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 | 112城的努力!让“最后一公里”成“最美一公里”

2023-03-21 11:45:18 - 人民日报

大江东 | 112城的努力!让“最后一公里”成“最美一公里”

环绕“家”的小环境小空间,是不是美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幸福感。大江东工作室发现,有一群人,持续5年关注这个课题,关注着百姓的关注。

3月16日,上海市浦东新区群众文化艺术馆热闹非凡。室外空地上,戏曲演员们正和着锣鼓声表演,唱念做打、有板有眼,台下居民掌声阵阵。室内大厅里,2022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颁奖典礼正在举行,多位设计师获得表彰,喜气洋洋。

这个最初由上海市文旅局和浦东新区共同发起的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5年间已从上海浦东扩展至全国112个城市,各方反响颇为热烈。

累计覆盖参赛空间3526个,线上线下参与者超过1亿人次。

那么,政府部门为何要举办这个比赛?比赛为居民们的公共文化空间带来了哪些变化?公共文化空间建成后如何长效运营?

“暖亭”很暖

马桶站成了居民共享的时尚空间

大江东 | 112城的努力!让“最后一公里”成“最美一公里”

向东新村的公共空间“暖亭”。资料照片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评价公共文化空间大赛:让社区的“最后一公里”变成了“最美一公里”。

“暖亭”就是其中之一。

夜色将至。远处,沪东造船厂巨大龙门吊与老工业新村呈现一片灰色。近处,一座暖亭的灯亮了。强烈的冷暖色调对比,让这抹橘黄色的光分外温暖。

这座暖亭,就是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的一件“得意之作”。

3月16日,大江东记者探访了这座暖亭。从浦东大道2900号右拐,走进向东新村的主弄堂,两旁是3至5层高的普通砖混结构楼房。房屋面积狭小,进出多是老年人。往前行约200米,便看到一座70多平方米的两层充满艺术范儿的建筑——暖亭。

“暖亭”不大,门口种了一株红枫。窗户设计成可移动折叠。窗开时,屋内外格外通透。春日暖阳斜照,几位居民在暖亭里翻着报纸、聊着天,有的斜靠在窗台上看着手机……

大江东 | 112城的努力!让“最后一公里”成“最美一公里”

暖亭一角。受访者供图

“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建成的、典型的老工人新村,”向东新村居委书记张竹娟说,小区264户,最小的才8平方米,最大也只有18平方米。

暖亭原是居民马桶站,旧改后,不用倒马桶了,在设计师改造下,成了一个居民共享的时尚空间。

“以前,家里来个人只能站着,没个说话的地方。有了‘暖亭’,开心哦!”居民陈伯伯说。

暖亭,将“共享”概念引入老旧小区改建。

“暖亭不大,设施齐全。一楼是共享客厅和洗衣房,二楼是共享厨房。设计师花心思的!那个大赛的设计师都是高手,是要给他颁个奖。”陈伯伯笑。

把服务百姓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最美一公里”,是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的理念之一。2018年,仅有上海参赛;2022年,全国112个城市推出1605个空间参赛。一大批公共空间因为大赛的缘故变美了,一大批居民因此受益。

大江东 | 112城的努力!让“最后一公里”成“最美一公里”

2023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现场。主办方供图

“需要好的设计师”

让公共空间美起来、人民得实惠

3月16日下午,2022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颁奖典礼现场,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玮坦陈举办大赛的动困:一是我们面临基层公共文化空间不够美、运营理念不够新、服务品质不够优、年轻群体不愿来等痛点堵点需要探索和解决;二是浦东30多年沧海桑田式巨变,不断刷新基层群众对公共文化的新期待、新愿景。

大江东实地倾听了许多居民的感受。

在沪东新村,陈伯伯说:这些年街道做了许多项目:成批量改造马桶、维修房屋、处理污水管道等,但有一个问题始终不好解决——没有公共空间。房屋四周已被占满了,螺丝壳里怎么做道场?没高人想办法,公共空间“变”不出来的。

在陆家嘴融书房,常来看书的白领李名发回忆:原来这是一座老式图书馆,书不多,年轻人不爱来,活动单一、开放时间短……大好空间浪费了,很多人反映,“需要好的设计师来搞搞设计”。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2018年,在上海市文旅局和浦东新区共同发起、策划下,首届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应运而生。

