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克良:我在茅台一甲子

2024-03-21 18:31:31 - 酒业家

季克良:我在茅台一甲子

策划丨曲洋编辑丨云横编审丨云顶

时间是最伟大的作者。

1964年到2024年,一甲子的沉淀,从青葱少年到耄耋老人,从大学生到酿酒泰斗,季克良从业60年不改初心,用理想与奋斗谱写了酒业的绚丽篇章、酿就了酒业的酱香传奇。

1964年9月,25岁的季克良从长江之滨的江苏南通出发,足足7天时间,终于抵达了3000公里外被群山环抱的贵州茅台。这一次“迁徙”,便是季克良的一生,也拉开了季克良与茅台酒一甲子情缘的序幕。2024,又一个甲辰龙年,季克良也迎来了他的从业60周年。

3月20日,春分,以“知行合一、酿造极致”为主题的季克良从业六十年学术研讨会暨《茅台酒酿造技艺原理与实践》发布会在茅台举办。这不仅是一场系统回顾季老从业生涯的活动,更是一场系统回溯茅台酒工艺发展历程的活动,更是一场从历史中寻找茅台酒品质密码的活动。

季克良对茅台酒始终有一个梦,一个让茅台酒品质更好的梦。60年的从业生涯中,他知行合一,只为酿造极致。长达60年职业生涯的钻研与探索,季克良把他的梦化成了一本书——《茅台酒酿造技艺原理与实践》。而在一本书与一个梦背后,则是一个人长达60年的奋斗与一部民族品牌崛起的历史。

季克良:我在茅台一甲子

季克良的身份有很多。

他是茅台酒厂的第一批大学生代表,他是茅台酒厂里的制酒工、技术员,他是茅台集团的第一任董事长,他是中国酒业泰斗,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师,他是一位长者,更是一位智者,他是一位企业家,更是一位白酒的“科学家”。

对于季克良这样一位泰斗来说,你很难用某个具体的职务和职称来描述他,在一甲子的时光中,季克良,早已是一本厚重的书。在这本“书”中,蕴藏着无穷尽的“财富”。

季克良:我在茅台一甲子

“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讲,茅台身上发生的巨大变化,有我的参与和心血。”季克良说,过去六十年来,他亲眼目睹茅台从当年破破烂烂的小工厂,成为今天世界蒸馏酒的第一品牌,并在全球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事实的确如此。季克良进入茅台时,茅台正处于亏损状态,当年的产量也仅有220吨,当时的茅台酒厂,缺人才、缺资金、缺装备,实验室的设备也很原始,且工人们劳动强度极大,背酒糟、上甑都靠人力。

季克良:我在茅台一甲子

在此后的60年中,茅台在1978年结束了连续16年的亏损,产量迈上1000吨大关,1979年,茅台在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中重回第一,后来获评大型企业,1997年,茅台集团挂牌成立,1998年,茅台迎来营销元年,2001年,茅台股份挂牌上市,2003年,茅台万吨梦圆,2008年,茅台集团突破百亿,到2018年卸任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时,茅台集团的千亿大关已近在咫尺,如今,茅台酒大单品营收破千亿、茅台集团利润总额破千亿、茅台股价长期站稳千元以上……茅台已从传统作坊式酿酒企业成长为如今大规模现代化生产企业,成为“世界酒王”。

茅台巨变60年,季克良从普通技术员、到副科长、科长、副厂长、厂长再到总工程师、党委书记、董事长、荣誉董事长、技术总顾问、酿造技术导师,虽然在茅台的角色在变,但一直在茅台,从未离开。

季克良:我在茅台一甲子

“季老把人生年华都奉献给了茅台,60年如一日,季老始终克己奉公、一心为企,以科学解密茅台、用艺术管理茅台,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他把毕生智慧都奉献给了茅台。”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雄军表示,季老从业的60年,是敬业、爱业、勤业、乐业、精业的60年,也是茅台科技创新从规范化到科学化、再到专业化发展的60年。

回顾季克良从业的60年,虽然他的职务角色不断在变,但是始终离不开生产和经营两条主线。

在生产方面,季克良展现了一位酿酒大师的专业与执着。不管是技术员、制酒工,还是总工程师、中国白酒大师、茅台集团酿造导师,他始终追寻科技之光、求索创新之道、酿造极致之美,用科学理论解密茅台,让古老的农耕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铸为一体。

在经营方面,季克良展现了一位企业家的睿智和领导力。他带领茅台开创“茅台营销”、推动股份公司上市、实现茅台酒产能从1000吨到1万吨、从2万吨再到3万吨的进阶,研发了陈年茅台酒,带领茅台集团突破百亿。

