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2024年陆家嘴论坛学习体会

2024-06-21 07:43:36 - 中信建投证券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文|胡玉玮冯天泽

本次陆家嘴论坛围绕货币政策、资本市场及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货币政策方面,强调优化中间变量、健全利率调控机制、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等方式加强我国货币政策的支持性立场;资本市场建设方面,未来将聚焦于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提升上市公司价值、贯彻严监管三个方面;保险业方面,未来将进一步壮大资金规模,重点关注民生、安全和创新领域,推动由“速度和规模导向”到“价值和效益为中心”的转变,吸引国际资本加入。通过综合施策,在保持我国宏观总量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提高各行业灵活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从而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信建投:2024年陆家嘴论坛学习体会

本次陆家嘴论坛以“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为主题,下设八项议题,涵盖“五大篇章”等的热点问题,并从货币政策、资本市场及保险业三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

在货币政策方面,当前的重要任务是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支持性作用,把握好三方面关系。未来央行将继续淡化对数量型目标的关注,优化M1统计口径和贷款结构分布,通过缩窄利率走廊等手段健全利率调控机制,并借助二级市场买卖国债和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方式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资本市场方面,当前的重点在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通过壮大耐心资本等手段加强对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的支持作用。展望未来,资本市场将深化改革,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对低效低质企业的兼并重组,加强对中小投资者保护,并进一步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参与到中国经济发展中来。

在保险领域,当前的主要工作是筑牢经济安全网,精准高效的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通过壮大保险资金规模,充分发挥保障作用;另一方面重点聚焦创新、民生与安全,推动行业加快由追求速度和规模向以价值和效益为中心转变;此外,和资本市场一样,保险行业进一步要吸引国际资本,放宽非银金融机构的外方股东范围,提升保险行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中信建投:2024年陆家嘴论坛学习体会

一、整体基调

2024年陆家嘴论坛以“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为主题,会议共有八项议题,涵盖当前经济、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也是对资本市场新“国九条”的部署落实。会议八项议题中有内有外,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普惠金融主题分别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做好五篇大文章”精神相对应。其余三项议题则是推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协调与开放,从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两个维度推动金融服务好国际市场。整体来看,本次论坛牢牢把握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进一步强化当前严监管的态势,致力于进一步深化金融领域改革,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做好五篇大文章”。

中信建投:2024年陆家嘴论坛学习体会

中信建投:2024年陆家嘴论坛学习体会

中信建投:2024年陆家嘴论坛学习体会

二、完善货币政策框架

(一)货币政策立场

1、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

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央行的高利率、限制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立场是支持性的,持续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金融支持。从货币政策的总量上来看,央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自2024年初以来,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工具使用上靠前发力,先后超预期实施降准、定向降息与PSL、MLF等结构工具,并将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货币政策制定的重要考量因素。自今年2月份以来,我国CPI和PPI指数均已稳步回升;截至2024年5月,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4%,M2同比增长7%,事实上,从2023年第一季度起,社融和M2增速均高过名义GDP增速。从利率角度来看,自2023年1月起,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和政策利率均处于较低水平。

中信建投:2024年陆家嘴论坛学习体会

中信建投:2024年陆家嘴论坛学习体会

从货币信贷的结构上来看,央行充分发挥宏观审慎政策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截至2024年一季度全国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超过2.6万亿,创历史新高;此外,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加大对科技创新和设备更新改造的金融支持。自2023年下半年起,各省市陆续推出房地产支持政策组合。据统计,截至5月,全国仅剩6地未取消限购。此外,各地辅之以以旧换新、降低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取消个人房贷利率下限等手段推动存量商品房去库存。

中信建投:2024年陆家嘴论坛学习体会

从货币政策传导路径上来看,未来央行将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畅通货币政策传导。从数据上来看,目前我国信贷总量增速已经放缓至个位数,但这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减弱。事实上,当信贷存量规模比较大时,继续增加信贷投放的边际效果将会递减,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在《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就曾提出未来要破除金融机构的“规模情结”,盘活低效的存量资产,从宏观视角出发把握好融资环境的松紧适度。

2、把握好三方面关系

一是短期与长期的关系。一方面,长短期关系的重点在于平衡短期价格稳定和长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短期来看,通过调降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来刺激经济时要防止通货紧缩或控制通货膨胀;长期来看,政策需要有持续性和稳定性,从而更好支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要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重要目标的基础上,保持政策定力。

