索的“景感空间”,即人对于环境、文化与技术的多维度感知。这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感知,亦是一种共情。

正在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的上海,该如何设计与城市气质、市民审美相符的空间艺术装置?

钟律认为,让市民在欣赏中产生“获得感”尤为重要。“城市设计超越了物理空间的构建,它关乎心灵的触动与情感的共鸣。我们倾力于每个细节,融入深切的人文关怀,旨在打造一个充满温情的城市环境。让每一位市民在其中感受到尊重与温暖,让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能回应人的需求,每条街道都能讲述人的故事,每座建筑都能实现人的梦想,共同绘制城市的精神图景。”

“景感”还藏于更多细节,在不同的城市空间,因地制宜地呈现。在苏州河的华丽变身中,上海市政总院巧妙地运用了“量体裁衣”的智慧,聚焦于苏州河上的桥梁,如乍浦路桥、浙江路桥、南北高架桥等11座桥梁,根据每座桥的构造特色、背后的历史故事以及周边的环境风貌,展现“一桥・一景・一故事”。同时,在苏州河两岸绘制了两幅风格迥异的夜景长卷,在长宁区以“苏河夜色,雅映长宁”为主题,挖掘苏州河两岸人文特色,把全长6.14公里岸线灯光景观全面提升。到了普陀区,则是另一番景象,“蓝绿交织,普陀之夜”的主题下,通过视频制作灯光秀,增加游客、行人与景观的互动,同步对沿线夜间照明缺失部分进行补缺。

上海城市空间“二次生长”,解锁焕新密钥,这支国家队来打样了→

上海城市空间“二次生长”,解锁焕新密钥,这支国家队来打样了→

上海城市空间“二次生长”,解锁焕新密钥,这支国家队来打样了→

上海城市空间“二次生长”,解锁焕新密钥,这支国家队来打样了→

上海城市空间“二次生长”,解锁焕新密钥,这支国家队来打样了→

在黄浦区黄浦江景观照明改造更新工程(EPC)、浦东黄浦江沿岸景观灯光提升二期、三期工程(EPC)中,设计团队同样结合了岸线各自的特色,对沿岸景观灯光进行升级改造,分别进行外滩33栋历史保护建筑的夜景亮化以及陆家嘴沿江整体夜景亮化,让市民们能够感受到外滩的底蕴和典雅,浦东的时尚和现代,成为上海浦江夜景名片。

上海城市空间“二次生长”,解锁焕新密钥,这支国家队来打样了→

上海城市空间“二次生长”,解锁焕新密钥,这支国家队来打样了→

上海城市空间“二次生长”,解锁焕新密钥,这支国家队来打样了→

打造完整社区

居住空间从“有”到“好”

今年10月,淮海中路街道淡水路完整社区作为中国六大案例之一成功入选《全球社区可持续发展报告·2024》。该报告在住建部、联合国人居署的指导和支持下,包括亚洲篇、美洲篇、欧洲篇、非洲篇、大洋洲篇五大板块,全面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所采取的创新策略与实践路径,为全球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样本和理论支撑。

老旧小区改造的成效,事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直观地映射出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水平。入选国际级手册的社区有何好经验、好做法?

淡水路社区是一处老旧社区,毗邻新天地附近的中共一大会址,配套设施服务存在缺口,和居民们的需求不能完全匹配。如,老年人口比例超过50%,老人和儿童在社区生活的时间最长,步行能力又很有限,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担任淮海中路街道淡水路项目设计师时,钟律发现,淡水路社区位于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内,这意味着在建设完整社区上不能推倒重来,也不能大拆大建,在改造上更类似于“螺蛳壳里做道场”。社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从聚焦全龄友好、完善公共服务、街区业态升级等多维度打造完整社区。

比如,通过对闲置空间的盘活利用,街道和民政部门在社区沿街面布设休憩座椅,增设社区食堂、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多元服务阵地。针对居民区活动点“小而散”的痛点,原淮海绿化市容办公场所被改造为淡水路党群服务站,内设党建活动、公益咖啡、亲子画室、街区议事厅等公共空间,常会举办快闪集市、“老字号”集市等活动。

同时,在小区内部挖掘社区居民和市民规划师力量,推动“围炉茶话”“一平米儿童玩具屋”“长者花园”等公共空间微更新项目落地实施。在改造过程中更好地听取居民想法,通过“我为淡水路街区发展献一计”活动,上线随申办App,并在淡水路南北段放置人民建议征集邮筒,收获近百条意见和建议。

