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文章:一个善念筑起“鹭鸟天堂”

2024-06-21 15:00:00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鹭鸟天堂是一个让人心生向往的神秘之地。在苏北骆马湖,有一片宁静而富饶的湿地,白鹭、夜鹭、黑水鸡等鸟类的鸟巢错落有致地置于林间。白鹭是核心物种,它们在空中盘旋,或在树枝上眺望,偶有刚刚孵化的幼鸟探头张望,展示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活力。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为这湖中岛屿赋予了独特的生态魅力。

笔者近30年持续关注湖区的鹭鸟栖息和湖畔的3户渔民,他们自发完成的护鸟接力为数万只鹭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温馨家园,营造出人鸟和谐的湿地生态景观。

最初,骆马湖西畔窑湾镇陆口村老杨夫妇的竹林里飞来了几十只鹭鸟,朴实的渔民细心呵护起这群远方来的不知名稀客。到1997年夏天,这十多亩竹林已发展到容纳万余只鹭鸟,成为小有名气的“鹭鸟天堂”。然而,从1999年开始,由于鹭鸟过于密集,加上酸性鸟粪对竹根腐蚀,竹林陆续枯死。失去了枝叶庇护的鹭鸟,很容易受到人类的惊扰。

鹭鸟不得不重新寻找家园。它们飞到了湖东岸的棋盘镇柳沟村,来到了老唐父子经营的一座三面环水的80多亩绿岛,这里柳树茂盛、浓荫覆盖。老唐父子立下家规:不准打鸟、捉鸟、掏鸟蛋,要世代一心护鸟。自从鹭鸟将小岛选定为家园后,父子二人坚持不砍岛上一棵树,不在地里打农药。为了鹭鸟的安宁,他们挖断通向小岛的便利通道,70多岁的老唐每天也只能划着小船越过一条十多米宽的小河往返于小岛与外界。

现在,骆马湖南畔的新店镇大刀湾,又一处“鹭鸟天堂”枝繁叶茂,绿荫蔽日。50多岁的渔民老朱为了让鹭鸟生活得更舒适,主动放弃了岛上的成材树木砍伐和芦苇收割。不仅如此,每年3月—6月,他都会在岛中鱼塘里投放1000多斤鱼苗,给哺育期的鹭鸟“补充营养”。

住得好、吃得好、无惊扰,这是骆马湖畔3户渔民三十年如一日的护鸟心得。他们深知,人为干扰会影响鸟类的分布和数量,尤其是这些体型较大的鹭鸟。三十年的封闭式看护,换来的是万鸟齐翔的“鹭鸟天堂”,更保护了栖息地的昆虫、植物、两栖动物和其他鸟类。这些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等,共同维持着生态平衡。

随着骆马湖退圩还湖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湖区5.3万亩圈圩被清退,恢复自由水面4.5万亩。草洲和浅滩面积不断扩大,众多的鱼虾资源为鹭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天然食堂”为“鹭鸟天堂”提供了更有力的物质保障。

本报文章:一个善念筑起“鹭鸟天堂”

本报文章:一个善念筑起“鹭鸟天堂”

本报文章:一个善念筑起“鹭鸟天堂”

护鸟人朱贤征(中)

本报文章:一个善念筑起“鹭鸟天堂”

图片摄影:苗婷娟

今日热搜