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复烤“田野”出川记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21日电 近日,田野和伙伴们一起从四川踏上了前往陕西省汉中市的火车。
一起去汉中的,有4名青年职工,他们和田野一样,来自四川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所辖的复烤厂。
此次目的地是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汉中卷烟厂。田野和伙伴们,将在这里跟班学习一个月。
田野的“野心”源于责任。
近年来,在行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引领下,四川复烤立足当好卷烟工业企业“第一车间”,持续增强打叶复烤均质化能力和现场管控水平。而这些能力、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对工业企业“管理、技术、操作”经验的充分借鉴。
所以,来到汉中,田野就给自己立下了目标——在汉中卷烟厂仔细摸排,找到“现场清爽、生产清洁”的更优路径。
为了学到真经,田野“化身”制丝车间操作工,顺着烟叶的流向开始了巡检学习。进入车间,他的直观感受是干净、整洁、安静,设备流水线上运转、摩擦和振动应有的轰鸣显得不那么刺耳。他根据经验判定:是高标准的保养维护发挥了作用。
接下来,身负重任的田野开始刨根问底。
原来,汉中卷烟厂的最小保养周期是批次间保养,同牌号内各批次加工数量相等,最大批次不大于10000kg,由此固定了保养时间,在小规模、高频率、严标准的保养下,现场清爽度保持得很好。
此外,每月末厂里进行为期2天的设备月度保养及检查,班组成员全体参与,保养范围覆盖车间所有设备,还针对各类清扫困难源自制了个性化的清扫工具,设备部件能拆即拆,清洁程度细化到了每一处缝隙。
出川第三周时,田野已经摸清了汉中卷烟厂的各种“底细”。
除了清洁主题,他发现其产品指标的稳定性也很高,执行的《工艺质量标准》非常具体——
——明确标注了每批次产品工艺流程。这看似简单的动作,极大方便了操作人员对照执行以及误操作后的责任追溯;
——详细注明了设备参数、工艺参数、质量指标。分工段、单设备列出了32项重点加工参数以及23项重点控制指标;
——各重点控制设备的参数预设固定值多、范围值少,质量管理的指定性强于指向性。
通过以上观察,田野发现,制丝原料经配方后进入生产线,与打叶复烤原料配方同理,一样存在物理特性、耐加工强度不一的情况,但汉中厂产品指标均质化程度很高。
为什么呢?
带着疑问,他将巡检关注点放在了温湿度检测仪、电子皮带秤等质量监控点上,发现指标稳定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整线具备7万余个监控点,其中3万余个质量监测点位实时反馈在线信息,并由中央控制室对应调整;二是让片烟及烟丝经过充分混合贮配后进入下一工序,均质化程度较高;三是降低了操作人员“自由发挥”空间,减少了设备参数变量,更利于规范化操作。
当然,严格的班组管理也给田野留下深刻印象。
比如,制丝车间实行“生产稳态时间管理评价办法”,规定:启动生产时,物料第一次达到指标下限为稳态时间开始,生产结束时,最后一次指标达到下限为稳态时间截止。过程中,设备故障、堵料、断流等情况分别计入当班、工段、人员的月度考核。
同时,将涉及11项关键质量指标、32项关键工艺参数的工序及人员纳入考评范围,参评人员按职责分为跟工段评比人员、包片区评比人员、总体评比人员,做到了现场质量检测结果从上至下追溯到班组、到工段、到设备操作人员,评比奖惩权重则由下至上分配到人员、工段至班组,充分体现人员的操作水平和班组的契合程度。
与田野一同出川的,还有德昌复烤厂的谯霖、会东复烤厂的甘坤文和姬超。
谯霖侧重于学习管理。
他认为,生产是制造型企业的命脉,如何做好生产管理并保障设备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为此,他广泛向车间生产管理人员学习,不仅学到如何运用6s、标准化等工具加强管理,也进一步感受到了理论和实际的差距,决心回厂后踏踏实实学本领、练技能。
甘坤文也是第一次到卷烟厂,一切都是陌生的。
在他眼中,每一个工段都充满科技感,厂里的技术骨干不仅乐于分享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还耐心解答“学生”们的疑惑。
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次上夜班时,一名操作工趁空闲时研读专业技术书籍,枯燥乏味的图书变得甘之如饴。
这让甘坤文意识到,一个人的技能绝非永远傍身,不断学习才是王道。
这次跟班学习,给姬超带来的更多是“思考”——我们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一个月的跟班学习,他的答案渐渐清晰:一是对质量近乎苛刻的要求,贯穿到了每一个生产环节,从解包投料到烟丝产出,整个过程都处在严密监测中。二是高度重视现场管理标准化,6S管理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产品质量得到绝对保障。三是部门之间沟通顺畅,生产与工艺、班组与工段、管理人员与基层人员,时刻都在状态,无缝对接、上下有序,这很了不起。
为此,他广泛向车间生产管理人员学习,不仅学到如何运用6S、标准化等工具加强管理,也进一步感受到了理论和实际的差距,决心回厂后踏踏实实学本领、练技能。
学习结束时,正值汉中的石榴丰收季。而这一刻——田野和伙伴们,也满载而归。他们期待着,回到各自岗位后,一起努力、紧密协同,将所学所悟尽快转化为实践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