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银保监局副局长陈晓勇:聚焦航运等领域打造五大金融服务“金字招牌”,从四大方面赋能南沙重大平台建设

2023-04-20 21:02:00 - 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程立元广州报道

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下称《南沙方案》),为南沙的发展擘画了新蓝图。

最近几年,金融业成为南沙近年来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自2015年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南沙金融业增加值从不足1亿元升至2022年的178.14亿元,已跻身为南沙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

那么,南沙金融业已取得了哪些发展优势?南沙将如何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建设?2023年南沙的金融建设应该在哪些重点领域发力?广东银保监局如何引导辖内金融业为南沙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提供金融支撑?

近日,广东银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晓勇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称,南沙已聚焦航运、跨境、科技、绿色、融资租赁等领域打造五大金融服务“金字招牌”;2023年将重点围绕“四个紧扣、四个赋能”,从紧扣推进制度型开放、促进内外双循环、创新驱动新战略、构建宜居生活圈等四方面支持南沙金融建设。

广东银保监局副局长陈晓勇:聚焦航运等领域打造五大金融服务“金字招牌”,从四大方面赋能南沙重大平台建设

聚焦并打造五大金融服务“金字招牌”

南方财经:如何用一句话来概括去年南沙在金融工作的成绩?

陈晓勇:过去一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南沙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国务院出台《南沙方案》,为南沙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广东银保监局在银保监会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力推动方案落地落实落细,立足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南沙所能,加强三地金融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支持重大金融机构平台建设,引导银行业保险业高水平改革创新,为助力将南沙打造成为大湾区对外开放的主阵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贡献“金融力量”。

截至2022年末,南沙片区银行机构各项贷款同比增长30.6%;片区内保险机构本年累计提供风险保障金额5.34万亿元;2022年南沙金融业对经济贡献排名全区行业前五,支撑南沙以4.2%的GDP增速领跑广州其余十区。

同时,航运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金融服务南沙实体经济的质效不断提升,而且随着系列跨境金融实践在南沙深入开展,保险服务中心等重点平台机构加快筹设,南沙作为金融改革试验田的作用进一步得以彰显。

因此,概括总结全年南沙金融取得的成绩,我认为总体实现了运行“稳”、动能“新”、结构“优”和效益“好”。

南方财经:南沙被称为大湾区金融改革创新的桥头堡,正致力于打造金融服务优化环境的新高地。在你看来,南沙在金融服务方面已经形成了哪些特色优势?

陈晓勇:近年来,广东银保监局持续强化监管引领,多次深入南沙开展实地调研,研究细化金融支持措施,引导广东银行业保险业依托南沙重大平台优势、政策和产业优势、改革开放优势,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深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目前已聚焦航运、跨境、科技、绿色以及融资租赁等领域打造五大金融服务“金字招牌”。

一是聚焦航运金融发展,助力打造国际航运贸易集聚区。围绕南沙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拓展和增强,积极推动南沙建成上线全国首个国际航运保险要素交易平台,提供内河船舶险、远洋船舶险等多险种线上交易,截至2022年末,交易平台完成线上交易保单3305单,累计实现保费约1.19亿元,风险保障金额超347亿元。鼓励创新航运金融业务,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联合华南地区最大航运交易平台——广州航运交易有限公司,落地全国首单“外籍船舶场内交易、境内外同步交割”业务。联合有关部门推动国际航运保险业务税收优惠政策落地,为航运业发展和航运保险创新注入新活力,2022年南沙片区保险公司累计提供航运保险保障金额近2700亿元。

二是聚焦跨境金融创新,助力跑出粤港澳互联互通加速度。南沙作为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的核心承载片区之一,随着我局联合5部门发布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南沙等地率先实现了业务落地,南沙区内已有17家银行机构具备试点资格,“南向通”“北向通”产品合计超1700种。同时,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着眼港澳特色、依托跨境协作,充分发挥南沙良好营商环境、贸易服务便利化、NRA和FT特色账户体系等优势,积极开展跨境业务创新。目前,多家南沙片区银行保险机构已开展跨境人民币直贷、跨境本外币资金池、跨境资产转让、跨境购房按揭、跨境商事服务、跨境机动车保险及跨境医疗保险等创新业务,比如推动平安银行南沙自贸区分行成功落地首笔国内信用证项下福费廷跨境资产转让业务;推动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率先落地南沙同业首笔贸易融资跨境资产转让试点业务。