二是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防范金融风险是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性的关键一步。从稳增长角度来看,央行应通过总量经济政策保持经济活力、促进就业水平、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扩大总需求;从防风险角度来看,一方面要加强金融监管,控制信贷无序、过度扩张,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要加快盘活现有存量资产,提高金融资金的利用效率。

三是内部与外部的关系。目前地缘政治冲突风险加剧,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提高,制定货币政策的过程中要兼顾其他经济体经济和货币政策周期的外溢影响。当前的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和美国大选均对我国内部与外部经济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内部来看,战争所诱发的经济制裁加剧我国的进出口和其他金融活动的风险;从外部来看,战争引起的能源价格波动、供应链中断,将会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此外,美国大选将对其对外政策的连续性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国际投资者的资金配置结构和资金流向,进而影响我国的金融稳定性。

3、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针对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我国长期以来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并强化预期引导,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今年以来美元汇率、美债收益率总体反弹回升,非美货币普遍承压,其中亚洲货币贬值加快。尽管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我国外汇市场运行仍表现出较强韧性,对一篮子货币稳中有升,汇率预期更加平稳。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指出,未来我国外汇市场稳健运行有三大支撑因素。一是夯实经济基本面,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二是要增强市场韧性,提高我国企业创新发展实力,更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三是提高应对风险能力,针对外部环境变化,充实用好政策工具箱,防范人民币汇率超调和异常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中信建投:2024年陆家嘴论坛学习体会

(二)未来政策导向

1、优化中间变量: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优化统计口径和结构分布

我国以往的货币政策调控采用数量型和价格型并行机制,主要参考指标包括社融规模、M2、贷款余额等。未来,央行将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并加强对统计口径和结构分布的优化调整。从效率层面来看,目前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超过390万亿元,M2余额超过300万亿元,虽有大规模金融资产可供利用,但也存在大量低效、低质的贷款,因此如何尽快盘活这类存量资产比单纯追求规模的扩大要更有价值;从结构层面来看,我国贷款余额过度集中于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形成不平衡的贷款分布结构,未来应当优化贷款的结构分布,并引导其流入养老行业、中小企业中,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从货币供应量层面来看,目前主要面临统计口径优化的问题,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个人活期存款以及高流动性的金融产品或需研究纳入M1统计范围,当前可能存在M1增速被低估的问题,通过优化统计口径或将更好地反映货币供应的真实情况。

2、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央行政策利率—市场基准利率—金融市场利率”的利率传导机制,未来将借助明确主要政策利率、持续完善LPR等手段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首先,通过明确核心政策利率以简化政策利率体系,减少市场参与者的操作成本和不确定性,目前看,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经基本承担了核心政策利率的功能。同时,逐步淡化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政策色彩,确保利率传导机制更加顺畅,由短及长形成合理的利率梯度;其次,持续改革和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机制,提高LPR报价质量,明确针对性解决“报价利率偏离实际最优惠客户利率”等问题,从而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定价,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此外,在保证利率走廊弹性和灵活性的前提下,适度收窄利率走廊的宽度有利于给市场传递更加清晰的利率调控目标信号。目前,我国的利率走廊已初步成形,上廊是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下廊是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走廊宽度约为245个BP,明显高于主要发达经济体。较宽的利率走廊制度虽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定价的作用,保持足够的弹性和灵活性,但也同时导致了市场对央行的利率调控合意区间不明晰,市场信心不足的问题。后续通过进一步调降SLF利率等手段适度收窄利率走廊的宽度,将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提高政策效果。

3、逐步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

央行将逐步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以丰富基础货币投放方式。事实上,1997年央行曾尝试国债买卖操作,但受限于市场深度、广度不足,很快中止;时隔27年后,2024年4月财政部发文表示“将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重启国债购买,一方面增加了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的金融工具品种,提高了央行对市场预期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短期财政流动性与资金长期配置的平衡问题;此外,有利于我国未来金融开放的投资环境的优化,吸引非居民投资者进场从而推升国债的交易,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将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量化宽松。首先,买卖国债是央行扩表或缩表的一种途径,旨在维护市场流动性和金融稳定,不能简单通过购买国债与否来划定是否为QE;其次,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曾明确表示“未来我国央行开展国债操作会是双向的。”不同于发达经济体央行实施被迫大规模单向买入国债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我国将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不会导致货币供应大幅扩张。

4、继续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调控工具

除以上三点外,未来还将重点关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建立精准适度地健全调控体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结构性货币政策受到了各国央行的关注,并推出了一系列针对特定领域、特定主体、特定目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目前,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分为长期工具和阶段性工具,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共推出17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总余额超7.5万亿元。2024年4月7日人民银行新增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5月17日人民银行新增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

