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一流社区都在拼啥,为什么要这么做

2023-02-21 07:33:03 - 上观新闻

转自:闫加伟卫敏岚

编者按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是当前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课题。资深社区工作者、“社邻家”创始人闫加伟和同事们近期有机会到一些社区走访。他们发现,“激发社区参与”已成为不少一流社区的追求。当前,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全国上下特别重视。前不久,上海也曾召开深化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会议,并以视频方式连线到基层一线,全市各区、街镇、居村共1.3万余人参加。由此,上海各个区、各街镇有的成立实体化运营的社区治理学院,有的立足于项目,有的着力于体系,积极贯彻大会精神,力争在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创新实践中取得佳绩。现在一线优秀社区、一流的社区都在拼什么、追求什么?带着对这个议题的关切,我们近期选择了一些社区进行了拜访和考察。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不同的社区因历史基底、规模大小、人口结构不同,对社区治理各有探索。但走了一圈,我们发现,一流的社区都在拼如何激发社区参与。事实上,激发社区参与,正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体现在哪里?无论是体现为服务、项目、活动,还是体现为居民的切身感受,都需要居民的参与。居民参与的人越多越好、越广越好,夯实党的基层执政基础也是这个核心要求。不少同行有一个感受,传统意义上做得非常好的社区在本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未必做得十分出色。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和很多一线社区工作者交流。分析下来,比较典型的原因可能包括:一些传统意义上做得非常好的社区,在评价工作的标准上沿用了内部绩效考核的办法。沿用既有的内部绩效考核办法,意味着行政系统内部下派的任务完成得好、总结得好。但是,真的碰上像新冠肺炎疫情这样非常复杂且变化频繁的挑战时,以管理型为主的工作方式未必能够在动员居民、激发居民参与方面体现出优势。而且,因为重视行政评价,基层干部可能就会把工作精力更多放在评价体系、绩效考核比较重视的方面,服务居民、联系居民的主动性、应变能力反而不一定强,从而动员居民的自觉意识就不够,动员居民的深度就没那么深。反倒是那些比较年轻的社区干部,主动联系居民、利用微信群等线上手段动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强,在突发状况频发的情况下就表现得特别好。因为,他们在具体的工作中很快就会意识到居委会单打独斗、只是在体制内要资源的局限性,意识到依靠居民、动员居民团队力量的重要性。于是,在以年轻的社区干部为工作主力的社区出现了不少这样的现象:因为居民动员得好,无论是测核酸,还是发放物资,居民志愿者支持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很强。各项事务在居民支持的氛围下井然有序地展开。

上海的一流社区都在拼啥,为什么要这么做

将能人、达人转化为社区治理骨干疫情常态化防控以来,如何引导来自居民一方的支持力量,转化为基层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参与力量,好多社区进行了扎实的探索。有的社区推出激励、奖励措施。比如,在街镇层面,颁发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荣誉证书,通过召开大会、媒体或公众号发布等形式,大力介绍先进经验和事迹;在社区层面,利用微信文本、海报或者短视频等形式进行宣传,促进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关注和认知。有的还推出社区抗疫日记、抗疫小报,讲述不同领域能人、达人的故事,形成社区内的“抗疫英雄榜”。针对在职人员,有的社区还会向热心居民志愿者所在单位寄送表扬信,感谢他们对社区的付出。有的社区党委还推荐抗疫志愿者入党,推荐其作为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青联委员的候选人,推荐其加入社区基金会等组织,为其发展提供广阔的渠道,让他们更好地在社区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有的社区筹建起了社区人力资源库。在党建引领下,将社区里的在职党员、“团长”、能人、达人等志愿者队伍固化下来,把各种力量拧成一股绳,成为社区治理的生力军。有的根据疫情防控期间活跃的积极分子的专业类型、特质、特长等进行了综合的调研分析,形成了专业人才库(医生、律师、教师等)、能人达人库(摄影、书法、文艺、体育爱好者等)、志愿者库(天生热心肠、爱奉献等)。在此基础上,社区设专员参与管理和统筹,搭建组织框架架构,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组织框架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在虹口区北外滩街道,一个“社区团长数据库”正在建立。街道通过全覆盖排摸,根据“团长”的特长、兴趣等进行分类汇总,准备将一部分“团长”发展为“社区兼职顾问”,邀请其助力基层治理。还有的社区挖掘培养具备决策力的社区领导者,积极创设岗位,助其成为“第二楼组长”“网格长”等,让居民成为社区组织、项目、活动的带头人,成为社区“参与式治理”的骨干力量。无论是上述哪一种举措,都充分发挥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也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老带新、发挥资源整合功能营造了更好的氛围,为带动更多群众为社区治理出谋划策创设了更好的条件。从长远来看,这些举措都将成为增强社区在突发事件中的组织能力与动员能力的有力抓手,全方位提升社区工作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上海的一流社区都在拼啥,为什么要这么做