季克良:我在茅台一甲子

即便是在退休之后,已至耄耋之年的季克良,仍然担任茅台集团酿造技艺导师,披星戴月地奔走在茅台酒生产酿造的第一线,仍然心系酱酒和白酒事业的发展。“季老的60年,都与茅台相融、与酱酒相伴。”用丁雄军的话来说,季老的60年,始终致力于酿造极致之美、传播文化之美。

“季克良是一位致力于酿造高品质产品、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酒中大匠,为酱香型白酒乃至中国白酒事业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与季克良结识了数十年的“挚友”,中国酒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延才表示,在茅台从业60年,季克良将青春和智慧奉献给茅台和行业的发展,不断探索、研究、总结茅台酒酿造技艺和质量控制,弘扬茅台技艺、坚守质量匠心。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莫过于是对季克良最好的评价。对于这样一位“巨匠”来说,季克良从业60年的贡献与付出,任何赞美之词都显得苍白。季克良这三个字,已经凝聚成了一部厚重的“书”,值得行业和后人不断的品读。

季克良:我在茅台一甲子

在回忆中,季克良提到,刚到茅台之时,他发现茅台酒的生产工艺和书本上看到的不一样,很多环节都主要靠酒师的经验和感觉,这样难免有差异,而在经过了较长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季克良了解到了茅台酒生产工艺的博大精深,他对徐英(注:季克良夫人)说:“先学十年,十年之后我们才有发言权”。

也是从那时开始,季克良的心中就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这个梦想关于茅台酒的生产工艺和质量,这个梦想是如何用科学来解密茅台酒的生产与品质密码,这个梦想是如何酿造极致。这是季克良的梦想,这“一梦”便是一甲子,季克良用60年21000多天的光阴,让梦想成真。

季克良:我在茅台一甲子

季克良说:“我真的爱茅台,实际上我一直热爱的是茅台的工艺,我做过很多职务,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做一个工匠,一个非遗传承人。”

3月20日,在季克良从业60年学术研讨会上,由季克良耗时2年精心编著的《茅台酒酿造技艺原理与实践》一书也正式发布。该书主要介绍了茅台酿造技艺原理和实践,也特别介绍了很多茅台酒新的研究成果。

季克良:我在茅台一甲子

“《茅台酒酿造技艺原理与实践》是季老用一生的实践精心编著而成的科技专著,系统总结了茅台酒生产工艺和酿造技术,是茅台酒生产酿造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著作。”丁雄军表示,这本书为茅台酒科学化生产、专业化酿造提供了标准指南,为探寻神秘茅台、了解酱酒文化提供了有益读本。

一个“年轻人”的梦想,用了60年的时光凝缩成一本书。而这本书的背后,是季克良60年如一日对生产和品质孜孜不倦的探索,对科技的钻研。

早在“两期试点”时期,季克良便参加了试点工作组,参与攻克勾兑工艺不规范的难关,并多次发表相关论文,归纳总结出茅台酒勾兑工艺的相关规范,引领了中国白酒行业迈入按香型划分的新时代,成为中国白酒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在季克良看来,茅台酒的工艺,是古老的,是中国白酒工艺的活化石,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在60年的时间中,季克良提出了“离开茅台镇酿造不出茅台酒”的重要学术论断;总结形成《提高茅台酒质量的九条经验》《提高酱香型酒质量的十条措施》等理论成果,成为茅台酒品质不断提升和稳定的关键;根据茅台酒的生产特点凝练出了茅台酒酿制技艺的十大工艺特点,牵头制定了制曲、制酒、小型勾兑操作规程等茅台酒科学生产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标准;牵头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贵州茅台酒》,填补了国家酱香型白酒技术标准的空白;此外,季克良还提出了茅台酒“四个服从”的质量理论体系;带领科研团队在茅台酒的酿制环境中发现了1900多种微生物,建立了行业第一家菌种资源库,研究成果国际领先。

季克良:我在茅台一甲子

可以说,正是这些基于传统生产中的科学研究成果,成为了一代代茅台人恪守和践行的工艺准则,更成为了茅台酒工艺能够实现很好传承的关键。

“有人认为,传统酿酒工艺不需要科学。这个观点是一个非常大的误解。”季克良说,传统酿酒企业,不断推动生产规范建立的过程,其实就是科技力量不断介入的过程。在季克良看来,茅台酒工艺是中国白酒工艺的活化石,而“活化石”需要更多科技人才的保护、发掘和发扬。

《茅台酒酿造技艺原理与实践》的发布,也让茅台酒的生产工艺有了更好的传承载体。60年后的今天,再看季老的梦想,这个梦想是用科技的力量提升茅台酒的生产工艺水平和产品品质,并能够有好的传承,永葆茅台酒的品质之美。而如今,一甲子的时间过去,季克良的梦想,也得以实现。

