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给上万只中华绒螯蟹幼崽当保镖,暖到心坎里!

2024-03-21 18:31:41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报

近日,#南京护航数万只中华绒螯蟹回老家秦淮河#登上热搜,引发广大网友关注。据悉,这是近年来中华绒螯蟹幼蟹潮第一次重现于江苏南京。但由于三汊河河闸阻拦,大量幼蟹无法翻越,聚集在河道侧壁及旁边道路,不仅“回家”受阻,还容易遇到被人捡拾、捕捞的危险。

3月17日起,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和水务局等部门与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动物学会、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等专业组织合作,研究保护措施,并决定联合开展中华绒螯蟹洄游秦淮河生态保护行动,相关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组成“护蟹”队伍,帮助幼蟹顺利“回家”。

南京人给上万只中华绒螯蟹幼崽当保镖,暖到心坎里!

争当“护蟹人”,护佑幼蟹回家

在秦淮河入江口,一群群幼蟹成群结队,一只接着一只,上迁洄游。现场,一些志愿者们正带着镊子和网筐,将岸上、墙壁、缝隙里迷路的幼蟹运送至正确“道路”。科普宣传台和科普宣传牌前,一些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正在向过往的市民们普及螃蟹洄游知识,呼吁文明游赏、勿拾勿捕。

南京人给上万只中华绒螯蟹幼崽当保镖,暖到心坎里!

这些幼蟹们从何处而来?为何争先恐后往“家”赶?

江河入海口或近海是中华绒螯蟹繁殖后代的地方。在海中,幼蟹从形似小虾米的溞状幼体成长为大眼幼体,蛰伏过寒冷的冬季后,约在3月开始集体出发,上迁洄游。

“近海的咸水湿地生存空间有限,竞争激烈,绝大部分中华绒螯蟹仔蟹会大规模溯河而上,进入淡水河湖,寻找水草丛生、饵料资源丰富的湿地成长。”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盟介绍,“因此,我们现在才会在秦淮河看到‘幼蟹潮’的壮观景象。”

对于幼蟹而言,“上迁洄游”其实是一场冒险之旅。

姜盟说:“洄游过程中很多仔蟹被鸟类等天敌吃掉,河道中一些河堤等水利工程也会阻断它们洄游的路线。同时,由于仔蟹新陈代谢旺盛,加上群体数量大,对食物的要求高,有些仔蟹会长不大,或自相残杀、同类相食,只有少部分仔蟹能成功完成洄游。”

除了天敌和同类,部分市民的捕捞、捡拾行为,也让幼蟹们的回家路困难重重。基于此情况,南京相关部门与专业组织在重点区域增建临时隔离护栏,加强巡逻检查,对捡螃蟹行为进行劝阻,在保护幼蟹的同时,也保证市民的人身安全。同时,用麻布、草袋铺设专用蟹道,帮助幼蟹越过闸口,解决“回家”难题。

据了解,目前一期蟹梯已经对坝下幼蟹起到良好的指示作用,很多蟹苗已通过蟹梯游进秦淮河。“我们还将继续改进蟹梯,结合实际地形,开展科学生态调度,尽可能让更多幼蟹通过蟹梯登上秦淮河水道。”姜盟表示。

南京的“护蟹”队伍还在扩大。“在志愿者、执法巡逻人员的劝阻和引导下,很多市民,特别是孩子自发成为志愿者,协助工作人员捡拾螃蟹放回河流,这让我们感受到南京这座城市对野生生物保护工作的热情与携手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未来的初心。”姜盟介绍,“帮它回家,蟹蟹你——生态守护志愿行动”将持续数月,目前已有近百名志愿者通过三班倒的形式参与志愿活动。

南京人给上万只中华绒螯蟹幼崽当保镖,暖到心坎里!

蟹潮重现南京,长江大保护工作见成效

护蟹,不仅体现在当下为幼蟹畅通回家路,还体现在近年来南京积极推进长江大保护工作,为中华绒螯蟹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蟹潮重现是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的卓越成效,中华绒螯蟹野外数量得以逐渐恢复。同时,秦淮河水质明显改善,释放吸引幼蟹聚集的宜居环境信号。”姜盟说。数据显示,2023年,南京28条入江支流水质达标率为100%。秦淮河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据悉,长江口曾是其最大的产卵场。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水质污染、人对蟹苗和性成熟亲蟹过度捕捞等,野生中华绒螯蟹资源大量减少。至21世纪初,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产卵场已濒临消失。2007年,中华绒螯蟹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

为恢复野生中华绒螯蟹数量,南京于2008年将高淳固城湖设立为固城湖中华绒螯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养护中华绒螯蟹的野外种群资源提供基础保障。

此外,为确保生命长江永续发展,自2020年江苏长江禁捕退捕工作开展以来,南京还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执法协作工作,开展长江禁捕省市联合执法检查暨苏皖联合执法行动、“中国渔政亮剑2022”专项行动等,共同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

“除中华绒螯蟹外,自长江大保护政策实施以来,长江很多水生生物资源都得到了良好恢复。”姜盟表示,“例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曾经整个南京一豚难求。但如今在下关、江心洲等周边水域,很容易发现它们活跃的身影,种群数量由过去的十几头回升至如今的超过60头。”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