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动体验中走进防护世界——广东省广州市人民防空宣传教育馆印象

2024-06-21 14:36:13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国防报

闻得见硝烟味,听得见爆炸声,找得到附近的人防工程……6月13日,记者随着人群走进广东省广州市人民防空宣传教育馆,不知不觉中体验了多个互动项目,认识了一个全新的防护世界。

“受长期和平环境影响,人们对战时防空关注不多、了解不够。如果方法单一、形式老套,很难给参观者留下深刻印象。”据此,广州市人防办结合时代特点、地域特征、国防特色,在馆内设置多个互动体验项目,把远的拉近、抽象的变具体,增强人民防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

思想认知的深度,决定参与人防建设的力度。该馆“国际安全形势”互动项目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电子屏幕上的世界地图“亮点”频闪,点击任何一个“亮点”,相关地区热点新闻随之跃然屏上。据了解,该馆安排专人负责搜集、整理国际安全形势新闻,每周更新一次,使参观者能够及时了解天下大事。

一座再现世界范围内一场局部战争的立体沙盘,让人真切感受到战争就在眼前:投影屏上,一方对另一方的指挥机构、武器装备、重要经济目标持续实施空中打击。参观者点击“还原打击过程”按钮,投影屏下的沙盘上顿时硝烟四起,爆炸声此起彼伏……

“按照生成路线行进,即可找到图上显示的人防工程。”该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民只要通过智能手机下载相关小程序,便可随时找到周围一、三、五公里内的人防工程。市民群众在查询人防工程中还发现,许多工程平时被用作停车位、商场超市、过街通道、文化场馆,由于得到较好的开发利用,内部空气流畅、温湿度适宜,早已不是战争影片中黑乎乎、潮乎乎的老样子了。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入地下人防工程进行掩蔽,什么时候又可以离开人防工程回到地面家中?该馆运用另一个互动体验项目——辨识防空警报来解答参观人员的疑问。

“防空警报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三种类型。”该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往开展防空袭训练,一些人员听到警报声便四处乱跑。为此,他们专门设置这一体验项目,让参观者仔细听、认真辨三类警报,以便更加从容地掩蔽。

通过辨清警报声,参观者对该馆纪录片《空袭之殇》相关内容的学习更加深入:抗日战争期间,伴随着刺耳的警报声,侵华日军对广州进行了长达14个月、近百次轰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惨重。许多参观者在“广州大轰炸”展览前驻足良久、神色凝重。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新中国成立后,人民防空与要地防空、野战防空共同构成的国土防空体系,成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道铜墙铁壁。近年来我国防空武器装备发展到了什么水平?该馆专门设置“防空武器装备模型展”,回答市民群众的问题。

展区内,一架架战机模型盔明甲亮、展翅欲飞,吸引参观者竞相端详。展区前的一块电子屏上,点开任何一架模型图标,该武器装备的主体结构、战斗性能便一目了然。

从2000年起,广州市每年在全民国防教育日期间,组织全市防空警报试鸣暨“羊城天盾”城市人民防空演习,年年有新课题、新亮点。通过多年的努力,全市干部群众的忧患意识、防护技能,以及人防专业队伍遂行任务的能力大幅度增强,“羊城天盾”演习被评为广州市直机关首批五个服务品牌之一。该馆按照时间顺序,对历次演习进行了详细展示。

“与国防相关的片子,不能当作普通的节目来看。”在该馆一间阶梯教室内,宣传教育馆工作人员向40多名参观人员宣布:观看“羊城天盾”演习纪录片后,开始互动答题,成绩突出者可领取配有广州人防形象代言人“羊小天”模型的纪念品。这一安排吸引了更多参观者参与,不少人在观看过程中,还掏出手机拍摄一些画面内容以强化学习记忆。题目全部为选择题,内容为个人落实战时防护的具体要求,参观人员通过座椅扶手上凸出的数字和字母完成答题。

记者发现,无论答题成绩及格与否,大家普遍扫码关注“羊城天盾”微信公众号。因为通过入馆以来的学习互动,参观人员发现人民防空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安全感,是需要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共建共享的护民之盾。(■孙三龙 张精卫 本报记者 贾 勇)

在互动体验中走进防护世界——广东省广州市人民防空宣传教育馆印象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