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赋能,汕头“土特产”成就富民“大产业”

2024-05-21 11:01:11 - 政府网站

转自:汕头发布

和美乡村风景如画,土特产成了“金招牌”。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本地农业资源禀赋,深挖“土特产”,大念“致富经”,延伸产业链,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差异性模式推动“土特产”长成“大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杨梅红满枝,采摘正当时。五月的初夏天气,在潮阳区金灶镇小北山金溪社区的“老包自摘杨梅园”中,来自广州、深圳的一拨拨游客正在果园里采摘杨梅。果农蔡顺章介绍,该片果园有近百亩,栽种有杨梅、油甘、橄榄等果树,目前正是“杨梅季”开始,缀满枝头的颗颗杨梅又紫又红,漫山遍野一阵阵果香。蔡顺章称,现阶段采摘上市的杨梅品种主要是大红、硬丝、青蒂,乌酥梅要端午节前后才应市。该果园的杨梅现在日均能采摘一百多斤,每天都有潮汕地区以及珠三角游客前往采摘并体验烤番薯等农家乐美食,生意红火。去年蔡顺章的果园年收入约有25万元,今年预估应该超越。金溪社区干部蔡耿义说,金溪村共有百多户果农,通过栽种杨梅、油甘等水果及拓展农家乐项目都走上了致富路,也带动了包装、物流、果脯加工等产业链发展。金灶镇绿色水果协会会长蔡茂发告诉记者,“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金灶镇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激活乡村振兴多元化发展,全镇约有16万人口,目前有10万余人从事水果种植、运输、果品深加工等‘涉果’行业,农民们生活富裕,乡村小洋楼、轿车随处可见”。

“百千万工程”赋能,汕头“土特产”成就富民“大产业”

“土特产”一头连着乡村振兴,一头连着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澄海区的“澄海狮头鹅”是我市唯一入选广东省“土特产”全产业链的典型案例。走进澄海区隆都镇下北乡云路村的“潮鹏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在这个被列为狮头鹅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里,一只只体形硕大种鹅或游水或觅食,不时“引吭高歌”。在园区的自动化孵化车间,公司管理员陈汉亮正点数整理着刚刚孵化出壳的鹅苗,一脸笑容。据介绍,“潮鹏”公司是全省最大的狮头鹅种鹅繁育基地,拥有原种狮头鹅繁殖面积150亩,种鹅3万羽,年可孵化提供鹅苗45万至50万只。“潮鹏牌”鹅苗是粤东乃至全国狮头鹅产业名牌产品,为广大饲养户所认可,产品畅销粤东、福建、江西、贵州等地区,近期还拓展到内蒙古地区。

“百千万工程”赋能,汕头“土特产”成就富民“大产业”

位于澄海区隆都镇后溪村的金涛种养专业合作社则是转养、加工、销售狮头鹅的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企业。合作社负责人金立煜告诉记者,该社响应号召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狮头鹅产业链实现就业,目前提供养殖技术带动了150多户农户饲养狮头鹅,统一回购成鹅进行屠宰加工销售,产品销往潮汕本地及珠三角、长三角一带。合作社和五六百户终端商家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现年屠宰加工销售狮头鹅25万只,自行研制的“金涛”鹅王丸日销售2000余斤,颇受市场欢迎。目前,合作社已经取得狮头鹅产品出口东南亚国家的资质,今年内产品将迈出国门进军东南亚一带,让海外潮人能品尝到家乡的“土特产”。

“土特产”是乡村振兴“新引擎”,我市拥有底蕴深厚的农业农村文化,乡村产业有基础、有特色、有优势。近年来,我市按照中央、省、市相关工作部署,加大政策引领,出台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汕头市提振乡村产业助力产业强市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为产业振兴注入更多的新动能,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人民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2022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4.95亿元、增长5.5%,第一产业增加值136.96亿元、增长4.4%,2023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6.55亿元、增长3.6%,第一产业增加值141.98亿元、增长3.4%,持续保持较好发展态势。

据市乡村振兴局统计,截止到今年四月份,汕头拥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达8个,“粤字号”农业品牌41个,已建成广东省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4家、广东省“菜篮子”基地16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家;拥有国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4家;培育农民合作社1325家,规模农户数2853家,为汕头农业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下来,我市将不断打造“土特产”特色品牌,盘活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跃上新台阶,一幅幅欣欣向荣、人民幸福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青山绿水间徐徐铺展开来,汕头正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编辑:乐芃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