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2024-06-21 10:49:53 - 环球网

肉食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肉食鸡大多为集约化舍饲,极易发生大肠杆菌病。临床可呈现多种病变,如腹膜炎、肝周炎、气囊炎、肉芽肿、输卵管炎、滑膜炎、全眼球炎等疾病。

流行情况

不分品种和日龄的鸡均易感,一月龄内多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季多发,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及污染的饲料、饮水、食具、垫料等传播。该病原菌可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并可与鸡毒支原体混合感染。

临床症状

临床中有很多类型,如急性败血型、内脏型、卵黄性腹膜炎型、神经型、生殖型、肉芽肿等。共同临床症状是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羽毛脏乱、呼吸困难、粘膜发绀,侵害消化道表现为拉黄白色或黄绿色稀便,关节型的出现跛行、关节肿大,眼型的引起眼炎、脸部水肿等。

病理变化

因侵害组织不同而病变不同,多发的内脏型病变主要表现为肝周炎、气囊炎、纤维素性心包炎。病死鸡肝脏肿大、质地脆弱,表面有一层白色的纤维蛋白附着,气囊浑浊、壁增厚,附着有黄色干酪样分泌物,心包膜浑浊增厚,表面有纤维蛋白附着。眼型的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眼肿胀,内有干酪样分泌物,眼结膜潮红,严重的会导致失明。垂直传播的表现在鸡胚或幼雏早期死亡;关节炎性的多发生于肉仔鸡,病鸡的跗关节、趾关节肿大、关节腔内有纤维蛋白渗出或浑浊的关节液。

预防与免疫

要强化舍内环境卫生,搞好饲养管理,制定有效的消毒计划,实施科学的免疫程序。对经常发生本病的鸡场可分离致病性菌株,鉴定后选取优势菌株进行培养制备自场多价灭活菌苗,蛋鸡可于5~8日龄、20~25日龄二次皮下或肌肉注射。

治疗药物

凡是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抑制作用的抗菌药物对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磺胺类、喹诺酮类等。可通过饮水、拌料或肌肉注射,不同药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能力是有一定差异的。因大肠杆菌易产生抗药菌株,在使用药物治疗前最好分离病原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选取抑制能力最强的药物用于治疗。使用一种药物治疗一阶段后,需更换其他药物,以避免产生抗药菌株,影响治疗效果。

(高明辉)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