中信建投:2024年陆家嘴论坛学习体会

未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的基本原则,定位于常规总量工具的有益补充,通过内嵌激励机制,以市场化方式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并注重防范道德风险,合理把握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规模,已实现阶段性目标的工具及时退出。

三、完善资本市场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证监会主席吴清指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是资本市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难得的机遇。”本次陆家嘴论坛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新质生产力有机结合在一起,更加突出资本市场的科创属性。具体地说,从政策发布链条来看,本次论坛表述分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壮大耐心资本和包容创新三个维度,与此前政治局集体学习、政治局会议有关新质生产力保持一致,体现出中央层面定调后发展新质生产力在金融领域内的具体部署落实。从政策时间线来看,本次论坛表述是在两会期间部长通道和经济主题记者会发言的进一步延伸发展。

中信建投:2024年陆家嘴论坛学习体会

中信建投:2024年陆家嘴论坛学习体会

6月1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以下简称“科创板八条”)。具体来看,“科创板八条”主要有以下亮点:一是在IPO暂缓的大背景下,明确优先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企业精准识别机制,体现出监管层对于企业上市“有保有压、分类施策”的政策导向,明确科技创新企业上市渠道依旧畅通,为市场吃下“定心丸”。二是优化新股发行定价机制,试点调整适用新股定价高价剔除比例。根据上交所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现行业务规则和行业倡导建议明确,最高报价剔除部分为所有网下投资者拟申购总量的1%-3%,实践中一般选择按照1%的剔除比例执行。为进一步加大网下报价约束,科创板将试点统一执行3%的最高报价剔除比例。监管上调最高报价剔除比例,有利于调整市场报价博弈空间,避免发行价过高。三是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当前科创板第五套上市规则支持亏损科技型企业上市,但是在实践中对于企业质量上市审核较为严格,通过这套标准上市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本次监管机构表态提升制度包容性,利好广大科创型企业。四是延续严监管态势。从严打击市场乱象、严格执行退市制度、推动优化科创板司法保障制度机制等,有利于营造资本市场良好风气。

中信建投:2024年陆家嘴论坛学习体会

此前,4月19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对比“科创板八条”与“十六项措施”,二者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在于均是引导金融服务于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在支持方式上均提及优化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环境、支持并购重组、完善股权激励制度和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科创板八条”中部分具体政策此前已经在“十六项措施”中有所体现,如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退出“反向挂钩”制度,支持优质未盈利企业上市等。不同点在于,“十六项措施”的范围更广,着眼于整个资本市场,明确不同上市板块的差异化发展策略。

(二)持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

吴清主席在两会期间指出,提高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一个基石+五个支柱”,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稳定性的基石。上市公司质量是A股市场投资价值的基础,也是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和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次会议多方面落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整体来看是落实新“国九条”部署,与前期监管重点方向保持一致。一是引导上市公司回馈投资者,包括现金分红、回购注销等方式。二是支持上市公司运用各种资本市场工具提升核心竞争力,特别是沿产业链横向、纵向的并购重组整合。“科创板八条”部署与2月6日证监会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座谈会的部署整体保持一致,均强调提高重组估值的包容性、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实现产业协同效应。“科创板八条”部署相对细化,提出“丰富支付工具,鼓励综合运用股份、现金、定向可转债等方式实施并购重组,开展股份对价分期支付研究。”三是在继续强调中介机构“看门人”职责的同时,也强调交易“撮合者”的角色,提高中介机构服务上市公司的能力,兼顾合规与服务。

中信建投:2024年陆家嘴论坛学习体会

(三)贯彻严监管态势

本次论坛资本市场延续前期严监管态势,强调坚持把保护投资者贯穿于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和监管执法全过程,将强监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具体来看,本次论坛根据资本市场监管实践经验,明确了后续监管的重中之重,一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多渠道提高发现能力、惩处力度和防范水平。二是结合A股市场中小投资者占绝大多数的现实,对高频量化交易、场外衍生品等重点交易加强监管。三是加强退市涉及的投资者保护,推动更多证券特别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当事人承诺等案例落地,持续完善投资者赔偿救济制度。未来有几个关键点和前瞻性问题需要考虑。一是赔偿资金的来源,可以来自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相关证券公司等。二是如何确定赔付对象,明确哪些投资者能够获得赔偿,以虚假陈述实施日、揭露日、更正日为重要时间点,采用买卖股票的时间。三是赔付金额的认定,需要有明确的方法来计算投资者的损失,以及如何确定赔偿金额。从国际惯例来看,以美国为例,证券集体诉讼制度较为成熟,但主要依赖于律师推动,有可能存在过度诉讼的风险。中国的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则由投保机构主导,遵循公益化的运行方式,旨在避免滥诉。

