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拍黑产泛滥,却不构成犯罪?难发现也难维权,如何治理?

2024-11-21 20:05:20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偷拍黑产泛滥,却不构成犯罪?难发现也难维权,如何治理?

近年来,偷拍事件频频发生。在新京报昨日发布酒店偷拍黑产调查中,只要花几百元就能获得一组账号密码,登陆加密社交网站,即可实时观看数个房间的直播画面。偷拍行为的泛滥及隐藏其后的产业链,引人担忧。

偷拍行为令人深恶痛绝,但依据现行法律,偷拍行为一般属于行政违法,只有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犯罪。在法律界人士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偷拍者的气焰。

发现难、取证难、违法成本低,偷拍行为和非法利益链正一路狂奔。那么,面对偷拍,人们该如何维权?又该怎么治理非法黑产?

打击偷拍乱象,难点在哪?

曾处理过此类案件的民警告诉记者,偷拍行为之所以频发,一方面是偷拍者的变态心理作祟,另一方面则是背后完整的黑色利益链驱动。“从制造、出售偷拍设备,到收集视频,再到销售传播,非法产业链的运作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偷拍行为的发生。”

那么,打击偷拍行为的难点在哪?该民警介绍,从过去破获的私装针孔摄像头案件可以发现,很多服务器都设在国外,难以查处这些违法网站;此外,一些针孔摄像头从街边小店、地下市场进行交易,很难追踪,也不易溯源整个交易链。

但在生活中,小型摄像头的获取并不算困难。记者在购物网站搜索“针孔摄像头”,已经无法查到售卖信息,并且会弹出相关的法律法规,提示“泄露公民个人信息,侵犯个人隐私,破坏国家公民信息管理秩序,社会危害严重。”但搜索“无线摄像头”“小摄像头”等关键词,还是能找到相关商品,很多都宣称“免插电免打孔”“无线高清”,还有的提供“模组套装”,自己就能轻松组装。

“微型摄录设备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不可能从生产销售环节禁止。”北京恒都(上海)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童麟说,很多家庭都会安装相关设备,方便随时关注老人、孩子以及宠物的安全,这些都是正当用途。需要禁止的是不法分子使用这些设备侵犯个人隐私,并以此牟利的行为。

偷拍黑产泛滥,却不构成犯罪?难发现也难维权,如何治理?

公安部网安局部署开展依法严厉打击偷拍偷窥黑色产业链条行动。新华社发王琪作

对于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行为,我国刑法已经将其纳入打击范畴,涉罪者将承担刑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多地法院已经判决多起非法生产、销售窃照专用器材刑事案件。

法律界人士指出,“非法生产、销售”是指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许可,擅自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行为,非法生产、销售的行为违反了国家有关规定,扰乱了国家对专用器材的管理,专用器材流入社会,可能严重侵犯公民个人隐私、企业商业秘密,严重的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和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微型摄像头、针孔摄像头等偷拍设备,一些手机的应用软件也能添加偷拍功能,隐蔽性更高。据媒体报道,一些手机偷拍软件,伪装成浏览器、计算器等应用,屏幕不显示为相机,但实际却在进行拍摄,拍摄的照片都储存在独立相册中,手机自带图库里面并无痕迹。还有人会改装手机、家用电器等设备,使其具有偷拍功能。对此,现行法律规范能否“管得住”?

“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改装后的设备经鉴定属于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则涉嫌生产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上述人士表示,改装手机、家居用品和设备以具备偷拍功能,明显是为了非法获取他人的隐私,属于侵犯他人隐私的违法行为。

传播销售偷拍视频,后果几何?

在偷拍链条中,网友们留意到了摄像头安装工。他们会选择入住率高的酒店、民宿,将摄像头装在空调出风口、路由器、电源插孔、花洒、沐浴液、水壶等各种可供隐藏的地方,甚至伪装成螺丝钉,佣金往往高达上万元。

“装摄像头能赚这么多,是不是可以发展副业?”有网友甚至认为,只去安装摄像头,不进行偷拍和售卖,就不算违法。

“你装了摄像头,却说不知道要偷拍,这怎么可能?举个例子,张三借你的榔头,说要去弄点钱花,他拿着你的榔头抢劫了别人,那你就是从犯。”童麟表示,从法律角度看,在共同犯罪中,每个人分工不同,起到的作用大小也不一样,会以此区分量刑,所以全方位的综合治理势在必行。

偷拍黑产泛滥,却不构成犯罪?难发现也难维权,如何治理?

