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奖纪实作品《压裂的底层》:少数人的声音

2022-02-21 09:38:00 - 澎湃新闻

2022年年初,一部获得普利策奖的纪实作品《压裂的底层》由新经典文化引进出版,《压裂的底层》讲述生活在天然气开采地区的一个贫困家庭,被卷入环境危机,并走上九年漫长的诉讼之路的故事。值此书出版,历史学家罗新、社会学家严飞和万圣书园创始人刘苏里就这本书进行了分享。

普利策奖纪实作品《压裂的底层》:少数人的声音

《压裂的底层》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南部的阿巴拉契亚地区,这里是著名的“锈带”之一,早年曾经流行伐木业和采煤业。大约十年前,压裂开采技术在此地掀起了一阵“页岩气热潮”,大量的资金因此涌入阿巴拉契亚。本书的主人公斯泰茜是一名单身母亲,她努力工作以抚养两个孩子。为了能过上更好的日子,她将土地出租给天然气公司。很快附近便建起了钻探场地,这之后,斯泰茜家的动物开始死亡,神秘的疾病开始折磨她的孩子。她寻求天然气公司的帮助,公司代表却坚称一切正常。

无奈之下,斯泰茜开始起诉天然气公司和环保部门。斯泰茜聘请了律师史密斯夫妇,调查水和空气中是否存在污染。史密斯夫妇爬梳了海量文件,终于找到了被隐藏的证据。斯泰茜和史密斯夫妇开始了漫长的诉讼之路,斯泰茜和她的孩子不仅失去了自己的土地,还耗费了一生中大量的时间。

普利策奖纪实作品《压裂的底层》:少数人的声音

“怎么对待受到伤害的少数人”

《压裂的底层》的作者是《纽约客》的撰稿人、美国记者伊丽莎·格里斯沃尔德,她曾在亚洲和非洲的贫困地区长期驻扎,例如战火纷飞的阿富汗,她还翻译了阿富汗民间诗歌集《我是世界的乞丐:当代阿富汗短蛇诗》。她以七年的时间追踪这个美国南部阿巴拉契亚地区马塞勒斯页岩之上的贫困家庭,查阅了大量的法律文书、工程文件、医学报告等,走访了牵涉于其中的每一位重要人物。

对谈中,学者们都关注到了《压裂的底层》这个标题。

罗新谈道,本书的作者伊丽莎·格里斯沃尔德由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又出身于圣公会主教的家庭,是一个真正属于上层社会的人,而乍一看《压裂的底层》这个书名,很容易认为这是一个自由主义精英关怀底层人民的故事,而实际上,“她书中所涉及的人,没有自由主义者,都是保守主义者,作者也不希望削弱她采访对象原生的复杂性、而只是看到一个关于阶层、政见的简单图景。”

《压裂的底层》更是一个关于牺牲的故事。严飞认为,从字面去理解,“压裂”是一种天然气采掘的方法:把钻头先竖着往下打,打到一定程度再在水平方向上打开,这样带着天然气就可以从地里被采掘出来。“底层”则指向美国阿巴拉契亚的两个小镇——和睦镇与繁荣镇——将土地出租给天然气公司的人们,而他们被迫承担了天然气开采所造成的代价。

罗新认为,《压裂的底层》更是关于一个“怎么对待受到伤害的少数人”的故事,“我们很容易想到,少数人为大家做出一点牺牲是可以理解的,《压裂的底层》就是讨论个体能不能被尊重、他们的声音能不能被听到的问题。”

分裂已经发生

严飞认为,要理解《压裂的底层》,需将故事置于美国的社会背景中。在作者长达七年时间的记录和写作过程中,美国恰经历了奥巴马时代到特朗普时代的变迁,这也另这本书成为美国社会变化的一个缩影。

这样的缩影可以在这本书的第22章和第28章中体现,22章的标题为“所有人都在奔向毁灭”,开篇部分写道:

2012年夏是蝙蝠侠之夏,同时又是选举季。克里斯蒂安·贝尔主演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正在影院上映。电影以匹兹堡为原型展示了一个崩坏的哥谭市,废弃的人行道上荒凉的碎石,破裂的水管正嘶嘶地往上冒着蒸汽。这些后工业化时代的景观,那些摇摇欲坠的基础设施,正是我们时代的标志。物质世界的崩溃反映了社会秩序的坍塌。集体已经不再重要:每个男人、女人和小孩都只能靠自己,就连蝙蝠侠也顾不上他们了。