季克良:我在茅台一甲子

虽已是耄耋之龄,季克良仍心系茅台酒的生产酿造工作、心系整个酱酒事业的发展。季克良从业60年学术探讨会和《茅台酒酿造技艺原理与实践》一书的发布,也是进一步将季克良的科研成果用到茅台酒的生产酿造中。

季克良:我在茅台一甲子

正是以季克良为代表的老一代茅台人在艰苦条件下仍不放松对于生产工艺和产品品质的要求,并且不畏艰苦地进行科学研究,不断用科学来解密茅台酒的酿造技艺,才使得茅台能在品质之路上熠熠生辉,实现品质驱动品牌与市场的发展。

“质量是生命之魂,这是茅台最重要的信条,质量是茅台成长的最重要红利。必须把质量这个财富保护好,并让它成为企业文化中最好的基因。”季克良认为,茅台酒的产能从70多吨到5万多吨,用了70多年的时间才完成,正是因为这种“审慎”的保守,让茅台做到了在实现产能提升的同时,酒的品质也越来越好。

当前,茅台已进入“美时代”,茅台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能力做好茅台酒的品质。季克良表示,现在的茅台和六十年前比,现在的更好。因为茅台今天的管理水平、科技力量、员工素质,都远远超过当年。

今天茅台的品质,一方面得益于季克良等老一辈茅台匠人所总结的生产工艺经验,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茅台酒生产工艺作为“活化石”的代代传承。

2022年春分时节,茅台集团重启科技创新大会,推开了茅台在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的大门,不断加码科技创新工作,致力于通过“科学传承美、科技创新美”的理念,以“让传承的越来越传统,让创新的越来越现代”为目标,聚焦“产业链里的创新链,创新链后的产业链”,以“无止境”的精神,沿着季老的足迹,追寻科技之光、求索创新之道、酿造极致之美。

“以科学发现茅台酒的美,以科学阐述茅台酒美的密码,以科学追求更美的茅台酒和美好生活。”对于茅台集团的科技创新工作,丁雄军表示,茅台将用实际行动诠释“传统是茅台的魅力,现代是茅台的活力”。

一个重视品质、重视科技创新的企业,必将永远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对于茅台来说,重视品质和科技创新工作,早在60年前便已经开始,所以茅台能够不断地用更美的产品、更美的品质来“酿造高品质生活”。

一甲子的征程,季克良的影响力也早已超出了茅台和酱酒行业,他是中国白酒的巨匠和大师,不管在任何时期,季克良的科研成果对全行业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季克良:我在茅台一甲子

早在1965年,季克良的论文《我们是如何勾酒的》,首次向世人公开阐述了茅台酒体的酱香、醇甜、窖底三种香型,这也是酒业首次引入香型的概念,引发了一场酒业的技术革命浪潮。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白酒也正式进入了香型的发展阶段。时至今日,在四大主流香型的基础上,中国白酒通过不断的口感细分,已经出现了10多种备受认可的香型。

在季克良从业60年的学术研讨会上,酒业家也注意到,酒业各大协会、单位、院校群贤毕至,五粮液、洋河、汾酒、泸州老窖、郎酒、习酒、古井集团、西凤酒、珍酒、董酒、华都酒业等十余家白酒头部企业品牌的代表也纷纷出席,见证季老的从业60年学术研讨会。

这充分表明,季克良的影响力和研究成果,不仅是对茅台的发展有推进作用,对于整个白酒产业发展的作用也不言而喻。另一方面,这也彰显了目前白酒产业发展的凝聚力,同心聚力做好中国白酒的品质建设和科技研究,成就中国白酒的品质之美。

一个重视品质、重视科技创新的行业,也必将屹立于经济产业之林。当前,中国白酒正以“美”的共识,坚守品质底线,加码科技创新,彰显中国白酒不同香型、不同品牌的“各美其美”,以“美美与共”为“美时代”消费者的“美生活”赋能添彩。

一甲子的岁月沉淀,让季克良这三个字,已不止是一个名字,更是一面旗帜、一座灯塔。以匠心酿造极致,以科学研究追求卓越,季克良,这位酒业巨匠的故事还在继续,仍在为茅台酒的生产酿造和酱酒事业的发展做贡献。

季克良:我在茅台一甲子

在季克良从业60年的学术研讨会上,季克良这样形容自己:一名中国普通酿酒人。

一朝一岁一韶华,一事一梦一甲子。他择一事终一生,季克良遇到了茅台,茅台也遇到了季克良,很多人说是季克良成就了茅台,而季克良则说:“是茅台成就了我,到茅台酒厂工作,是我这辈子最恰当的安排。”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