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释法 | 有能力履行却拒不执行判决?结果……
11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4]13号,以下简称《解释》),严厉打击拒不执行犯罪行为,切实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解释》自2024年12月1月起施行。
司法权威不容挑战!面对生效裁判,明明有履行义务的能力,却拒不履行,甚至暗中转移财产,逃避法院执行,可能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构成犯罪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案情回顾
2018年,被告人王某因职务犯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没收财产10万元,罚金人民币20万元,退出违法所得财产发还涉案公司。判决生效后,被告人王某被送至监狱服刑,期间未按照法院判决向涉案公司退出违法所得170余万元,法院依法立案执行,因未查到王某名下有可供执行财产而依法裁定,该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经查证,被告人王某在上述案件刑事诉讼期间,非法转移其个人财产人民币300余万元,由其母亲、弟弟代为保管。被告人王某刑满释放后,继续隐瞒被其转移的个人财产,致使法院生效判决无法执行。
2023年,涉案公司发现被告人王某名下有可供执行财产而拒不执行的线索,报案后,经民警电话联系王某,王某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通过调取有关证据,查明犯罪事实,公安机关以王某涉嫌拒不执行判决罪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检察院经审查认为,被告人王某在法院判决生效后,有能力履行判决内容,但故意隐瞒财产,导致法院一直无法执行,应当以拒不执行判决罪追究其刑事责任,依法向法院提起公诉。最终,王某因犯拒不执行判决罪再次获刑。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追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方式
一、公诉方向
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申请执行人可以申请或者由人民法院依职权将被执行人或者相关人员涉嫌犯罪的线索移送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侦查处理,最后由检察院提起公诉,人民法院判决。
二、自诉方向
(一)申请执行人向公安机关控告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公安机关不予接受控告材料或者在接受控告材料后60日内不予书面答复,申请执行人有证据证明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行为侵犯了其人身、财产权利,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以自诉案件立案审理。
(二)人民法院向公安机关移送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线索,公安机关决定不予立案或者在接受案件线索后60日内不予书面答复,或者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人民法院可以向申请执行人释明;申请执行人有证据证明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侵犯了其人身、财产权利,应当依法迫究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以自诉案件立案审理。
(三)公安机关接受申请执行人的控告材料或者人民法院移送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线索,经过60日之后又决定立案的,对于申请执行人的自诉,人民法院未受理的,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可以向自诉人释明让其撤回起诉或者裁定终止审理。此后再出现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情形的,申请执行人可以依法重新提起自诉。
法律的权威不容挑衅,依法履行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判是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法院执行工作作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承载着当事人实现权益的最后希望,象征着法律的底线和尊严。任何逃避、阻碍、抗拒执行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来源:荔湾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