这回应了被频繁讨论的关于“美国梦的破灭”的主题。

标题为“噩梦”,这一部分里,故事主人公斯泰茜觉得凭着自己的善良和不懈的努力,最后一定可以取得成功,书中写道:

但在贯穿2013年全年的经济重压之下,斯泰茜对改变公众看法所抱的希望却越来越大。到那年年底,斯泰茜的负债已经高达224,000美元,包括那辆宿营车的费用、两座房子的按揭贷款,和佩奇的英语补习费。斯泰茜把经济上的全部挫折都归咎于气井。……在斯泰茜的心中,一度认为自己和父母不同:父母每天不知疲倦地工作,仍在努力实现自己向上流动,现在她和他们一样,无法再向上走,但这不是她的错。这种乐观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崩塌之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令人痛苦的世界观。全世界都在和她作对。她每天必须应付医院的紧张工作,她得设法协调三份工作,教师、护士,以及在骨科医院与谢莉共事。

严飞谈及,在这样的描绘当中可以看到,阿巴拉契亚的这些锈带居民,实际上正在经历巨大的社会变迁和轮转。2008年,奥巴马上台以后要求达到碳中和、碳达峰等一系列碳排放指标,所以要把所有的燃油公司、煤气发电工厂全部关闭,取而代之的是看上去比较清洁、环保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把之前大量带来潜在环境污染的钢铁厂关闭。

从国际环境上来看,美国的能源已经受制于国际市场的影响,美国需要动用自己的战略储备,特朗普上台的时候开始大规模的页岩气开采,造成美国能源价格竞争。天然气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让整个小镇产生了动摇,这个小镇本来是投民主党的,但相当多人在此后改投共和党。

“解刨”斯泰茜所在的小镇,可以更具体地理解到分裂的发生。

斯泰茜把她的情况反映以后,在社区层面就面对巨大的压力,就像电影《三块广告牌》里面,有人把广告牌架在社区,遭到社区群众集体反对。“在长达七年时间的诉讼过程中,律师肯德拉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寻找证据,去论证说哈利的病是天然气公司的环境污染导致的,而不是来自别人家废弃的汽车卡车锈化。所以长达六到七年申诉过程中,肯德拉作为辩护律师也受到来自政府、来自大的企业的巨大压力,她甚至收到联邦政府派来的税单,说你的纳税资格不太符合,有偷税漏税或者缴费不规范。对于斯泰茜、对于律师肯德拉来讲,他们都面临巨大的压力,这样的巨大压力背后是深度分裂的美国社会之下,可以看到人和人之间,即使有相同的社会背景,他们的理念也已经背道而驰。”严飞谈道。

普利策奖纪实作品《压裂的底层》:少数人的声音

如《下沉年代》作者乔治·帕克的评价:“《压裂的底层》揭露了压裂开采背后人们付出的惨痛代价,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这是一个道德上复杂且写作精巧的故事……它关乎家庭,关乎我们所有人都在使用的资源。它试图告诉我们,是什么将一个社区和一个国家捆绑在一起,又将其割裂。”

不关于“美国的坠落”

《压裂的底层》发生的阿巴拉契亚是指的俄亥俄河中游的一片地方,从过去的工业中心匹兹堡,到后来的钢材、煤矿、天然气采集。罗新认为,“这片地区并没有什么严重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因为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几乎完美的体系,来处理不同阶层、不同人群、不同观点之间的冲突和不同力量之间的竞争。”

而如果在阅读这本书时抱着一种想要看美国笑话的期待,或许会感到失望。刘苏里以“平衡”一词归纳《压裂的底层》的主题,在发一种力的时候,必须要有另外一种力量来对抗它,一个社会的均衡,绝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它一定是在对抗当中的。大家在读的过程中要有心理准备,它节奏很快,这个故事之所以非常扣人心弦,正是因为这个对抗。”

罗新对此也认为,这不应当被理解成一个关于“美国的坠落”的故事,书中的每个人都在做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情,受害者希望被尊重、而不是被质问和诘难,于是拼命地去寻找证据,司法能不能给他们想要的公证当然不是他们能够决定的,世界也不是因他们受的伤害程度决定,何况其他人没觉得是伤害,所以举证也很难,所以我们说这个社会是极端复杂的社会,不同的利益之间都在较量。对于帮助受害者打官司的律师来说,他们也觉得是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去做了。

“这个故事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在健康的制度下,他的声音能够发出来,他的利益也许最终不被得到尊重,但是人们知道他争取过,他的声音被留下来了。”罗新谈道。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