多元主体参与也是淡水路完整社区建设的亮点。淮海中路街道西部街区治理委员会引入熊爪咖啡、玛利画社、社邻家等新成员、新主理人入驻党群服务站,撬动更多社会化资金投入社区服务、运行和发展,还联合区域化单位复兴SOHO探索沿线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建成开放式绿地并增设座椅、人行步道,诠释街区绿色获得感。

淡水路社区,是上海市政总院承担的400多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探索出的焕新理念的集成展示。这一理念被推广至全国其他城市,在海南省五指山州府故园核心区城市更新项目中,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带动区域发展,重现了20世纪80年代的海南自治州州府风貌特色,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和文化氛围。

上海城市空间“二次生长”,解锁焕新密钥,这支国家队来打样了→

上海城市空间“二次生长”,解锁焕新密钥,这支国家队来打样了→

近年来,上海市政总院依靠多专业综合协同,打造了一支专业的城市更新团队。如今,老旧小区改造已经从补短板、疏痛点,延伸到全生命周期动态更新,在各个环节都打造出标杆性项目。

如,在破解痛点问题方面在上海市南汇新城雨污混接改造工程中,项目团队面对连续梅雨和台风天气的挑战,成功铺设了近2.4万米雨水管道和3.3万米污水管道,确保了所有小区在雨季无一出现管道堵塞、污水倒灌、内涝积水等现象。

积极探索智慧化社区建设,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高空抛物全程记录、消防安全联网、智慧停车等功能,大大提升了社区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为了确保老旧小区改造的质量和效果,市政总院建立了系统的更新模式和行业评价标准。通过对项目的全流程管理,从前期规划到后期维护,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确保改造工作有序推进。同时,上海市政总院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立项相关课题5项,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30余项。

数字化赋能

好水享用一百年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数字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驱动着各行各业的转型与升级。城市更新,这一关乎城市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也在这场数字化变革中迎来了全新的机遇。

建于1881年的杨树浦水厂是花园古堡,是“国字号”的文保单位,同时占据全市四分之一的供水份额,滋养着杨浦、虹口、静安、普陀、宝山等五区300万居民。2020年起,杨树浦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启动,其中一个很大的难点在于,必须了解水厂全貌,才能在改造中保护好文物建筑,然而地下管线纵横、建筑物多次改造翻建,设计师很难靠肉眼来了解全貌,这时数字化技术派上了用场。

上海城市空间“二次生长”,解锁焕新密钥,这支国家队来打样了→

EPC总承包方上海市政总院团队从设计端开始引入数字化技术、智慧化管理手段,紧扣“水质保证、环境保护、运营保障、文物保全”的“四保”建设思路,深入应用自主研发的SMEDI-CBIM项目管理平台,加强设计施工一体化,促进项目精细化管理。

上海城市空间“二次生长”,解锁焕新密钥,这支国家队来打样了→

比如,针对市民日常用水需求,确定了边改造、边运行的施工方案;针对地下纵横交错的新老水管,采用BIM系统实现全过程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改造后,百年水厂依旧风貌卓然,拥有全国领先的制水工艺,为千家万户输送更清、更纯、口感更好的自来水。

在高难度文物建筑中提升饮用水品质,得益于团队深厚的技术积淀。早在2009年上海市政总院就已启动三维数字化设计探索,经过十余年研用和沉淀,树立了在市政三维数字化设计和应用领域的行业引领地位。

“把城市三维模型的相关数据集成起来,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跟踪、分析、优化、仿真,最终作用于城市治理。”上海市政总院副总工程师、第三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李翊君说。这些成果,在上海人的日常生活中正在发挥效用。

上海市政总院担任设计及工程总承包的长桥水厂深度处理工程,通过基于BIM的设计优化、施工信息化管理以及数字化成果交付的全生命周期应用,实现对大型老旧水厂改造工程的全过程系统化、精细化实施,成为水务行业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新标杆。

上海城市空间“二次生长”,解锁焕新密钥,这支国家队来打样了→

竹园片区规划服务面积335平方公里,涉及杨浦、虹口等9个区,是上海中心城区的重要区域,其排水系统的智能化改造更是城市更新中的一大亮点。针对“两厂、两线”片区新格局,上海市政总院基于BIM模型建立了片区主要排水设施的数字孪生体,对旱天、雨天不同工况下的水量水质进行精准捕捉与分析。基于数据驱动的竹园片区一体化调度平台,显著提高了排水应急决策能力。

上海城市空间“二次生长”,解锁焕新密钥,这支国家队来打样了→

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和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上海市政总院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深入推进数字技术研用,赋能城市更新。未来,上海市政总院将致力于打造更多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空间,让数字化技术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共同书写城市更新的新篇章。

本文为专题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