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楷模㉚ | 山西省生态环境规划和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罗锦洪:把论文写在环境研究最需要的地方

2024-06-21 11:38:44 - 生态环境部

转自:生态环境部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决定授予117个单位“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授予45名同志“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3月起,生态环境部政务新媒体开设“铁军楷模”栏目,集中展示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事迹,弘扬先进,树立标杆,激励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奋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征程上争先创优、建功立业~

从环境规划到政策咨询,从深挖全省大气污染问题到组建省级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山西省生态环境规划和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规划院)副院长罗锦洪的经历丰富多彩。梳理其中的脉络,可以看出,他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围绕服务山西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型地区绿色转型而攻坚克难,锐意进取。

铁军楷模㉚ | 山西省生态环境规划和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罗锦洪:把论文写在环境研究最需要的地方

作为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工作者,罗锦洪总把“组织的需要就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这句话挂在嘴边。他是这么说,更是这么做的。

助力蓝天保卫战,建立山西省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

罗锦洪博士毕业后就来到了规划院,当时正值山西加快推进大气环境问题治理的关键时期。原本研究方向是水环境污染的他,毅然决然地投身于山西大气污染防治的研究。

在他看来,科研工作不应该有局限性,而是应该服务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攻坚克难,将论文真正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蓝天上。多年来,罗锦洪累计承担主持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山西省生态环境重点咨询类课题5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制定省级地方标准和规范5项,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山西河谷众多,河谷内城市之间污染物排放相互影响较为明显。如何科学解决汾河谷地大气污染问题,成为当时山西省委、省政府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方面的一项重点任务。

为解决这个问题,他一头扎进了科研之中。面对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分散、格式不一致、数据缺失等问题,他带领团队参照相关技术规范体系,并结合先进的遥感技术方法等,建立了该区域自上而下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高分辨率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为区域污染物传输奠定了最坚定的基础。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探索调研,太原及周边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区域范围被首次划定,《太原及周边(1+30)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方案》也制定出台。

“这些工作比较难的点是需要解决数据来源分散、口径不一致、部分数值缺失等问题,一方面需要开展大量的实地调研数据收集,另一方面需要采用卫星遥感反演等先进技术弥补常规地面调查存在的面源数据缺失等问题。”罗锦洪介绍说。

随着在大气环境领域工作和研究的深入,罗锦洪还完成了山西省首个多物种、多排放源的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数据库。牵头完成的《大气污染物遥感反演及山西省高分辨率大气污染清单构建》项目,经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填补空白,组建山西省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机构

在钻研大气环境治理工作的同时,罗锦洪还承担起了山西省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中心的建设工作。当时,山西省环境污染事故多发,但在环境污染事件处理处置和违法犯罪追究过程中,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却没有跟上。

回忆筹备建设时的工作,“自身没有经验”和“没有可参考样本”是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只能“硬着头皮上”。一边学习一边突破成为他的工作日常。

如何确定司法鉴定的范围?鉴定中心设立需要哪些资质?一项一项工作探索,一个一个问题解决,最终,山西顺利成立了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填补了山西省司法鉴定中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的空白,而且成为引领山西生态环保领域改革的一大亮点。

“永远在一线”是同事们对罗锦洪的最深印象。监测、检测、现场勘察、实验模拟……他不仅主动收集和研究多发频发的环境损害问题,多方面地提高鉴定质量和服务,还不断针对司法鉴定中依据不足和共性争议问题,积极组织制修订相关的技术标准。

“和罗博士一起工作让我可以快速进步和成长,也让我们这个团队从最初的青涩,成长为现在可以独当一面。我们中心还荣获了司法部颁发的‘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的称号。”谈到这位亦师亦友的同事,山西省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中心蔡宣琨充满敬佩和自豪。

当前,山西省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中心的业务不仅覆盖了山西全省11个地市,还辐射到周边省份。罗锦洪本人也先后获评“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委联系服务专家”等称号。

“当前,山西省委、省政府把从根本上稳定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作为山西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的主要任务,我也计划在未来围绕这一新任务、新目标开展一些工作,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罗锦洪说。

来源|中国环境报

记者| 吕望舒

编辑|宋祥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