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0万的城市用啥操作系统?揭秘上海数字城市底座,天文馆和链主都是节点
根据《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中的主要目标,到2025年,上海基本构建起底座、中枢、平台互联互通的城市数基,为2035年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奠定坚实基础。在这一目标的具体执行中,放在第一条的是“形成面向未来的数字城市底座支撑”。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数字城市底座”的顶层设计已基本成型,目前正在制定细化的标准体系。
这一操作系统,既不等同于新基建、城市信息模型,也并非城市大脑,而是物联设备、数据平台及一系列数字规则的融合体,呈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的分布式链网架构,拥有大量骨干节点、企业节点和应用节点。
那么,数字城市底座的节点长啥样?据介绍,上海已出台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的数字化转型规划建设导引,如嘉定新城定位“未来出行”,奉贤新城主打“数字江海”等。与此同时,上海遴选出了市北数智生态园、普陀海纳小镇、临港数字孪生城等首批7个数字化转型市级示范区。这些,均可视作数字城市底座的节点。
临港新片区“建设者小镇”的“可疑人员轨迹仿真”。
节点的潜力令人期待。正在建设数字孪生城的临港,其网红地标天文馆即将借助数字孪生,打破物理流量的“天花板”。所谓数字孪生,是指复刻一个与线下实体机理完全一致的“数字化双胞胎”。
如桥梁的数字孪生,就须将道宽、承重、车道摩擦系数乃至路面缝隙等毫无误差地植入数字孪生体中。根据最新进展,临港天文馆正计划将其热门项目“航向火星”进行数字孪生化。“航向火星”项目中,参观者戴上AR眼镜,体验开往火星的全程,但因场地受限,每次体验仅容纳8人,日接待量不超过300人。但今年,“航向火星”有望开设直播间,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让更多参观者自选剧本,在线上即实现与实地体验几乎一致的效果。
同样在临港,中运量公交系统与自然交叉车流的数字仿真试验已在进行中,经数字技术的计算与优化,中运量“独占一道”之困或率先在临港破局。
相比这些应用节点,实体产业被数字赋能后的意义更大,尤其是产业链链主企业。比如,高端船舶工业总装江南造船,其供应链网络遍布全球23个国家、涉及3000余个配套厂商,单船零件规模超过1200万个。为保障大时空跨度的复杂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运作,江南造船正在融合5G、工业互联、智能制造等技术,构建链主平台,计划实现2.4万标箱超大型双燃料集装箱船建造周期小于等于16个月、出坞下水完整率达88%并批量交付的目标。
贺仁龙透露,江南造船这一链主平台,有望成为上海数字城市底座中的一个企业节点乃至行业节点,但这只是上海诸多央企、国企、行业龙头等链主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一个缩影。“当数亿人集中于消费互联网,由平台制造一个‘618’或‘双11’,并运用算法进行精准营销时,便能迅速撮合亿级新增交易。同理,实体链主企业与数字经济结合之下的产业互联网,能创造更大价值。传统制造业宁德时代的数字化转型创造了万亿元电池王国,这便是鲜明案例。”
市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副处长陈斐斐介绍,数字城市底座绝不仅限于单点应用场景和企业节点、行业节点,“所有节点均生长于底座之上,连点成片,以数据为纽带,实现行业与区域内部纵向打穿、外部横向互联。网络中的节点越多,意味着所能产生的效益越大。因此,城市数字化转型,是对城市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重塑,是面向未来构筑上海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据悉,数字城市底座建设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久久为功。目前上海正抓紧研究落地“数字城市底座”的顶层设计,部分骨干节点也已在加快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