四、推动保险业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筑牢“三网”,充分发挥保险业保障作用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就保险业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出筑牢经济安全网、社会保障网、灾害防护网这“三网”需要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经济安全网方面,李云泽局长指出加快发展保险业,有利于改善金融市场结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增强金融体系稳健性;社会保障网方面,保险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增强社会保障的均衡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健康中国、人口老龄化、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扩大等背景下,养老保险等产品前景广阔;灾害防护网方面,保险业在补偿重大灾害事故损失、完善国家应急保障体系方面,完全有潜力、有能力发挥更大作用。

保险资金为中长期资金,投资期限长,具有市场稳定器和经济发展助推器的作用。而我国目前保险业资产仅占我国金融业总资产的7%,与国际20%左右的平均水平仍有差距,加快发展保险业,有利于实现经济金融稳定、加强经济安全能力保障。其次,保险能够发挥重要的社会保障功能,具有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保险能够加强民生保障能力,尤其是保障老、弱、病、残、孕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防止不安定因素出现,促进社会稳定,还能够通过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障促进受到损害的劳动力得以恢复,从而促进社会劳动力再生产顺利进行。此外,保险还具有提高我国应急事故处理能力的作用。例如2024年5月1日广东梅大高速发生高速公路路面塌陷事故,广东监管局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推动保险公司全部启动一级响应机制,主动排查承保情况,迅速开展救援和理赔服务,全力配合地方政府妥善做好善后处置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截至5月5日,针对梅大高速茶阳路段塌方灾害,广东保险业已处理赔案36笔,支付赔款3260.9万元。综上所述,壮大保险资金将是未来重点支持的方向之一。

(二)精准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促进保险业及实体经济创新

李云泽局长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保险业精准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险业自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健全涵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体系。二是保险业加大对其他行业新质生产力的支持力度,如加大保险资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以及创业投资等支持力度;完善绿色金融评价机制,推动新能源车“愿保尽保”,鼓励保险机构加强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等方面的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

保险业新质生产力亟待释放,促进保险业创新发展。2023年,虽然居民对于储蓄险需求的提升给保险行业带来了一定的行业增量,但整体需求还未充分得到释放;政策层面从产品预定利率到银保渠道均有所调整,使行业发展重心有所调整;此外,资本市场阶段性波动也使得投资端面临一定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保险行业要保持高质量增长,需要形成自己的新质生产力。实际上,在保险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有着众多的应用场景,可以在营销、承保、核保、理赔、投资等环节多方面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因此保险行业打造新质生产力具有较大的应用空间和潜力。

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培育新质生产力大有可为,支持实体经济创新创业。我国保险资金期限长,但在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中,鲜有足够规模的、能与保险产品期限结构相匹配的长期资产。我国人身保险行业的平均负债期限约为12年,而目前资产与负债之间的期限差距大约为7年。因此,保险资金可以适当提高股权投资的比例,投资于成长初期的新质生产力代表企业,促进实体经济新质生产力发展。随着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提高,预计未来保险资金主要通过优化投资策略和投资组合管理,提升对单个项目投资失败风险的容忍度,通过拉长投资期限提升投资组合整体投资收益,避免因过度关注单个项目投资风险错失投资机遇,失去在新质生产力新趋势下保险资金发挥优势的机会。

(三)坚持内涵式发展、特色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

李云泽局长表示,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实现降本增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推动保险业坚持内涵式发展、特色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加快由追求速度和规模向以价值和效益为中心转变。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引导保险机构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经营管理效率;丰富产品供给,完善保障服务,推动供需更加适配;下大力气改革销售体系,开展保险中介清虚提质行动,持续推进“报行合一”(即每笔保单上报监管的销售费用应与实际水平一致,有利于防范长期利差损风险),全面深化银保合作,探索优质非银金融机构保险代理试点,持续提升销售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便利化水平。

保险业应以特色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促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新会计准则、“偿二代”二期等实施以及“报行合一”等给保险业带来了利差损、费差损的风险。我国寿险预定利率虽已调降至3%甚至以下的水平,但与一年期定期存款1.5%的利率相比仍然较高,利差损仍然较大;此外,近年来,随着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大部分人身险公司实际费用成本超过了产品定价时设定的附加费用率,行业费差损风险不断累积。因此,保险业需要加快由追求速度和规模向以价值和效益为中心转变,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对市场进行细分,根据自身资源禀赋,选择特色化经营策略,以及在特定客户、特定地区、特定产品和特定业务方面精耕细作,实现精细化运营管理,最终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促进保险行业的转型升级。

