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暑期将至,旅游小镇要应对好污水“涨潮”

2024-06-21 09:15:00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六月山深处,松风冷袭衣。”随着高温来袭,越来越多的人奔赴武陵山、大巴山等高海拔地区特色旅游小镇,开始避暑纳凉度假之旅。

利用气候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建设特色旅游小镇,发展避暑度假旅游,是我国南方一些山区县市高水平发展旅游产业的好举措,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而且促进了城乡融合交流进步,也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然而,由于部分特色旅游小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不能完全满足旅游高峰期的污水处理需求,导致部分污水未经有效处理便排放到外环境。比如,某旅游小镇已有一座日处理能力4200吨的污水处理厂,能够处理常住居民和附近农户产生的生活污水并达标排放。但避暑游客涌入后,污水处理厂就不堪重负了,致使受纳水体被污染。

针对上述污水“涨潮”现象,笔者认为,相关旅游小镇应制定务实可行的规划,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改造,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但要注意的是,改建污水处理厂切莫贪大求全,盲目提标扩容,造成工程建设资金浪费。一方面,要依据污水处理厂排水去向、受纳水体功能、当地旅游等产业发展趋势,设定污水处理和排放标准。另一方面,要合理选择污水处理工艺,既要增强污水处理能力,应对夏季污水“涨潮”现象,也能化解其他季节污水“退潮”时污水处理厂“吃不饱”、部分设施闲置等问题。同时,配套建好污水处理厂应急池(或缓冲池),消纳污水冲击性负荷,防患突发污染事故,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在这个过程中,地方住建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应加强帮扶工作,保障特色旅游小镇改建污水处理厂工程顺利进行,尽早投入使用。依法强化监管,确保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支撑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