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鸟中大熊猫”黑鹳首现新济洲,隐者“出山”背后的绿色之变

2024-05-21 07:11:00 - 南京日报

“鸟中大熊猫”黑鹳首现新济洲

隐者“出山”背后的绿色之变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希

南京人常开玩笑:南京有两个国际机场,一个是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那是人类接驳世界的枢纽;另外一个是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这里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驿站。5月20日,在南京江宁区举办的“展现生态之美 弘扬长江文化”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活动中,2024年度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发布。和上一年度相比,这里的飞鸟“旅客”又新增3种,其中有“山河隐者”之称的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黑鹳”首次现身。

江苏南京:“鸟中大熊猫”黑鹳首现新济洲,隐者“出山”背后的绿色之变

鸟类从103种增至224种

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地处长江进入江苏的第一洲,面积26.81平方公里,2016年8月获评南京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也是我国首个长江洲滩型湿地公园。

过去20多年,“光阴之手”在这里徐徐绘就“人退绿意生,鱼鸟结伴归”的美好画卷。2000年,出于防汛需要,江宁区对新济洲的3000多名居民实施生态移民。2020年,长江“十年禁渔”启动,新济洲仅保留科研科普功能,湿地生态迅速修复。

2024年度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公园内各类生物资源共有1704种。其中,维管植物584种;昆虫404种;水生生物436种,含鱼类38种、浮游植物256种、浮游动物87种、底栖动物55种;陆生脊椎动物280种,含两栖爬行类37种、鸟类224种、兽类19种。

以上物种中包括国家Ⅰ级、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57种(其中动物50种),Ⅰ级保护6种(包括黑鹳、东方白鹳、黑脸琵鹭、黄胸鹀、中华鲟、长江江豚),以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物种4种、濒危物种3种、易危物种9种、近危物种7种。

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李全文在新济洲干了十多年,洲上来了“新房客”,是每年最令他高兴的事。他介绍:“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家组成的调查队连续多年对公园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对比2016年和2024年的数据,鸟类从103种上升至224种;维管植物由354种增加到584种。今年新增的3类飞鸟分别是小白额雁、黑鹳和红尾歌鸲,其中黑鹳是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小白额雁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山河隐者”首现新济洲

科研人员陈圣参与新济洲生物多样性调查已有3年。春夏秋冬,每次季节转换,他都会根据卫星地图挑选不同的生态样线,背着望远镜、单反相机等工具登上新济洲。

他这样形容邂逅黑鹳的惊喜:“去年11月底,候鸟迁徙季来临,我们正在新济洲做观测,一只黑色的大鸟突然从路边不起眼的水渠里飞出来。嘴和腿是鲜艳的红色,黑色的羽毛在阳光下闪着金属的光泽。我们立刻举起相机抓拍,这是难得一见的黑鹳,而且是只年纪比较小的亚成鸟!”

黑鹳是生态指示性物种,对栖息地环境要求极高,十多年来种群数量明显下降,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物种,其珍稀程度不亚于大熊猫,因此被称为“鸟中大熊猫”。此外,由于它喜欢居住在人迹罕至的山川、湿地,又被冠以“山河隐者”的称号。

“鸟类在迁徙中,会从空中俯瞰、辨别适合歇脚的地方,它们喜欢没有建筑物、植被茂盛、食物充足的地方。选择新济洲,说明这里的生态环境能带给它们安全感。”陈圣说。

“新纪录”背后的绿色之变

候鸟是检验生态的“晴雨表”,它们不会说话,但是会用翅膀“投票”。观测数据显示,去年冬天,大约6万只冬候鸟抵达新济洲;上万只花脸鸭在蓝天飞舞;300多只小天鹅在江边踩着砂石觅食……众多观鸟爱好者被吸引到江边,举着长枪短炮,用镜头捕捉这些可爱“精灵”。

李全文介绍,如今,东方白鹳、普通鸬鹚、白琵鹭、花脸鸭、罗纹鸭、斑背潜鸭等6种水禽在公园范围内已形成稳定的越冬种群,数量均超过全球区域种群数量的1%。去冬今春,湿地内东方白鹳124只、花脸鸭25580只、小天鹅超过300只,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从一个普通的江中小岛变成“江中绿宝石”“生态大宝库”——新济洲的蝶变,是南京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生动样本。一组航拍照片清晰体现出新济洲的生态变迁:2003年,新济洲还“披”着斑驳的“外衣”,裸露着褐色的地表,阡陌农田清晰可见,到2024年,人类的“痕迹”已经被大自然抹去,绿意绵延。

李全文说:“当前,公园湿地率已从2003年的39.98%上升到69.97%。除了湿地修复之外,我们还积极推进湿地碳汇工作,新济洲2022年比2019年湿地碳汇新增3.09万吨,相当于1.5万辆小汽车的碳汇量。如今,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展现南京、江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