(四)把握发展规律,培育“耐心资本”

2023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针对行业共性问题,引导调整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优化偿付能力风险因子,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强化逆周期监管,完善偿付能力和准备金规制,拓宽资本补充渠道;推动保险机构强化资产负债统筹联动,将其贯穿经营管理全链条各环节;进一步健全保险产品定价机制,指导保险机构调整产品结构,有效防范利差损风险;推动保险机构坚持长期投资、稳健投资、价值投资,探索开展长周期考核,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同时李云泽局长还指出,壮大保险资金,有利于培育“耐心资本”。

培育“耐心资本”相关政策早已出台,预计未来相关政策及体制机制改革将进一步出台。2023年10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考核中经营效益类指标的“净资产收益率”由“当年度指标”调整为“3年周期指标+当年度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3年周期指标为“3年周期净资产收益率(权重为50%)”,当年度指标为“当年净资产收益率(权重为50%)”。该政策有利于按照保险行业运营规律,增强资产与负债的匹配性,继续引导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期稳健经营,防止因单纯考核年度目标,出现突增业绩、忽视风险的短期行为,鼓励其进行长期投资、稳定投资、价值投资。

(五)研究放宽非银金融外资范围,进一步对外开放

李云泽局长还强调,坚定不移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其中重点强调了研究放宽非银金融机构的外方股东范围,鼓励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参与各类业务试点,支持在华外资机构深耕中国、稳健经营。根据2023年11月10日施行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规定了外资跨国集团申请设立财务公司的额外财务指标要求,本次论坛政策表态可能表明类似的要求后续可能逐步放宽。

通过梳理近年相关政策可以发现,金融对外开放一直处于积极稳妥推进当中。早在《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中就取消了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金融业准入的负面清单已经正式清零。2021年7月2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进一步提到了优化外资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准入要求。《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在2020年修订时,将“境外金融机构作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战略投资者,应当具备‘最近1个会计年度末总资产原则上不少于100亿美元’等条件”改为,境外金融机构作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出资人,“最近1个会计年度末总资产原则上不少于100亿美元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2023年的修订更是直接取消了境外金融机构作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出资人的总资产要求,此外还在汽车金融等方面进一步放宽了要求。此次李云泽局长提出研究放宽非银金融机构的外方股东范围,是我国金融行业对外开放的进一步体现,有助于引进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更方便地进入中国市场,更好地强化中国金融业市场良性竞争。这一方面将增强我国金融业竞争力和稳健性,进而提升金融业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将增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和多样性,进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外资金融机构深度参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和金融市场运行,已成为中国金融业重要力量之一。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在2024年1月国新办就金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末,外资银行在华共设立了41家法人银行、116家外国及港澳台银行分行和132家代表处,营业性机构总数量已有888家,总资产已达到3.86万亿元;境外保险机构在境内已经设立了67家营业性机构和70家代表处,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2.4万亿元、在境内保险行业市场份额已达10%;我国现已有5家外资控股的理财子公司;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截至2023年末,全行业共有17家外资参控股证券公司,其中外资控股(包括外资独资)11家,外资独资4家,2023年外资证券公司总资产超65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超275亿元。

中信建投:2024年陆家嘴论坛学习体会

(1)既有政策落地效果及后续增量政策出台进展不及预期,地方政府对于中央政策的理解不透彻、落实不到位。(2)经济增速放缓,宏观经济基本面下行,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加剧。(3)近期房地产市场较为波动,市场情绪存在进一步转劣可能,国际资本市场风险传染也有可能诱发国内资本市场动荡。(4)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剧扩大,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上升。(5)地缘政治对抗升级风险,俄乌冲突不断,国际局势仍处于紧张状态。

中信建投:2024年陆家嘴论坛学习体会

胡玉玮:首席政策分析师。经济学博士、牛津大学博士后、欧盟访问学者。曾担任中国证监会研究院国际金融部负责人、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驻华代表(养老金与保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学家。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顾问专家,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客座研究员。参与或主持多项国际、国家和部委重大经济金融领域研究课题。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国际金融、资本市场。

冯天泽:中信建投政策分析师,北京大学理学学士、金融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任职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金公司,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政策、金融监管、汇率及外汇储备等。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拥抱新质生产力,服务高质量发展——2024年陆家嘴论坛学习体会》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6月20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胡玉玮SAC编号:S1440522090003

冯天泽SAC编号:S1440523100001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