山西省长治市公安局经过3个多月侦查,斩断一条跨省偷拍、买卖酒店不雅视频的黑灰产业链。新华社发勾建山作

在消费者看来,去酒店、民宿、健身房等场所消费,却被偷拍,经营者是最应当负起责任的。那么,从法律角度来看,经营者是否有这样的义务?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宾馆、商场、娱乐场所等的经营管理者应当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否则如果对他人权益造成损害,也要承担赔偿责任,甚至违法责任。”童麟认为,要让违法成本远远大于违法利益,不能把责任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经营者应当将自检作为规范,发现非法安装的针孔摄像头后,应当及时报警,并记录证据、保护现场,协助执法机关调查。”

记者了解到,一些民宿、酒店的经营者已经在通过自检来获取顾客信任。比如采用摄像头检测仪和热成像扫描仪,在客人入住前、退房后检查。但这种自检自查更多依靠的是自觉,相关法律法规或者行业标准并没有明确规定经营场所如何防范、告知和及时处置偷拍情况。

在一众讨论中,也有网友留言提问“怎么下载这个软件?”“如何充值观看?”这种出于窥私癖的“看热闹”心态,无疑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可是,购买和收看偷拍视频的行为,只有当情节较重时,才可能要承担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一般情况下仅能进行道德层面的谴责。

法律界人士认为,整治偷拍乱象,不仅要严惩偷拍者,也要依法规制“围观者”,应当增加其违法成本,比如哪怕只是付费点击观看的群体,也可以拉进“黑名单”,采取限制上网等方式,让需求方得到一定惩处。

发现被偷拍后,怎样维权?

相对于偷拍行为的多发和偷拍者的肆无忌惮,面对此类违法行为,司法部门的取证和被害人维权都显得举步维艰。

在处置偷拍事件时,有民警遇到过“找不到被侵害人”的尴尬——“偷拍者手机里都是被侵害人的隐私部位,我们也无法据此找到事主。”有时就算找到了疑似当事人,也说不清被偷拍的时间和地点等,无法构成完整的证据链。

“偷拍行为大多较为隐蔽,难以被发现,有的侵权人被发现后立即删除偷拍视频,导致相关证据灭失。违法成本低廉加之受害者的维权无力,难免会进一步助长类似不法行为。”该民警表示。

在司法实践中,鲜见被侵害者发起民事诉讼的案例。一名执业律师提到,因为偷拍行为具有灵活性和隐蔽性,证据固定难度较大,对受害者来说,维权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加之隐私保护等原因,很多人并不愿意配合取证,使得完整证据链难以形成。

偷拍黑产泛滥,却不构成犯罪?难发现也难维权,如何治理?

漫画:严打“黑产”,新华社发徐骏作

“根据现行法律,单纯的偷拍行为一般并不构成犯罪。”华东政法大学文伯学院副院长吴允锋教授解释,虽然偷拍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个人信息,但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只有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而情节严重的标准,往往有偷拍视频数量或违法所得金额方面的要求。“所以在现行法律框架下,一两次的偷拍很难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另外,从法律角度来说,偷拍行为的定性和法律适用还存在争议。刑法中表述“对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可对什么是“严重后果”,并没有明确解释,导致执法中存在异议。

“偷拍者存在民事侵权风险,同时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但违法成本较低。即使被认定为‘非法使用窃听、窃照器材罪’,与其造成的社会影响相比,受到的处罚力度也显得过轻。”童麟说,只有提高违法成本,才能有效整治偷拍乱象,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和合法权益。

那么,发现被偷拍后该怎么办?民警和法律界人士都建议,要第一时间报警。

“如果先找酒店工作人员,很可能发生争执,破坏现场。我们要保持冷静,不要触碰摄像头,同时对现场进行拍照和录像,记录摄像头的外观、发现摄像头的时间、房间号等信息,为公安机关保护好现场。”童麟还提到,如果第一时间未能发现,但后期发现自己被偷拍的照片、视频已被人传上网,也可以按照民法典规定进行维权,并按照“通知删除”规则要求平台及时删除相关侵权照片、视频。

法律界人士也指出,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平台方,也应依法严格履行法律规定的主体责任。比如,平台可以设置敏感词系统,发现此类信息传播、群组活动或利用信息网络从事非法交易活动后,就应及时关闭相关社交群组或论坛,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立案处理。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