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林州:农业结构调整激发新活力

2023-12-21 13:38:00 - 中国经济网

位于河南省林州市黄华镇的止方村,是太行山下红旗渠畔的一个小山村,村里道路两侧全是一小块一小块的山坡地。以前这里种植的是传统作物,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今种植了上千亩的油葵。油葵不仅给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每年葵花盛开的季节,还吸引了很多游人来到这里观赏、拍照。

“我带着支村两委,全部走出去考察,再结合我们村土地的实际情况,研究村里适宜种些什么、种什么百姓收入比较可观。现在,全村种了一千亩油葵。”止方村党支部书记郭青松说。

止方村今年种植的油葵是油料作物,提炼成油后既可销售也可自用,而且在提高农业效益的同时,还能呈现田园景色。油葵花盛开的时节,花海成片、游客不断。

在林州市叶藤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采桑镇秦家坡村的朝天椒试验田里,市里来的专业技术人员正在检测土壤。他们通过取土化验、田间试验、结果分析等,为粮食作物科学施肥、实现化肥减量增收提供科学依据。

“今天我们来到采桑镇种朝天椒的地里,对土壤进行取样。回去后再化验分析,分析地里面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确保在种植过程中进行科学指导。”林州市农牧局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徐正凯介绍说。

以技术推动农业产品精品化发展,是采桑镇开展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工作之一。当地领导干部通过走访种植大户、外出考察学习,发展了一批特色农业。采桑镇与濮阳客商达成了土地流转协议,流转土地达五百亩。当地种植的朝天椒品种好、质量高,远销省内外,给村民带来了一笔可观的经济效益。

秦家坡村党支部书记秦庆章表示,小小辣椒不仅带动了村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还进一步撬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以前种玉米,每亩地才收七八百元。流转地以后,每亩地给村民700元钱,村民还来地里干活,每年也能挣到1000多元钱。百姓确确实实地增收了。”秦庆章高兴地说。

位于林州市南部的茶店镇,素有“菊花之乡”的美誉,这里的太行菊不仅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更成为了促进茶店镇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和有力抓手。茶店镇,因古驿道上的茶铺而得名,这里山多坡广、土薄石厚、干旱贫瘠,因此不易耕种。在别人看来,这或许是劣势,但在茶店人的辛勤劳作下,劣势变成了优势。荒山坡地处处是金山银山,太行菊、中药材、小杂粮等经济作物,让茶店镇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之路。

近年来,林州市积极开展农林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贯彻落实迅速,调整规模大、速度快、势头猛。林州市政府出台了《林州市农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旨在充分发挥农牧、林业、科技部门的技术优势。林州市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积极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7万亩,改种油料作物、小杂粮、中药材等,打造了桂林丹参、茶店菊花、城郊油葵、东岗核桃等种植基地,与薰衣草庄园、留林生态园、泽林生态园等一批现代农业生态园区相映成趣,真正实现了农景变风景、市域成游园的预期目标。一大批质量效益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作物,进一步增强了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的发展活力,有力助推着林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张龙)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