创设机会和平台让年轻力量持续发声“如今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志愿者们都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他们是否仍然有精力和热情参与社区服务?”这是很多居民区书记的困惑。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市新居民区书记李娟在社区核心志愿者群里发出志愿者招募令时,发现大家反应积极。为了让更多能人志愿者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她邀请能人志愿者参与小区每年的业主代表大会和居民代表大会,为社区保有年轻的声音,为有想法、有干劲的能人、达人提供舞台,鼓励并支持他们为加装电梯、小区公共空间微改造等民生工程建言献策。在数个月前,普陀区长寿路街道正红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潘翔还是一位社区志愿者,各种机缘助推之下,他从企业转岗成为一名社区干部,实现了从“第二梯队”到“第一梯队”的转化。其实,这一切都源于普陀区社区“第二梯队”行动力提升计划的助推。目前,普陀区不断吸纳在社区表现突出的“楼长、团长、队长、能人、达人”进入“第二梯队”。为了更好地推进该项工作,一方面,区里积极探索“第二梯队”队长任党组织兼职副书记、“第二梯队”队员竞选业委会成员、参与物业治理智囊团等方式,助他们迅速融入“第一梯队”;另一方面,在推进上述工作的同时形成“第二梯队”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建立报到党员“每年做一件为民实事”任务清单等。在浦东新区洋泾街道,街道的社区自治金项目以项目制的方式,打造了一个需求征集、立项、评审、管理平台,协助街道出台规范化手册。该街道原本设有传统的针对社区长者的爱心坊书画社项目、针对社区家长个人成长需求的阅读小组项目。随着社区治理条件与需求的变化,该项目结合当前的新情况发展出了社区微更新等新项目。传统的爱心坊书画社项目也从有限学员的“自娱自乐”发展为邀请更多新学员加入。该项目前期更多依靠居委会推动实施。如今,居委会在接触到了更多能人、达人后,感到项目逐渐具备了培育更多项目的运作能力,已酝酿在时机成熟时,助力能人、达人依靠该平台搭建出更多新项目,助其在社区事务中发挥更多持续性作用。所有的举措的推出,都是因为很多居民区书记意识到,在常态化的社区治理之中,不太可能有如今这么好的机会,再去激发这么多人尤其是年轻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必须抓住时机。

上海的一流社区都在拼啥,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具体的事中找人在用心做事中凝聚人社区营造界有一个知名的“术语”叫“搞事情”。说的是,在社区营造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没有事情一定要搞事情,搞事情的目的是通过这些事情吸引更多人的参与。社区里没有花园,如果居民有愿望,就大家一起想办法来做一个社区花园。如果更新社区小景点是大家的共同诉求,大家都对建设儿童友好社区等意向感兴趣,可以群策群力、一起来“搞事情”。一流的社区之所以都在激发社区参与,事实上就是在“搞事情”。尤其在“搞事情”刚开始的阶段,它的目的不仅仅是搞成某件事,更重要的是找人,在具体的事中找人、激发人,在大家一起用心地完成某件事中凝聚人。

要找的这些人,就是社区能人、达人。这些社区能人、达人能够在社区治理体系之中得其所哉、发挥其用,就是真正的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落地。因此,在事情中找人有望成为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在浦东新区上钢新村街道,中共党员居民陈慜曾主动报名成为社区人口普查员,并在人口普查工作过程中与居民、居委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在济阳三村楼组长位置空缺时,上钢新村街道便主动吸纳陈慜担任楼组长,负责楼宇管理事务。社区达人李妮2017年成为河长志愿者时,她的主要工作是围绕河道巡查展开的。后来,为了结合河长制来促进居民参与到河道治理中,推动了“牌楼村妇女议事会”建设。慢慢地,李妮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多种途径为改进议事会的形式、丰富议事会的内容建言献策,使河长制落到了实处,也使周边环境得到了美化。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的潘文才为退休党员,曾在建党100周年时,助力社区开展“麦秆画党徽”活动。周浦镇的能人傅惠琴也以党员志愿者的身份,带动社区居民志愿者参与到社区治理中。事实上,聚焦社区公共议题、让居民切身认识到自己所在社区的不足,也是唤起他们改变社区意愿的重要前提。遇到不足或难处,只要群策群力,办法总比困难多。比如,一些社区在疫情期间无法召开线下议事会。社区干部就通过线上社区吐槽大会等方式,积极发动居民就社区面临的共同难题展开讨论。一些社区以项目为契机,给予居民参与各项社区事务、为社区事务建言献策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积累认同感、获得归属感,同时培养起社区责任感。在参与社区事务的过程中,很多居民无意中结识了志同道合的邻居,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因为参与社区事务为社区贡献了力量、提升了社区生活品质、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受到邻居们的尊重与赞赏,有了这些积极的感受和收获,不少居民长期参与项目的兴趣和主动性都增强了。可见,在社区事务中如何让参与者形成更好的感受,非常值得社区干部用心探索。社区干部要善理解、多沟通:居民志愿者为什么要参与?他的初心何在、动力所在?他的参与是不是有序、有效、有规范机制的助力?他说的话、反映的情况有没有人听?他的情绪与感受有没有人重视?能回答好上述这些问题,相信一定可以成为社区干部们的一笔宝贵的经验。这才是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机制该发挥的作用。如果没有及时关注居民的感受和反馈,机制再完美恐怕也可能华而不实、低效甚至无效。当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主观能动性被激发出来以后,这一点尤其重要。可喜的是,注重居民在社区参与中的感受和反馈,已成为当下很多基层街镇、一流社区在探索的重点。人人参与社区治理,全过程人民民主,民主协商的技术、机制、流程、工具,如何提高居民在参与社区事务过程中的满意度,都是大家在探索的热点议题。总体上,很多一流社区都在拼如何激发社区参与。激发参与的关键,就是要找到能人、达人,在事中找人,在事中凝聚人。有了这样的民众基础,探索的核心就会聚焦为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等制度建设真正落地,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有效性,让党建可感、管理无感,让治理更得人心。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