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作品凭什么打动评委,拿下科幻小说金奖?

2023-05-21 20:01:34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科学报

文|彭超

5月13日,第十四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在四川广汉三星堆揭晓。天瑞说符的《我们生活在南京》获长篇小说金奖,同时摘取2020至2022年度新星金奖桂冠;昼温的《解控人生的少女》获中篇小说金奖;迟卉的《不做梦的群星》获短篇小说金奖;春喜翻译的韩国作家金草叶的《如果我们无法以光速前行》获翻译作品金奖;吴岩、贾立元、任冬梅、肖汉、姜振宇、王瑶的《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获非虚构作品金奖;姚利芬的《〈大国重器〉:时代科幻文学——为科学家提供“脑洞氧气”》获评论金奖。

华语科幻星云奖作为国内重要科幻奖项,每年评选一次,由科幻作家、评论家、编辑、翻译家等投票选出,获奖作品代表中国科幻发展水平和未来趋势。

随着电影《流浪地球2》在春节档全国院线的热映、电视剧《三体》的热播,关于科幻的热潮被再次掀起。“下一个刘慈欣在哪里”的讨论也被提出来。此次获奖的作者和作品,为观察我国近年来科幻小说创作情况提供了参考。

硬核科幻作家正在改变网络科幻的样貌

天瑞说符是颇受瞩目的网络科幻小说作家,也是这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闪耀的新星,他的获奖代表着网络科幻的崛起。

早在这次获奖之前,天瑞说符就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他的《死在火星上》获评第三十届银河奖最佳网络文学奖(2019),《我们生活在南京》获评第三十二届银河奖最佳网络小说奖(2021),《泰坦无人声》获评第三十三届银河奖最佳原创图书(2022),他本人获评第十三届华语科幻星云奖新星奖银奖(2022)。

作为风头正劲的“95后”网络小说作家,他的3部获奖作品在2022年都推出了纸质版。《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兼主编、华语科幻星云奖创始人姚海军认为,天瑞说符“这样的硬核科幻作家正在改变网络科幻的样貌”。

网络与科幻逐渐成为双向赋能点,越来越多的网络作家转型创作科幻作品,将科幻元素融入作品中,满足读者多样化阅读的期待。

以获奖作品《我们生活在南京》为例,小说是以无线电为题材的硬核科幻作品。生活在2019年的南京市高三男生与生存在2040年同一地理位置的女生,通过无线电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繁华的现代都市与荒凉的未来废土形成对比,两个身处不同时空的中学生承担起拯救世界的重任。

硬核的科幻设定、精彩的构思、细腻的情感,加之以现实城市南京为背景,以及相对节制的篇幅,让作品在网文圈和科幻圈都颇受好评。

小说在叙事技艺方面,也表现出较高追求,尝试采用“元叙事”的手法,故事叙述者名为天瑞,与小说作者同名。小说正文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按照故事发展线索讲述少年白杨与少女半夏拯救世界的历险故事,另一部分是天瑞做的采访实录节选,包括艰难的时光慢递、摸索与总结中的三大定律、人类历史上最后一场抵抗战役等章节。这种结构,让阅读过程充满张力,当读者试图获得沉浸式体验时,叙事者将其从虚拟幻象中拉回来,提醒读者作品的虚构性,从而拉开距离获得思考空间。

网络科幻小说的迅速崛起成为网络文学发展转型的重要趋势,起点中文网、晋江文学城等网站也在不断加大对科幻题材的支持力度。与传统科幻小说相比,网络科幻小说更擅长融合发展,将科幻元素有机融入到玄幻、仙侠、都市等不同类型中,为网络文学发展增添新的生长点,也为中国科幻发展打开新的面向。

历史科幻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

年度长篇小说竞争激烈,梁清散的《不动天坠山》和燕垒生的《天启》这两部获得银奖的作品均属历史科幻,这也是近年来的热门题材,用想象来建构或然历史(AlternativeHistory),设定某些假设性调整,进而描述其给历史演化带来的后果。历史科幻是调用历史传说和传统神话等资源来重构历史,带给读者新奇的阅读体验,颇受读者喜爱。