设计师孙轶家来到沪东新村,多方调研,决定把马桶站变成公共空间站。设计团队和施工团队克服化粪池处理、混凝土人工搅拌、水电来源等一系列难题,仅以公益性支出,一个颜值高、效用好,居民可以做饭、阅读、会客的公共会客厅出现了,大家自发呼为“暖亭”。

设计师陈嘉炜来到陆家嘴,将老式图书馆改造成陆家嘴融书房。“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精致与实用兼而有之。书架布置规整、私密书桌和公共阅读台结合、5万多册藏书……每周末举办两场陆家嘴读书会,在线传播过亿。

大江东 | 112城的努力!让“最后一公里”成“最美一公里”

陆家嘴融书房。浦东时报供图

如何让设计既美观又实用?5年来,浦东倡导“谁是使用者谁作主”,广泛邀约、积极嫁接、就地转化,将民间智慧和设计师巧思结合起来。

“5年办赛,建立了超千个最美空间案例样本库。有最热的网红打卡地——浦东美术馆、全国海拔最高的书店——朵云书院上海中心店、全国博物馆的典范杰作——苏州博物馆。”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大赛评委会主席蒯大申说,大赛打造了集聚上百名专家、设计师的专业人才资源库,他们是打造高品质赛事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优秀设计师得到关注、肯定,鼓励了更多设计师投入公共空间设计。

大江东 | 112城的努力!让“最后一公里”成“最美一公里”

吴昌硕纪念馆。郑峰摄

推进空间运营可持续

变政府“独角戏”为“交响曲”

设计管前段、运营管后道。好的运营,是精良设计理念的延展和升华,建好一个空间不容易,管好、用好,让老百姓真正受益,更不容易。

3月14日下午,大江东来到浦东新区潍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这座五层小楼,设计感满满。一片片透明的金属网板间隔排列,既美观又透光。“不光好看还实用。”居民孙大妈评价。

“这里曾是‘阅览室、多功能厅、乒乓房’老三样,多是50岁以上居民进来,单日最多不过200人。”中心运营方负责人袁晨介绍,现在,设置了展示厅、图书馆、培训教室、成长乐园、多功能活动室、乒乓房以及各类趣艺活动室。一年各类高品质特色文化活动超过500场,相比同期增长近3倍,年服务人次较同期翻1.5倍。

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潍坊社区将活动中心交给专业运营方,设施维护得力,确保了活动质量。依据年轻人生活特点,还延时服务,开放时间增加超过一倍——原本周一至周五开放,每天早上9点至下午5点,一周40个小时;现在双休日、节假日无休,每天早上9点至晚上10点,一周达91个小时。

运营经费没有增加。百姓获得实惠,政府也未添负担。“合理规划活动,多发挥志愿者作用,多方挖潜,花小钱做大事,细水长流。”袁晨说。

大江东 | 112城的努力!让“最后一公里”成“最美一公里”

潍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黄日阅摄

长衫老师傅吕方,是中心“挖”来的文化达人之一。

在5楼的一片空地,陈列着各种款式的长衫、短衫、马褂、旗袍及中山装。记者目睹吕方师傅在为一群穿长衫的长者拍照。“这里体验长衫文化免费,他手艺很好,我们享了社区的福。”听到居民这么说,吕方解释:“我为居民提供免费服务,社区为我提供场地,助我实现海派服装沉浸式的博物馆、弘扬长衫文化的愿望。”

公共文化空间美化升级,政府不能唱独角戏,要奏交响曲,浦东新区大力探索政府引导、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的路径。鼓励志愿者参与中心运转,尽力发挥居民自治、用好居民的力量,是空间的运营长效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

本届大赛中,浦东推出了引领区十大最美空间,有上图东馆、浦东美术馆这样的文化地标,也有吴昌硕纪念馆、浦东历史博物馆等焕然一新的最美空间,也有离居民最近的社区空间。引入专业团队后,同样的运营经费,服务人群中,年轻人群和亲子比例大幅提升,占比高达65%。

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浦东,正探索一条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新路。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