三是聚焦科技金融赋能,助力建设大湾区科技创新新高地。支持南沙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建设,引导银行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对南沙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提供有力支持。截至2022年末,辖内主要银行机构对南沙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或科研基础设施授信超百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3%;面向南沙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超70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信用贷款余额占比超三成。持续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建设,支持银行机构设立专门的科技支行,为南沙企业提供专业化科技金融服务。联合省知识产权局印发实施方案,推动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试点落地南沙。加强知识产权保险保障,推动人保财险广东分公司落地侵犯专利权责任保险和专利执行保险,为南沙区知识产权发展促进会200多家会员企业提供上百万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保障。

四是聚焦绿色金融改革,助力构建绿美南沙生态建设新格局。近年来,广东银保监局制定推进广东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发展指导意见,加大对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督促机构将绿色金融政策要求融入信贷管理全流程,强化绿色保险统计和创新经验推广工作,支持打造绿色金融南沙发展样本。一方面,聚焦支持南沙高水平开展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鼓励银行机构建设绿色金融服务示范支行,比如,推动建设银行南沙气候支行成立,成为全国首家气候投融资特色银行支行,并新增500亿元贷款支持绿色低碳项目(产业),满足南沙企业融资需求和绿色发展。支持兴业银行广州分行绿色金融中心和绿色跨境电商中心落地南沙。另一方面,引导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力度,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比如支持汇丰银行广州分行推出大湾区可持续发展信贷基金,为南沙区内企业推动低碳减排提供50亿美元融资支持。

五是聚焦特色金融服务,助力打造融资租赁创新示范区。结合南沙打造融资租赁产业聚集特色,引导辖内银行机构和金融租赁公司用足用好优惠政策,支持南沙飞机船舶、医疗器械、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技术等重点产业领域开展租赁业务。截至2023年1月末,辖内2家注册在南沙的珠江金租公司和粤财金租公司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绿色租赁项目余额超37亿元。此外,还推动珠江金租公司创新推出适合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的专项融资租赁产品,服务南沙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海晟金租公司SPV专业子公司落地南沙自贸区,成功为飞机发动机租赁项目投放金额3000万元;支持农业银行南沙分行办理全国首笔融资租赁跨境人民币双向转让业务。

将设立大湾区银行列入年度支持湾区建设重点事项

南方财经:在推动保险服务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筹设方面,广东银保监局主要做了哪些工作,目前进展如何?在设立机构平台方面还有哪些探索的方向?

陈晓勇:研究设立保险服务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是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南沙方案》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南沙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的创新实践,对于推动粤港澳三地金融互联互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我们开展了大量有益探索和研究工作。

在推进保险服务中心设立方面,我们主要是在中国银保监会的指导下,牵头会同深圳银保监局及港澳监管部门,配合中国银保监会做好设立方案的调研和论证工作,联动有关监管部门开展市场和产品调研,联动广州市和南沙区政府做好服务中心设立的前期准备。目前,各方面工作还在有序推进。

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设立方面,我们积极配合省、市政府成立建设工作专班和筹建工作组,切实做好政策解读和建言献策,加强与银保监会请示汇报,将设立大湾区银行列入年度支持湾区建设重点事项,积极配合完善大湾区银行设立方案。后续我们将继续大力配合做好大湾区银行设立有关工作,积极争取银保监会支持,推动大湾区银行建设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下一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粤港澳合作金融机构建设,在推动保险服务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加快落地的基础上,积极鼓励经营稳健、资质优良、专业特色的外资金融机构到大湾区落户,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内外法人机构设立理财子公司以及境外投资者投资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全力支持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建设,助力打造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

南方财经: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特色领域,南沙可以在哪些方面完善金融体系建设?