梁清散热衷于将科幻小说背景设定在历史朝代当中,“新新日报馆”系列(2016—)、《济南的风筝》(2018)、《沉默的永和轮》(2021)都是以晚清作为故事展开的背景。《不动天坠山》则来到了唐代,小说利用数学概念“不动点定理”展开想象,设定在武则天登基之前,大唐遭遇时空异变,发生天坠,一座山城裂变为一模一样的十座山城,在十座山城的中心是不动山,进而带领读者进入波谲云诡的大唐世界。

《天启》是燕垒生在“武功院”系列短篇小说的基础上创作的,“武功院”被作者设定为明代锦衣卫分支、高科技研究所,日常工作是开发新型武器。作者以扎实的科学素养、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大胆的想象,为读者讲述一个崭新的大明王朝。

小说想象新的技术路径和新的历史进程,唐代一行大师设计“光和发动机”,利用光合作用驱动的动力装置带来中华科技大爆炸,及至明代则科技昌明、文化繁荣,打开了理解中华文明的全新视角,引领读者去想象另一种历史可能性,在那一重空间,中华民族表现出兼容并蓄、开拓进取的文化自信。

这些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历史科幻作品用复古怀旧与先进科技碰撞出独特的美学风格,被称为“丝绸朋克”(Silkpunk),这是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在创作“蒲公英王朝”系列时提出的概念。

近些年历史科幻的崛起,基于中国自身历史与国情,通过想象一种新的技术演进路线,进而重构中国历史发展进程,这是国力逐渐强大、文化不断自信的中国在科幻创作中的显影。

关注技术时代的未来人类生存状态

今年获奖作品的另一特点是关注技术时代的未来人类生存状态。

获得中篇小说金奖的《解控人生的少女》,以卓越的想象力对技术时代的人的异化问题进行批判与反思。小说围绕人类的“自持”展开,将网瘾、电击治疗、互联网大厂等话题有机融合,探讨人类自我救赎的可能性。

迟卉的《不做梦的群星》获得短篇小说金奖,作品冷静的笔触下暗流涌动,揭示出宇宙群星不做梦的冷酷真相。然而,人总是要做梦的,尝试着为生命赋予意义,拒绝元宇宙的狂欢,转身去寻找现实世界的真实感。

韩国作家金草叶的《如果我们无法以光速前行》是作者出道初期的作品合集,展示出细腻温情的女性视角,关注到未来人类的情感命题。这部短篇合集风格多样,笔法娴熟,令人期待作者未来创作出更多作品。作为翻译作品,译者贴切地呈现出原作风格,准确地传达出作品对技术时代人性的思考。

中国科幻研究进展到现在,《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一书的出现恰逢其时。颁奖词评价这部非虚构作品“体现了近20年来中国科幻研究界的集体成果”。

中国科幻小说在20世纪经历了跌宕起伏的漫长历史过程,并逐渐走向成熟。这部作品资料翔实、考据严谨,注重用史料说话,对海量的资料进行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终将20世纪中国科幻发展史呈现在读者面前。

科幻评论与科幻创作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姚利芬的评论《〈大国重器〉:时代科幻文学——为科学家提供“脑洞氧气”》敏锐把握住科幻创作与科技迭代这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提醒我们,科幻的发展需要形成创作、出版、阅读、评价的良性互动,将作者、编辑、读者、评论家都纳入科幻生态圈,以高质量的评价促进高水平的创作,以扎实的内容赢得长期市场。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当代科幻文学的想象力研究”〈22CZW057〉的阶段性成果)

这些作品凭什么打动评委,拿下科幻小说金奖?

这些作品凭什么打动评委,拿下科幻小说金奖?

这些作品凭什么打动评委,拿下科幻小说金奖?

第十四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年度长篇小说金奖、银奖作品。

《中国科学报》(2023-05-19 第4版 文化原标题为《硬核、历史、技术……科幻还有多少可能让我们期待》)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