陈晓勇: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在南沙的发展历程中,金融服务供给源源不断,金融服务质效显著提升,为南沙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立足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科技是高质量发展的引擎,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近年来,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为南沙在科技和绿色领域创造了巨大发展潜力和机会。我认为,金融领域要重点做好“三篇文章”,推动“科技+绿色”为南沙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双翼”。

一是做好“老树新枝”的文章,加快提升绿色科技金融创新服务能力。从实践来看,当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仍有许多可探索的方向和发展的空间,特别是南沙绿色产业、科技产业基础坚实、可塑性强,粤港澳三地合作发展意愿强烈,绿色、科技领域金融创新大有可为。现有金融机构要在不断做大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规模的同时,加强深耕细作,强化粤港澳三地绿色科技领域金融合作与协同,丰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在绿色金融方面,要以南沙获批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资格为契机,引导金融机构探索开展气候投融资模式和金融工具创新,积极开发与气候投融资相关金融产品,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共同助力南沙绿色转型升级。在科技金融方面,要立足南沙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建设,为高科技企业和科研院所量身定制多层次、专业化、特色化的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结合科技企业运营特点丰富科技保险产品体系,助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

二是做好“插柳成荫”的文章,加快完善支持绿色科技的金融服务体系。目前,我局辖内(广东不含深圳)银行保险机构已设立科技、绿色特色化分支机构或部门超百家,绿色、科技领域贷款增速显著高于各项贷款增速,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发展已初见成效。但后续仍要在优化健全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评价方法、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上发力,推动更多金融机构在南沙设立气候支行、科技支行等特色分支机构,进一步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和融资服务机制,提高金融服务的获得性、便利性与精准性,构建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

三是做好“育种蹲苗”的文章,加快夯实绿色科技金融发展基础。完善的法律、监管、信息披露等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要加快构建现代化的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在绿色金融方面,要加快推动粤港澳三地绿色金融标准和服务互认共认,完善绿色信息披露机制,构建绿色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和绿色信用评级评估体系。在科技金融方面,要持续推进数据、知识产权及技术要素体系建设,创新风险分担模式和机制,进一步落实健全科技型企业贷款容错纠错、尽职免责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科技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重点围绕“四个紧扣、四个赋能”提供金融支撑

南方财经:2023年,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也是聚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结合《南沙方案》的金融业构想,以及不久前召开的广东省金融工作会议关于深化南沙金融改革开放的要求,2023年南沙的金融建设应该重点从哪些方面发力?

陈晓勇: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抢占高质量发展先机的关键之年。大湾区作为引领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南沙重大平台建设又是贯彻落实大湾区战略部署的重要一环,我们将重点围绕“四个紧扣、四个赋能”,为南沙打造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在大湾区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一是紧扣推进制度型开放,金融赋能南沙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突出“粤港澳全面合作”,深入推进三地金融监管规则衔接,探索扩大“跨境理财通”试点范围,以具体金融改革实践助推金融制度对接。支持建优建强南沙合作平台,加快推动保险服务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筹设,争取早日落地南沙。配合研究出台金融支持南沙建设专项措施,探索在科创金融、跨境保险、绿色金融等领域扩大与港澳地区的双向金融开放合作,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二是紧扣促进内外双循环,金融赋能南沙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突出“面向世界”,立足发挥南沙国际航运枢纽、“走出去”综合服务、国际经济合作引擎以及国际交往新平台四大功能,支持南沙航运保险要素交易平台发展壮大,大力发展航运融资、航运保险、航运衍生品交易等航运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支持南沙高质量实施RCEP,强化境内外协作联动,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同时,推动更多金融领域先行先试,积极争取更多高水平对外开放措施落地大湾区和南沙,促进金融要素多元化聚集。

三是紧扣创新驱动新战略,金融赋能南沙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锚定制造业当家战略,推动金融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探索创新金融服务新业务新模式,为在南沙的港澳科研机构和创新载体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引导金融资源向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化机器人、数字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倾斜,重点加大对南沙科学城、中科院明珠科学园、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流程、完善金融服务,支持南沙全力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

四是紧扣构建宜居生活圈,金融赋能南沙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聚集粤港澳居民在南沙安居乐业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完善创业、购房、养老、医疗等领域民生金融服务,引导优化和创新个人跨境金融服务,便利港澳居民在南沙生活就业。积极推动粤港澳绿色金融合作,推动绿色信贷规模持续增长,大力发展绿色保险,提升绿色金融创新能力,为支持南沙率先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供有效金融供给,助力打造绿色金融服务生态城市发展示范样本。

(作者:程立元编辑:梁小婵)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